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天银
2021年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此时交汇,全国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万众瞩目中胜利召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国两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审查、讨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和纲要”)草案。3月11日,全国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决议,批准这个“规划和纲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贯穿“规划和纲要”全文,鲜明彰显高质量发展主题。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务必抓好的工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四到团组,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同代表委员们坦诚交流、共商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就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等作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新部署,凝聚起亿万人民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学习贯彻这次全会精神,把全会决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高质量发展是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发展需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民生要求,肯定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与全国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乐业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 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要”:要注意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要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改革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咐,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紧紧围绕“规划和纲要”提出的各项民生指标,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着手,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切实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尤其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竭力推进全体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做好改善民生工作,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建设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个要”指示精神,结合具体实际,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蓝图已经会就,奋斗正当其时。奋进新时代,迈上新征程,我们要继续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实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