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动态 > 正文
 
两袖清风担道义 不悔初心系民进——记民进阆中总支原主委袁勇
(2020-10-29 11:27:00) 来源:

张利萍


      他是先锋诗人,他是民进会员,他是民进阆中总支主委,他是南充市政协委员和阆中市政协常委,他的诗歌特立独行,他的大会发言深刻犀利,他扶弱济贫、嫉恶如仇,既有诗人的浪漫情怀,也有士子的社会担当,有人爱他赞他,有人怕他骂他……在历史文化名城阆中,袁勇,是名符其实的“名人”,更是名符其实的“名嘴”。

心系民进,十年辛劳终不悔

     十年前,在民进南充市委原主委康大寿教授的高尚人品感染下,当时的作协主席袁勇了解认识了民进,并成为阆中最早的四名民进会员之一。对民主党派有了充分而深刻的认识后,他积极参与民进阆中支部的各项筹备工作,从一个被动参与者变成了主动作为者,担负起民进组织在阆中发展的重任。在他的影响下,一名又一名新会员加入民进组织,经过一年多的筹建工作,终于在2010年成立了民进阆中支部。但是,没有经验、没有经费、没有办公地点、没有专职人员,白手起家,百废待兴!他又陷入了沉思:这支年轻的队伍如何成长?工作千头万绪,该从哪里着手?党派工作如何有序推进?也正是那个夏天,民进中央朱永新副主席因工作来到了阆中,听说在这个小县城里有一个刚刚成立不久的民进基层支部,当即表示要和会员们见见面。但是他的整个行程都已经安排得满满的,于是通过协调安排,朱永新副主席利用午休时间接见了会员代表。朱永新副主席特别询问了基层组织的建设情况,有什么困难,并鼓励大家坚定信念,积极参政议政,为社会多做贡献,体现民进会员的价值。临别时,朱永新主席握着袁主委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民进基础组织的发展最需要你这样热爱党派事业的人”。就是这一句殷殷嘱托,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怀着民进发展和成长的拳拳之心,袁主委又成了一个四处奔走的“社会活动家”。只要对支部有利的事,他都要做;只要对支部有用的人,他都要找。他联合阆中另外两个民主党派共同呼吁,经过百折不回的努力争取,在阆中市委和市委统战部的关心下,很快解决了办公场地、人员、经费等棘手的问题,专为各民主党派划定了办公用房,划拨党派专项预算资金。阆中民主党派从此掀开新的一页,一改散沙一盘的局面,大家凝心聚力,团结和谐,共谋发展,焕发勃勃生机。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加强党派自身建设,提升会员履职能力,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频繁开展会员学习培训,多次邀请南充民进南充市委康大寿老主委来阆中开展会史讲座;组织会员与乐山、营山、重庆、广元等兄弟党派开展横向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会内活动,扩大支部的社会影响力。他鼓励会员大胆反映社会热点问题,他手把手教会员怎么写社情民意和提案,他关心支持每一名会员的个人成长。“梧桐自有凤来栖”,更多优秀人士慕名加入民进,年轻的民进支部在阆中迅速发展壮大,如冉冉升起的新星,成为活跃在阆中参政议政舞台上一支有影响的队伍。
      2020年5月20日,一个表达爱的日子,一个民进阆中总支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为民进总支披肝沥胆10载的老主委袁勇,把总支发展的接力棒郑重交到下一届主委手中,满含深情地表白:我爱民进!我爱你们!会场上掌声久久回荡......

诤言良策,参政议政有作为

      在阆中政协委员中,袁勇俨然是民进的一块金字招牌。一提到民进,大家都说:民进年轻有活力,不错!一提到袁勇,大家都翘大拇指。在历年的“两会”上,无论是《开建东河第二水源工作刻不容缓》《几个亟待整治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抢占先机、提升素质,在文庙开设“阆中讲堂”》《加强协商民主,减少决策失误》,还是《加强古城精细化管理,提升古城品质》,他的发言总会被掌声打断,总会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他热爱阆中历史文化,热爱阆中古城,始终关注古城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他是真正的古城卫士。除了组织民进会员对古城保护工作进行调研外,一有闲暇时间,他总是会在古城的各个角落转悠,他的目光会扫过古城的每片青瓦、每条石板路、每扇木格格窗。每年两会前几个月,他就要着手全面调研,同会员联访、实地查勘,再请教本土民研会专家会诊,认真梳理,找准问题。他以一个诗人敏感的内心去洞察问题,以诗人的激情去参与实践,所以,他的提案建议也就更打动人心。在一次政协大会发言中,他谈到古城文化被破坏时,痛心疾首,情不自禁地吟诵“为什么我的双眼常常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2017年12月,古城三天连续发生了两起火灾事故,袁主委第一时间组织民进总支的政协委员展开了调研,并以个人影响力召集退休老干部和专家,共同研讨保护古城的措施和方法。他白天奔走调研,晚上翻阅笔记,挑灯写作。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形成了一篇大会发言《担古城保护道义,留历史遗存真容》。这让有的人很担心,千方百计托人说情,请他放弃这个话题,他回答:“我如果这个时候还不站出来说话,今后我们就会是古城的罪人!”铿锵话语,掷地有声!古城保护从2016年至2020年连续五年成为民进阆中总支每年必不可少的集体提案选题,连续三年被评为市政协1号重点提案。2019年在南充两会期间,袁主委在连组会议上的《关于亟待保护川北行署的建议》还受到了宋朝华书记的点赞,现场安排相关部门落实实施。
      作为阆中市的作协主席,他怀着深沉的爱歌咏阆中,赞美阆中。针对阆中古城提升文化旅游品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他下乡实地调研,创作出川北灯戏、小品、方言朗诵等各类戏曲作品数十件近100万字,其灯戏《范保长角》在2010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暨四川省第六届戏剧小品作品比赛”中荣获二等奖;针对阆中古城这些年在旅游打造中出现破坏性建设和建设性破坏的情况,他又通过大量调查,撰写了学术论文《重视保护阆中古城文化遗存》发表于《四川统一战线》。近年来还出版了全国名人写阆中的散文集《阆中味道》和文化随笔《读阆中》,并先后在南充电视台“南充人话南充”中做了“历史人文话阆中”20讲。2015年,通过新都民进总支、阆中民进支部的多次努力,促成阆中、新都两地蜀中花木兰文化交流暨友好关系建立,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雪中送炭,脱贫攻坚不畏难

      近两年,阆中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深水区,扶贫成了最艰巨的任务。他不顾痛风、头晕风症,在阆中最偏远的金子乡麻石垭村,对口帮扶了三家贫困户。去一次要颠簸三四个小时,年轻人都受不了,他却隔三差五就去一趟,不时给帮扶对象送去日常用品,嘘寒问暖,亲如一家。每家的情况他都清楚,哪家有事情需要他帮忙,他总是有求必应。谁家要养猪,他送去小猪;谁家有孩子上学,他送去图书;谁家有人生病了,他帮助联系医院。有个贫困户因为家境贫困40多岁了还是光棍,他又做起了“媒人”,到处帮人物色对象。他的痛风病犯了,一瘸一拐地也要去到农户家里。酷暑三伏,他汗流浃背地站在老乡的院子里查看房屋整修效果。他说“那里的老百姓那么善良淳朴,能帮助到他们,我感到幸福。”他帮扶的村民说“袁同志和我们都是老朋友了!”他们说的都是大山里最朴素的话语,但背后却是多少真情的付出啊。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每一个故事里无不体现出一位民进人的责任与担当,无不体现出一位民进人的情怀与胸襟。正如他在《坚定信念、质洁品高地当一名新时期的党外干部》一文中写的那样,要始终做群众的“贴心人”。
      做诗人,他是中国最早一代先锋诗人;做民进人,他是最有情怀的主委;做政协人,他是最敢讲真话的政协委员;他两袖清风,他一片冰心,他以真情践行,永远无愧为一位统战人!


 


 

·上一条:谢林老师获2020年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等奖
·下一条:我与民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