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沙龙 > 闲话杂谈 > 正文
 
母亲的信
(2018-12-17 10:30:00) 来源:成都

宋林

    西川吾儿:
    此次井冈山之行,本以为游玩于青山绿水之间,沐浴于秋风皓月之中。听蝉之鸣,观花之放,赏叶之红。岂知课程之满,还不分昼夜。连日来不仅登山越岭于现场教学,体验教学。而且奔波在不同的教室聆听红色故事,观看人物访谈,置身于情景教学之中。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仿佛在清扫国人心灵之尘埃,催醒国人道德良知之坚守,警示国人家国兴亡之责任。
    西儿,事实胜于雄辩,真理还需检验,方可使人信服。鲜活的人物就在眼前,不用说教,不用口号,他们的陈述就是一种震撼。
    与其说欧阳海燕和王延追忆父辈们为了信念抛头颅洒热血是一堂遥远回忆课,然父辈告诫他们不从政不经商,做一个有技术的文化人,他们竟然照着做到了,却着实让人感动。他们两都毕业于哈工大,一生从事国防建设事业,他们才是真正的官二代,但从他们身上看到却是淡泊名利普通知识分子心系国家的情怀。
    曾老前辈战争年代出生入死,解放后位高权重并与失散20多年儿子石来发团聚,当儿子请求母亲解决商品粮户口时被她断然拒绝。从此她的儿子及其子孙便蜗居在井冈山里一辈子。商品粮对于曾前辈来说易如反掌,可让儿子全家幸福一生。当今世人无法理解,母亲“狠心”的背后让我看到一个共产党员党性的光辉。
    西儿,你相信吗,战争年代一个从农民走向将军,胜利后又从将军回到农民,他就是甘祖昌。难以置信,但“申请书”就放在我们眼底。望着在萍乡开花店的孙女甘红梅走下台远去的背影,我仿佛看见一个共产党员高大的身影瞬间把财富和权利如粪土般抛弃。
    上海知青杨洁如扎根井冈山,在偏远的湘洲执教36年,放弃了两次回去的机会,因为山里穷孩子的眼神让她心痛。请问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这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这是一次正能量的输血。我为欧阳海燕们鼓掌,我为石来开们祝福,我为甘祖昌们敬礼,我为杨洁如们感动。
    西儿,今国之思想、道德之制高点决不能被贪婪所占领,社会良心、公平、正义之堡垒决不能被冷漠所蚕食。不患寡而患不平,不患贫而患不安。你我之辈当弘扬井冈山老革命之精神,必定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陈毅安、左权之家书值得你认真学习借鉴,国之兴亡是你辈之职责,切不可为一己之私利而放弃道德底线。你我虽没有范仲淹之才能,但要有心系天下之情怀,不能达济天下却可以独善其身。
    西儿,在平日的生活、工作中要克勤克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了成绩要戒骄戒躁,遇到困难决不放弃,传承井冈山开拓创新之精神,必能有一片广阔天地。犯了错误,切记不要为自己辩解,要反省自己,即使有委屈,也不要高声夺理,时间会证明你拥有良好的教育。修养要根植于内心,要有无需提醒的自觉,并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学历再高,官位再大,并不意味就受人尊敬。母不希望你大富大贵,只望你身体健康同时,做一个“君子慎其独”之人。
另外,母在井冈山之行即兴写了两首发自肺腑的诗句,你文笔不错,请点评一二,谢谢1
    其一
    革命圣地井冈山,星星之火可燎原。
    苍山翠柏埋忠骨,红军精神代代传。
    其二
    泪眼婆娑看访谈,一生无悔只奉献。
    当今世人应警醒,先烈含笑心不寒。

·上一条:苏舜钦因“进奏院狱”断送前程的历史真相
·下一条: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