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沙龙 > 芳草文苑 > 正文
 
同曲同题 异情异趣——苏轼和范成大《鹊桥仙·七夕》赏析
(2022-1-7 10:36:00) 来源:

王宗全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中就有“织女七夕渡河,使鹊为桥”的记载。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将这个美丽的神话写入诗中: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从此历代诗人都吟咏这个主题。宋词并且还以这个故事为词牌名。
大多数描写七夕的诗词都从正面着笔,表现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良辰美景,表现爱情的美好,盼望相会的急切等,而北宋大诗人苏轼与南宋大诗人范成大都填了相同的词牌——《鹊桥仙》,吟咏相同的“七夕”题材,但却表现了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意趣。
    “鹊桥仙”,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忆人人”、“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二十八字。两仄韵。也有五十八字、三仄韵变体等。
      我们先来看苏轼的《鹊桥仙·七夕》:

      鹊桥仙·七夕
      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ái)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chá)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苏轼的这首《鹊桥仙》是一首赠别词,赠给友人陈令举的,所以这首词还有一个题目叫《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陈舜俞(1026-1076),字令举,浙江嘉兴(《宋史》说为湖州)人,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丙戌科进士,官至都官员外郎(刑部都官司次官)。志趣高远,和苏轼、张先等人是好朋友。
      熙宁七年(1074年)七夕,词人和陈令举泛舟游玩,喝酒,畅聊,“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七夕之夜,朋友却要分离,这是很伤感的事。为了表达对陈令举的依依不舍,词人便填了这首词。
      词人下笔便将人们带入另一个神话之中。“缑山仙子”是周灵王之子姬晋,因被奉为王氏始祖,所以后世称他为“太子晋”、“王子乔”,王子乔天资聪颖,温良博学,喜爱静坐吹笙,乐声优美如凤凰鸣唱。
    “缑(gōu)山”在今河南偃师县。王子乔曾在嵩山修道三十多年,后来他对一个叫柏良的人说:“请你转告我的家人,七月七日与我在缑氏山相会。”七夕那夜他果真驾白鹤凌于缑山之巅,然后飘然而去成了神仙。
    “騃女”即痴情女子。这句是夸赞王子乔不像那些痴情男女坠入爱河,借以勉励朋友也要像王子乔那样有遗世独立羽化成仙的高尚情志。
      这一句说仙人王子乔性情高远,他不像牛郎、织女那样执意下凡人间,而是在七夕晚上的皎洁月光中不再吹笙,摆一摆手告别人间而成仙。牛郎织女要下凡而王子乔却要上天。
      七夕牛、女相会,七夕王子乔驾鹤成仙,七夕好友即将分别。有喜有忧,有仙有神有现实,历史与当下,群体与个人,仙境与时境相互交织,下笔就意境高远,以仙话对神话,再由神话回现实。不落俗套,一对比,品格立现。既赞扬了陈令举的超凡脱俗,又鼓励友人不要为离别而忧伤。
      再看下片:“客槎曾犯,银河微浪,”
    “槎”是竹筏。“客槎”,一语双关:明指天河的“浮槎”,暗喻友人所乘的客船。“曾犯”就是“天星相犯”的意思。
此处用典。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记载故事说天河与海相通,年年有浮槎定期往来,曾经有一个人怀探险奇志,带了很多干粮,乘槎浮去。经十余日,至一城郭,遇织布女(织女)和牵牛人(牛郎)。他问牵牛人此是何处,牵牛人告诉说你回去后问蜀人严君平便知。乘槎人回来后问严君平,严告诉他说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星,并计算了年月日,正是乘槎人到天河之时。
      这句意思是听说黄河上的竹筏能一直上天,撑上银河。既是祝友人一路顺风旅途快意,又是祝愿友人前途光明,通上天庭。
    “尚带天风海雨”,切合“浮槎”通海之说。乘“浮槎”能上银河并且一路上还挟带着天风海雨,这是多么惬意的事。词人借用这则优美的神话故事,比况几位友人曾在江中泛舟而行;也是祝愿友人离去可能会有更好的机遇。
      煞尾两句落到赠别,这才是主旨。“相逢一醉是前缘”,今天我们相逢,对酒高歌,一醉方休是前世缘分,说明与友人的缘分是天定,彼此更要珍惜。既是对友人的劝慰又是自慰。
   “风雨散、飘然何处?”“风雨散” 指自然界的风雨,又暗喻朋友欢聚后的离散。承上“天风海雨”,写朋友分袂,各自西东,天各一方,谁知道友人向何方?谁知道何时再相聚,再一醉?感慨无限,充满对朋友的挂念,关切,也流露出真挚的离情别意!
      写送别,大多数人都会写得伤感满怀,幽怨几多,而苏轼不愧是豪放派诗家领袖,你看这首词豪气纵横,想象飞腾,心骛八极,天上人间。陆游读了这首词说“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当然,诗人也有七情六欲,在篇末流露出些许低沉的离情别意也并不妨碍它豪放鞺鞑的主要特征。
      苏轼笔下的七夕银河,不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类的婉约柔情清境,而是大气磅礴的天风海雨,这也彰显了诗人的胸襟与气度!
      巧妙用典,贴合实际。除了说明诗人渊博的学养,也表明诗人思维的跳跃,和对典型环境中人物的把握与心思的捕捉。
      下面我们再来看范成大的《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谥文穆。

      鹊桥仙·七夕

      双星良夜,耕慷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目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历来写“七夕”的诗词,大多从正面着笔,此词则另辟蹊径,再翻新意。
      首先,将天上的神仙社会置于地上的人间社会来写,此为一新;
      其次,把牛郎织女时时盼望的一年一度的会见说成“争如休见”,从反面振起,此为二新。
      再次,说因为短暂的会见“倒添了新愁归去”,缠绵缱绻,增强了悲剧气氛,此为三新。
      上片首两句,从正面进入。七夕将至,牛郎织女盼望见面,心情激动,坐卧不宁,懒于耕织,这本属常情。要知道恩爱夫妻被拆散,一年只有一夜能相见,这机会多么难得!推己及人,人间之情爱如此,神仙之情爱又何尝不是如此?等待之时“耕慵织懒”其心情可想而知。
      看来,顺势该写牛、女如何相会了。但词人调转笔锋,说这会见“应被群仙相妒”。原来,神仙有爱也有嫉妒,天上也不是“极乐世界”,同样有嫉妒有矛盾。想必牛郎与织女的相见,要被这些嫉妒的“群仙”搅乱了。词人将这个美丽的神话一改动,便吊起读者的味口,将读者的心撩拨得痒痒的。
      果然,“娟娟月姊满目颦”。分明是姣好光明的月亮姐姐,也颦目蹙眉,妒意顿起,使天河失去光辉。这还不算,请看:
    “更无奈,风姨吹雨”。
    “月姊”想躲起来,不愿多看一眼“双星”;“风姨”即施风之年轻美丽的女神。她也来恶作剧,刮起了大风,吹来了急雨——这次会面,该有多么艰难!
      上片作者不落俗套,对“七夕”牛、女相会之传统进行大胆创新,并加进了自己对人间世界和神仙世界的理解,使“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世界也少了些神性,多了些人情,更接近人间凡俗,从而使读者更加喜欢。
      下片转入抒情。“相逢草草”是极言相逢之短暂。一年三百六十日,天天盼,时时盼,而相见只有短暂的一瞬,怎么不是“草草”呢?即便这短暂的相见,也遇到群仙的妒忌。“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月姊,因其悔恨“偷灵药”,凡心未泯,妒忌是难免的;但“风姨”这个年轻女性的代表,她不但不支持牛、女相会,为织女高兴,反而还陡生妒意,可见美满的爱情是何等艰难!“有情人终成眷属”,信乎?
      于是接下来说“争如休见”。因为短暂的相见,群仙的妒忌反倒“重搅别离心绪”。本来“新欢不扺旧愁多”,因为相见“倒添了新愁归去”怎不叫人痛苦万分?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下片云“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歌颂真挚的爱情分不开割不断,不为时间所隔。实际上是以此慰藉他人并聊以自慰。清人黄蓼园说这是“化臭腐为神奇”。而范词则避开此节,另出新意,从神仙的嫉妒,牛、女的怅恨中暗示“有情人”不一定“成眷属”,这就深化了主题,揭示了人世的复杂与社会的本质。
      这首词以人间心写天上情,又用神仙情描世人态。情节巧妙,意趣深邃,喜中有悲,悲中含喜。艺术表现力极强,而且在传统题材的开拓上也是独树一帜,新奇隽秀的。
       细细品鉴这两首词,同曲(词牌),同题(题材),同时代(虽史家将宋分为北宋与南宋,但以诗家论则同为宋代),同为大家之手笔。但表达的主旨与蕴涵的感情及作品的风格却又迥异且各具特色。
      一个写离别;一个写相逢。
      一个把人间与天上写成咫尺之遥,有浮槎通银河,天风海雨,振天撼地;
      一个把天上写成人间,神仙世界也有矛盾、有情感,活脱脱以天上喻人间;一个写“相逢一醉”是前世缘分,除了珍惜,还有别离后的无尽牵挂;
      一个写相见不如不见,“倒添了新愁归去”,以别时的幽怨反衬见面的欣喜;
      两首词都凸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对人世的观察与分析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的本质与人性的特点,即使是神仙也不能免俗。
      两首词的语言都很漂亮且将口语入诗,读来朴实自然。用典贴切,似信手拈来又如同己造天衣无缝。
      能将一个人们写烂了的题材雕琢提鬼斧神工,精彩纷呈,必须是大手笔方能所为!

 

 

·上一条:服务家庭教育,贡献民进力量
·下一条:有家就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