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民进会员、四川省劳动模范何先俊
赵波
金秋十月,桃李满枝。和往年一样,绵阳市南山中学何先俊老师的办公桌上,又堆满了寄自全国各大高校的明信片,上面写满了祝福与问候——这是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子给予恩师最朴实的馈赠。收起了欣慰和感动,何老师又踏上了讲台,开始了又一段新的教学旅程。
师爱似甘泉,无声润沃野。“作为老师,既要当好学生的引路者,更要与他们结伴同行。”从教二十三年来,何先俊老师秉持自己的育人理念,注重言传身教,潜心授业解惑,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带的班级屡创高考佳绩,多次被绵阳市教育局评为先进集体,他也被评为了“四川省劳动模范”,并获得了“明星班主任”等赞誉。

专注教学 播雨耕云
面对成绩和赞誉,何先俊老师始终淡然处之。他说:“虽然获得了一些荣誉,但让他最高兴的事,还是看到学生的成才和进步。”他甘为人梯并乐此不疲,为学生的成长竭心尽力、不计回报。
绵阳市南山中学是四川省首屈一指的国家级示范高中,作为数学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何先俊连续多年战斗在高三教学一线。他的课堂总是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扎实牢固的理论基础、温润谦和的为学态度、日益耕耘的奋斗精神塑造了他独有的课堂体验,让学子们感觉如良玉在手、清韵悠长。他大胆求索、数易其稿,先后有四大本备课笔记被整理改编成为学校校本教材。他还积极研究高考大纲的新要求,在紧张的教学之余精心打磨出《高三全能导练》、《高考数学能力提升与训练》、《高考大预测》等辅导教材,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因教学成绩卓著,2012年12月,何先俊被评为绵阳市特级教师后备人选。
在担任班主任的工作中,何先俊有个习惯一直坚持了二十多年。每天早上,他至少会提前二十分钟到教室,有的时候,到教室的同学都还寥寥无几。在2002级、2008级与2009级,他承担三个高三毕业班的教学任务,并担任班主任工作。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白天九节正课,晚上还有六节晚自习。这期间,他还承担文科班的所有考试题与复习资料的命题工作。面对超强度的工作量,或者说是透支生命的工作,他并没有半句怨言,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所带班级在高考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使命与爱心,铸就了一名教师的灵魂,决定了教师的从业情怀和整体姿态。”而何老师正是以这样一种高尚的情怀和姿态,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挥洒在这片充满绿色和希望的育人事业,用渊博的学术知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育化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近年来,在何先俊老师的培养与关心下,他的学生两夺“状元”,十多名学生考入了北大、清华、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2008年,他带的班级创下了“本科上线100%,重点上线率40%”的高考奇迹。
关爱学子 呕心沥血
“课堂上的良师益友,生活中的慈父兄长。”这是学生们给予何先俊老师最多的评价。他对学生的关心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孩子。在何先俊和他的学生之间,发生了许多平凡而感动的故事。
在2009年的时候,他的学生杜刚因家庭贫穷,在高三开校时仍未到校报到。何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骑着摩托车行程50公里到杜刚家里去找他。他苦口婆心总算做通了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在返校途中,由于下雨路滑,何先俊连人带车翻到了路边,导致左手骨折,并留下了后遗症。伤情还未痊愈,他又帮助杜刚向学校申请了贫困学生专项补助,并坚持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100元交给杜刚作为生活费。在何先俊的帮助感化下,杜刚在高考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2005年,在高考冲刺的关键阶段,他的学生万里鹏在体检中查出了肺结核,万里鹏一度出现低落情绪。何先俊主动联系医院帮助治疗,并坚持每天从家里给万里鹏送两个鸡蛋和一包牛奶。经过何先俊的帮助和鼓励,万里鹏以绵阳市状元的身份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大学期间,何先俊仍不忘对其的关心,经常与他一道规划未来,帮他确定了人生的航向。上学期末,他班里的学生汪锦籼在一次体检中查出了先天性心脏病,情况异常严重。何先俊亲自为他联系医院,经过多方努力联系到了心脏病专家帮助治疗。面对高昂的手术费用,何先俊呼吁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为他捐款,并带头捐助了500元。
绵阳是5·12汶川地震的重灾区。灾难发生后,他不顾家人的安危,始终和学生在一起,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走出地震带来的阴影,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高考之中。他多次到灾区前线捐款捐物,开展心理干预,帮助灾区的孩子们重拾生活的信心。他被民进绵阳市会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13年1月,又被评为组织工作先进个人。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他非常关心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他将“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这短小精悍的十六个字作为班级格言,引导学生懂得取舍、学会坦然、宠辱不惊、处事泰然。2012年,他班里有一名来自离异家庭的女学生,压抑的家庭氛围让她产生了自闭心理,认为生活没有价值,多次产生了轻生念头。何老师知晓后,主动和她结成了对子,对她进行了持续半年的心理辅导,每周定时进行交流。针对这名同学敏感脆弱的心理,何先俊送给了她一个笔记本,并写下了这样一短话:心小了,所有的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事都小了;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是喜是怒,看涵养;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细微的心理暗示和长期的坚持不懈,终于让这名女生从家庭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转变成为一名活泼开朗的阳光少女,最终考上了重庆医科大学。
勤于求索 点石成金
青春懵懂的高中生,总会遇到一些成长的烦恼。何先俊老师主动俯下身子倾听“90后”学生的声音,在平等的交流中帮助他们化解人生的困惑。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何先俊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体会。他认为,高中阶段青少年的性格已经趋于稳定,他按照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把青少年分为内倾型,外倾型和中间型,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区分方法、斟酌处理,大多取得了实效。2008级毕业班,他班有一男生叫吴瑞,高三开校不久,何先俊就发现他对本班一女生有爱慕倾向。何老师对这两名学生都分别聊天谈话,但成效不佳。一个月后,老师发现女生上课时经常精力不集中,男生成绩下降,找女生一问,才知详情。知晓此情况后,何先俊及时与两名学生进行了沟通,帮组两名学生厘清了学习与感情的关系。经过多次耐心劝导,两名学生终于将此事放下。经过何老师的努力,该名男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香港中文大学。
何先俊老师在课堂教学上也独树一帜,让人称道。在2012年11期的《教育学文摘》上何先俊老师发表了一篇文章——《向“老师好”说再见》。文中谈到,学生们每天都要慵懒、机械地重复很多次“老师好”,却少有来自内心,满怀信心,真诚地呼喊。何老师为学生总结的口号总是郎朗上口,给人启迪——“人生如几何曲线,幸福似小数循环,一辈子少不得加减乘除,唯有追求无极限!”;“南山之巅,俯视全川;今年高考,唯我领先”;“三年一千日,心血铸利剑。今日显身手,英姿考场见。高考属选拔,题难本自然。个题突不破,心态也坦然。永远不放弃,理想定实现。”上课前的大声呼喊,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意识,不仅能够让学生上课更认真,使课堂也更有活力。
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何先俊老师近年来先后撰写论文二十余篇,其中《熟记常见结论,速解复数考题》、《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的改进》等十一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他还主编了《天府名校》、《高考探究与测试》、《高考总复习过关测试》、《高考系统总复习过关测试》、《高考总复习能力提升与训练》等书籍,出版了专著《天府教育大联考》,并担任《高中同步导练精萃》的副主编。在他的指导帮带下,任杰、任辉、杨力等十多名青年教师成为了学校的骨干力量,并多次获得国家级比赛一等奖。
黄天后土,天道酬勤。二十多年来,何先俊老师始终在教学的道路上躬耕不辍、辛勤耕耘,在育人的事业中耐心求索、精益求精。他的思想与品格,感染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如春风细雨一般,催得蕙兰铺锦绣,润得桃李吐芳菲。
人物简介:

何先俊,男,汉族,1967年9月生,绵阳盐亭县人,大学本科学历,1991年7月参加工作,2009年9月加入民进.现任绵阳南山中学高级数学教师,备课组长. 何先俊是数学学科带头人,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主编《天府名校》高考探究与测试等教辅书籍和《高考数学能力提升与训练》等校本教材10余本;潜心探究教材,认真钻研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高效的的教学风格;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所带班业绩突出,连年被绵阳市教育局评为先进班集体,3次被绵阳市教育局评为绵阳市优秀班主任.3次荣获绵阳市教学质量评估A类学校数学科壹等奖。荣获四川省第六届省劳动模范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