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提案议案 > 正文
 
关于加快推进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22-1-14 18:52:00) 来源:

省委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要求,在黄河上游地区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近年来,我省黄河流域在强化顶层设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转型发展、探索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仍面临巨大挑战。

      一、存在问题

    (一)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有待升级。
      一是污水处理方面,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因管网不配套、进水浓度偏低等原因运行不正常,特别是在冬季难以发挥作用;设施短板突出,阿坝州黄河流域4县有12个建制镇无污水处理设施。二是垃圾处理方面,已建生活垃圾填埋场库容不足,新建大型填埋场比较困难;乡镇、农村普遍采用简易填埋、焚烧方式,无有效防渗、防雨及烟气处理设施,成为新的环境隐患。
    (二)水安全保障能力有待加强。
      一是防洪工程建设滞后。黄河干流无堤防护岸工程,受对岸甘肃甘南州玛曲段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影响,黄河主流被迫摆动,部分河段水流形态发生变化,局部水土流失加剧、草场遭受破坏。二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任务艰巨。四川省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仅阿坝段水土流失面积就达6821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40.2%。三是水土保持总体投入不足,占水利投资总额持续偏低,定额与实际工程单价偏差较大。
    (三)生态环境执法能力有待提升。
      一是执法人员综合能力较弱。案件办理存在运用法条不当、法律文书不规范等现象。二是执法装备普遍欠缺。执法车辆、现场查验设备、执法服装等装备不足与落后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监管能力停留在较低水平。三是执法手段的智能化、科技化程度低,无法适应黄河流域生态管护需求。
    (四)保护与发展矛盾有待化解。
      一是生态价值转化不高。四川省黄河流域多数碳汇项目核证减排量未能交易或交易价格偏低,投资者积极性较低。二是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严重不足,十四五期间,四川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缺口达40亿元。三是生态补偿机制和项目建设方式待完善。补偿资金主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其他渠道缺失。补偿方式以资金补助为主,“造血型”补偿方式不足。

      二、对策建议

    (一)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与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实施生态保护重大工程。实施退牧(耕)还湿、扎堵填沟等湿地修复工程,遏制湿地退化趋势。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开展草地免耕补播和光伏治沙试点,加大沙化退化草原治理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黄河珍稀特有鱼类就地与迁地保护。二是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完善污水管网配套,保障污水进水水量、浓度稳定。三是加快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对新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管,对服役期满或即将饱和的老填埋场(焚烧厂)进行规范封场和生态恢复;新建或改造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完善垃圾收储运体系,加强转运站升级改造和乡镇垃圾中转设施建设。
    (二)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开展黄河干流四川段防洪治理。规划新建黄河干流右岸护岸工程,加快实施四川省黄河干流防洪工程建设,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二是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以小流域为单元,继续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强化四川省黄河流域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加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站网,提升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和水平。推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全覆盖,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跟踪检查,防控人为水土流失。
    (三)强化生态环境执法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素质。优化执法队伍,调整或招录法律专业人员;通过定期培训、专业人员解读等加强对执法人员培训。二是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执法装备水平。明确各级机构执法装备建设标准和配置要求,提高装备使用效率。建立健全执法经费保障与增长机制,将行政执法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决算管理,提供专项资金保障。三是提升流域行政执法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创新环境监管和执法手段,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创新“无人机侦察+执法终端+指挥中心+数据融合+专家会商+应急联动”的生态环境监管新模式。
     (四)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一是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省级层面加大对黄河流域碳汇项目指导,制定适合地方特点的碳汇方法学,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开发碳汇资源,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挥带头作用,引领和推动全省生态产品产业良性发展。二是将黄河流域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纳入省级相关规划,加强综合治理。支持黄河流域在省内开展防灾、减灾、抗灾、救灾体系建设、灾害频发区综合治理等试点工作。三是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建立省级生态产业帮扶基金,由矿产、流域、森林、草地、湿地、旅游资源等取得收益的单位和个人缴纳,用于重点支持生态功能区域内绿色农业、低碳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包括基础设施配套、品种改良、先进技术引进和企业参股投资等。

 

 

·上一条:关于加快构建我省5G高质量发展生态圈的建议
·下一条:关于加快完善我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