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沙龙 > 芳草文苑 > 正文
 
支教小记之天梯行
(2021-11-2 18:29:00) 来源:

吴远飞


      在泱泱大中华,要找一座海拔只有1500米左右的大山,那简直就是不计其数;在“基建狂魔”的当今中国,要找一个只有三四百万的投资工程,那简直就是信手拈来;在“中国速度”的建设领域,要找一个工期只有半年左右的人工工程,那简直就是不胜枚举;在习近平总书记不远万里,跋山涉水,亲自关心过的民生工程中,它可备受关注!它是哪?它何以能成为打卡胜地?它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它就是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的悬崖村钢梯(姑且以下让我称它为天梯)。上周末,我有幸和同事们一起来到这里!站在山下,仰望天梯。我静静伫立,久久凝视,万千思绪,涌上心头。我极力在脑海中搜索最华美的辞藻,来修辞我眼前这神圣的天梯,却总觉得意犹未尽,最终只挑选了三个成语来表达我对它的敬畏和膜拜之情!
      巧夺天工。比不上港珠澳大桥的雄伟壮观;也比不上北盘江高架桥的高端大气;更比不上丹昆特大桥的气贯长虹,它们都是伟大祖国在复兴路上的经典之作。是“遇山开路,逢水架桥”的最好例证,是我们克服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次又一次宣言!而眼前的这条天梯路,它朴素无华,就用钢管和钢卡构成,但它是多么的巧夺天工,把当今中国的智慧造和老祖宗们的生存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切入点。悬崖村是一个鬼斧神工的山寨,四周悬崖峭壁,几乎与世隔绝。以前山上的村民——彝族老乡出入全借助于17段藤梯,最陡处用木桩和木楔加以固定!现在的天梯基本上都是沿着过去祖先们留下的足迹,依山势而建,能省则省,能缓尽缓,以前用木楔和木桩的地方,现在都用钢筋牢牢的固定在悬崖上!站在山下,向上仰望,宛如一条巨龙盘旋在悬崖上,甚是震撼!我情不自禁地感慨到:妙哉!妙哉!
      筚路蓝缕。后来者只能想象经历者的艰辛。其实,经历者所承受的苦难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当悬崖村上的老乡们听说国家要为他们修一条由钢管搭建的安全路、幸福路时(那时山上无任何电子通讯),他们都向村支书主动请缨,要免费去背钢管和钢卡,以及修路所需的一切东西,支书考虑到建设的难度和强度,所以只挑选了一些精壮人士!亲爱的朋友们,今天的你我就是徒手攀爬天梯,大约单边都要3个小时左右,况且还有许多中途退缩之人!而我们的建设者要披荆斩棘,斗志斗勇,拴着绳索,荡漾在悬崖上打孔、铺设、固定。擦伤撞伤时常发生,听说还有几次施工队员险些掉进了山谷;运输队的老乡们背着一百多斤的东西攀爬在陡峭的悬崖上,更是步履蹒跚,举步维艰。要修建二千五百多级的天梯,在没有任何机械的帮助下,材料运输的难度性可想而知了!光钢材大约就有200吨左右!踏着脚下的钢梯,我又情不自禁地感叹到:壮哉!壮哉!
      崇敬有加。其实悬崖村上的彝族老乡并不多,共计140人左右,但他们的生活条件被知晓后,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尤其是亲民爱民的习近平总书记,还专程来关怀慰问。如今悬崖村的村民们都搬到了昭觉县城的集中安置房区,过着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的跨越式生活,小孩不再因上学而花费几个小时,大人不再因油盐米醋而攀爬跌落(据说以前摔死了7人)这是何等的幸福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悬崖村,他们也许是来挑战自己的体能和意志,也许来体验“山高人为峰”的惬意,也许来感受“美美与共”的母亲大爱……也有越来越多彝族老乡回到悬崖村,他们经营民宿,做彝家风味,他们要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讲自己的故事!他们要从脱贫到振兴再到复兴!他们深知脱贫不是幸福生活的终点,而是幸福生活的起点!想到这里,我再次情不自禁地感叹到:美哉!美哉!

 

 

 

 


 

·上一条:陆游与酒及他的饮酒诗
·下一条:飞 歌—聆听习总书记“七一”讲话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