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沙龙 > 芳草文苑 > 正文
 
四川方言的几个特点
(2021-12-7 9:43:00) 来源:

王宗全


      一个民族有共同语,也有方言。没有共同语,对外交流交际以及不同方言区的人交际交流就无法进行或受到限制和阻滞;没有方言,语言就显得单调乏味,失去语言特有的魅力与趣味。
      中国的方言分为十大方言区,我们四川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又叫官话方言区。
      四川方言简洁,直率,概括性强,以少胜多,幽默风趣,在北方方言区内独树一帜。一部四川方言剧《抓壮丁》风靡银屏六十年,并且不断再版升级,受到几代人的热烈追捧便是明证。
      四川方言不易被其他方言同化。俗话说“入乡随俗”,这个“俗”就包括语言(主要是口语,语音)但四川方言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很难被其他方言同化,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16岁离开四川,漂洋过海,留学法国,戎马倥偬,征战四方,并且长时期生活在北方,但他始终乡音未改。现在我们聆听小平同志的讲话,那熟悉的朴实的四川话,感到十分亲切。
      四川方言在语音、短语和口语方面有下面几个特点:

一、语音
1、四川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上有着对应关系:
四川话中的一声(阴平)和二声(阳平)与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基本一致;四川话的三声和四声与普通话中的三、四声呈相反的对应关系。例如四川话把“酱”读三声(jiǎng),三声,而普通话把“酱”读(jiàng),四声;
又如四川话把“大将”的“将”读成(jiǎng)而普通话则读成(jiàng);反之,四川话的四声普通话就读三声。例如四川话把“楚国”的“楚”读四声(chù),而普通话就读三声(chǔ),四川话把“醋”读成(cǔ)三声,而普通话则读作(cù)四声。
2、在四川方言区内,有些地方(小方言区)声母“h”与“f”不分或混淆的情况, 
例如“飞”(fei)有的地方就读成(huī)
“开会(huǐ)”就读成“开会(fuǐ)”。
3、四川话平舌和翘舌基本不分或者翘舌音不明显。
比如“山”(shān)翘舌,但四川话读起来就成了(sān);
“事(shì)”,四川话就读(sǐ)。
4、四川方言基本没有后鼻韵母发音或者说后鼻韵母发音不明显。
例如“中(zhōng)”,后鼻韵母,但四川话读起来就成了(zhōn)。
又如“恒(héng)”,后鼻韵母,四川话就读成(hén),听不出后鼻韵母发音了。
5、四川方言鼻音(n)和边音(l)不分,或者说鼻音发成了边音,听不出鼻音。
例如“牛(niú)”四川话就发成了(liú)
“农(nóng)”四川话就发成了(lóng)。

二、短语(词组):
1,短语是四川方言中最有活力,最具特色的部分。四川方言的短语简洁朴实,包容量极大,概括性极强,指向性多(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表示不同的意义)。例如普通话说:
“这个事情不可能做到!”
“这样做行不行哦?”
“这是不是真的哦?”
“我坚决不相信这事!”
上述这么多意思,四川方言只用一个词语就鲜明、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锤子!”
只不过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示不同的意义时“锤子”的读音重音、语气和语调不同罢了。
又比如: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险情,意外;
某件事办砸了;
某事办不成了;
出错了;
上述这么多意思,四川话也只要一个词:
“哦嚯!”
就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这个“哦嚯”在不同的语境表达不同的语意时“哦”的声调和语气不同。
2、指向性强,隐喻性高,带有浓厚的袍哥文化印记。
四川方言的短语主要以三字短语居多。千百年来,这些短语(词组)凝固性强,使用频率高,已经形成四川话中的成语。
四川方言的这个特点说明它带有较深的袍哥文化印记。
袍哥是个帮会组织,发端于清初,盛行于民国,与青帮,江门并称三大民间秘密组织,说是秘密实际上是公开的秘密。
  袍哥分“清水袍哥”和“浑水袍哥”,“清水袍哥”是指操守比较清白,有固定职业和较稳定的收入;而浑水袍哥则是社会最底层的所谓“下九流”,无职业,无固定收入,加入袍哥就是为了搞钱以维持生计。所以经常会做些偷摸拐骗的事。在袍哥内,“清水袍哥”是瞧不起“浑水袍哥”的。
袍哥是帮会,最初是民间的秘密组织,在一些场合不能把话说明,只能用袍哥内部才能听得懂的话,这种话在江湖上叫“切口”,就是隐语或黑话。
不是只有杨子荣上威虎山才和土匪说黑话交流,一些秘密组织和特定人群由禁忌、避讳等原因都要形成市井隐语,就如同现代科技的行业程序编码,你不懂规则或不深入其间就完全无法解读。
例如木船时代,在船上说话,忌讳说“散”、“翻”“沉”等字,遇到这些字就要有其他字来代替,例如在船上要说“伞”时,因为“伞”与“散”谐音,在船上说不吉利,就用“撑花儿”来代替;又如在冷兵器时代,袍哥参加战斗,上了战场不能用“逃跑”,这是影响士气的,就要用“趖(suō)了”“他打趖(suō)脚牌”等来代替。
袍哥特别是“浑水袍哥”,虽然人数少,但他们处于社会最下层,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最接地气。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创新动力来自于人民群众,来自于社会实践。下面我们来举一些现在还在使用的短语看看袍哥文化印记。
例如:
散眼子:散漫无组织,不听招呼;
骚皮:伤了面子与尊严;
骚堂子:使团体蒙受羞辱,扰乱团体秩序。
天棒:无法无天的人;
空子:未加入袍哥的人;
关火:掌管控制全局。
关火匠:拍板,起决定作用的人。
吃得开:到处行得通。
抽底火:揭露底细,揭开别人不知道的秘密。
落教:按行规教义办事。
扎起:倾力相助或袒护。
扎场子:保护某个场所。
说扒头:故意生事,找碴子。
结梁子:结下仇怨。
捡脚子:收拾残局;
抽底火(揭露底细)、
打让手:请对方让利、减价、宽恕等。
打趖(suō)脚牌:临阵逃跑。
下(Pā)蛋:说软话,求饶。
点水:出卖同伙,说出秘密。
踩点:事先侦察地形与环境。
绷劲仗:冒充好汉,虽然心里害怕但表面镇定。
拉稀摆带:胆小逃脱,不守规矩。
……
      这些短语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有很深的隐喻性,当它诞生时是属于袍哥内部使用的。因其隐喻性高,比喻性强,就进入了方言区的共同语,该方言区的人能懂其含义,但它已具备本义之外的引伸义和比喻义了,所以就固定下来,流传并延续下去成为成语。

三、口语喜欢带口头禅(话语前缀与后缀)
 在口语中加前缀或后缀,不管是普通话还是各地方言都有这个特点,例如在说话前加上
“这个这个”
“啊啊”
“嗯嗯”等,
但四川方言的前缀或后缀有些特别。例如成都人总喜欢说“等于是”:
“这个事情,等于是我们还没商量好,等于是……”
“等于是他这几天还没找到合适的人。”
不管什么内容,总要在话语开头或中途或末尾加上“等于”“等于是”
重庆(重庆话也属于四川方言区)人说话时则爱说“楞个”“嘿”
“楞个小事有啥摆不平的喃”
“楞个给你说这个事情有些扯拐。”
“到沙坪坝嘿远嘿远。”
绵阳人则在一句话中间或后面加上后缀“晓得哱”,例如:
“昨天那个事情晓得哱弄了一天都还没做煞角晓得哱。”
“我就把他送回家去了晓得哱。”
广元人则在一句话末尾加上“刮趣”
“搞了半天才装好,刮趣呢”

四、四川方言的歇后语(展言子)幽默风趣,形象生动,一听难忘。
歇后语属于市井俚语,属于成语范畴。是一种较特殊的短语,它像猜谜语一样,前半部分是谜面,后半部分是谜底也是重点;前、后构成谐音、比喻、象征、夸张等修辞关系,例如: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谐音关系)
腊月天气——冻(动)手冻(动)脚;(谐音关系)
 鼓楼的灯笼——高明;(比喻关系)
七个钱对半分——不三不四;(比喻关系)
行医的捎带卖棺材——死活都要钱;(夸张)
大姑娘瞧嫁妆——有日子了。(象征)
四川话中的谐后语,不但具有上述修辞特点,而且更加幽默,风趣,市俗俚语化,含义隽永等。
例如:瞎子打婆娘——松不得手;
呼糟子(木炭)开沟子(屁股)——屁眼心心都是黑的;(比喻人心黑)
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三十年的老鸭子——一张嘴壳子;(比喻只是嘴巴会说)
自行车下坡——不踩(不睬);
半空中吊口袋——装风(疯);
两娘母推磨——妈添(天)!(表示惊叹,惊讶)
温水瓶照镜子——脸长;(脸皮厚)
月亮坝耍弯刀——明砍;(侃)
歪嘴巴婆娘照镜子——当面丢丑。
因为上述特点,四川方言在众多方言区内独树一帜,颇具魅力。
但方言毕竟是方言,它不可能代替全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在与其他方言区的人交际交流的时候还是用普通话为好,比如四川话的展言子(歇后语)虽然风趣幽默,但其他方言区的人可能就听不懂。
2001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总则”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说明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不是说方言就要完全禁止,在该法的第十六条中这样规定:
 “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
(一)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
(二)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
(三)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
(四)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这样规定符合中国国情和语言发展规律。方言区内人们在除教学、会议等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外,日常生活交际交流时用方言十分方便。
      现在还有一种趋势是在影视作品或地方电台广播中,让四川方言和普通话混搭使用。四川方言经典作品——电影《抓壮丁》通篇用四川话,而现在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傻儿传奇》(刘流导演、主演)则是将四川话与普通话混用,照顾了不同方言区的人们观赏又符合推广普通话的国家语言文字法精神。还有如《火锅传奇》《生活麻辣烫》《幸福耳朵》等流行一时的电视剧都是这种将四川话与普通话混搭使用的,效果很不错。在其他融媒体中也有许多作品采用这种接地气的新方式,使受众数量大幅飙升。
      我们是四川人,说的是四川话,有必要重视并研究我们天天使用的方言——四川话。

 

 

 

 

 

 

 

 

 

 

 

 

 

 


 

·上一条:怀古绝唱 为民呼声 ——元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下一条:服务家庭教育,贡献民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