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 刘星锐
1月23日-25日,民进界别组委员们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市法院和市检察院工作报告等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 杜小丹:报告站位高远,实事求是,亮点突出、数据详尽,大量的数据显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已有非常显著的成效,它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府对人民的关怀,确实配得上连续1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名称号。建议:一是以大运会为契机,加快推进数据治理工作,打通数据壁垒,消除数据烟囱,优化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和组织体系,为疫情防控和城市精细化管理补齐数据短板,为最终实现整个城市“一网通办、一网通管”打下强有力的数据底板。二是政务工作应全市联网,将区(市)县政务办理一起纳入,方便群众办事。 法官人均办案455件1年,每个工作日判决2件,反映“案多人少”。一方面应增加法官数量,注意保护法官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可以尝试采取多种方式,如智慧法院去协助法官工作。
陈善彬: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突发疫情影响,成都经济总量仍逆势增长,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领导成都人民攻坚克难,努力奋斗,让我感到自豪!2022年的工作安排切合成都实际,方向目标明确,工作措施有力,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突出重点,布置安排10个方面的工作,我对2022年成都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从法院工作报告中我看到,法院受理的各类案件新增37%以上,审执结也同步上升,应该说法官工作量非常大,他们克服“人少事多”的困难,高质量办理案件,为平安成都、法治成都建设作出贡献。过去的一年,检察院在打击涉黑涉恶涉毒等刑事案件方面坚决有力,确保成都平安稳定,特别是扎实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取得很好效果,让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检察院还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创新开展综合司法保护,经验在全国推广,起到示范作用。
汪涛:凤朝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是总结2021年工作客观务实、实事求是、亮点纷呈,从六个聚焦全面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体现了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魅力。二是谋划2022年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从十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并且提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具体要求。三是承诺2022年民生实事目标82项,这82项事事合民意,件件暖人心,体现了政府的担当和作为,催人奋进、备受鼓舞。 法检两院工作报告用翔实的数据,客观、全面地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在打击犯罪、维护市场公平正义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群众的满意率不断提升。建议继续关注民生,特别是涉及群众利益的普遍性问题,继续加大宣传和普法的力度,切实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
张志红:报告全面、客观、务实、具体,取得的成绩催人奋进,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我对成都的发展充满信心。建议成都进一步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途径,推进现代化治理行稳致远。 “两院”报告数据详实、内容客观,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积极融入社会治理,助推平安成都法治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建议加强“两院”办案力量,破解“案多人少”的矛盾。
张增权:一是复杂严峻的一年取得满意成绩,很受鼓舞自豪。二是2022年工作思路清晰,未来可期,成都预期更幸福。三是期望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更加关注科学精准,更好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平衡。四是作为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要进一步学习报告,围绕中心工作加强调研,为助推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从法检两院工作报告可以看出:一是成效显著,为成都市稳定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二是公平与正义,公正与文明,体现城市现代化程度与水平,需持续发力与保持良好状态。三是加强关注,加强了解,大力支持法治建设。
杜贤文:聆听了凤朝市长的报告,有三点感受。一是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打赢了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及时出台了促进经济运行的63条措施。二是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特别是科技创新势头强劲,国家创新平台增至215个。三是2022年工作安排详实,从十个方面来看,目标明确,措施路径精准,时间节点、完成时限准确。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下一步将努力助推工作开展。 聆听了法检两院的报告,法检两院在打击违法犯罪作出了重大贡献,保障了成都经济有序发展。建议法检两院加大典型案例宣传,认真开展普法教育。
杨伟:在去年艰难环境下,成绩依然很漂亮,依然让人幸福。未来10 个方面的部署,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科学可行,对成都的未来充满信心。关于民营企业发展有两点建议:一是强化对惠企政策的宣传和兑现,实现政策主动找企业,让企业更便利享受政策,避免中介机构赚取服务费。二是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搭建企业交流平台,促进成渝两地民营企业协同发展。
马宗祥:政府工作报告精炼概括了2021年工作,成绩喜人;从10个方面全面部署了2022年工作,目标清晰,方向明确,措施具体。相信2022年成都会继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 建议法检两院:一是加强涉安全、涉生态破环案件办理的普法宣传。二是加强行刑衔接的法制培训,推进行刑衔接工作。
庾光蓉: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2021年的政府工作,数据详实、成绩喜人,今后的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希望下一步在教育、民生改善、污染治理上进一步下功夫,使成都更加美好。 两院工作成绩显著,为成都建设和市民生活保驾护航,做出了积极贡献。下一步,希望加强社区法制教育,强化普法与中小学合作,多开展青少年犯罪的防范活动,让普法意识深入人心。
黄芝静: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感受最深的就是连续1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并且排名第1,这是社会公众对成都这座城市最真实客观评价。究其原因,是因为成都经济总量的持续攀升,科技能力逐步增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交通枢纽能级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三城三都”建设成效显著,民生改善成效明显,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排名全国第1,疫情防线牢实坚固。这些成绩成效最终得实惠的是老百姓,收入相对稳定,购买力持续增强,体验感更加美好,幸福指数更高,因此这项荣誉实至名归。建议:一是加大对创业、解困等民生政策的宣传力度。二是加大反诈宣传和惩治。 听了法检两院的报告,对法检两院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取得的丰硕成绩表示高度赞扬和肯定。建议:一是在抓业务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办案能力。二是关注关爱工作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曹承磊:一是政府工作报告对成都经济的总结规划,详实全面、令人振奋,“公园城市大美形态有力彰显,高质量发展特质更加鲜明”描绘了成都未来一年的美好画面。二是“中央法务区”关于推动高能级法律服务功能加快聚集的描述,明确了这个区域的核心目标,体现了政府对法律行业的重视,对依法治市的重视。三是“打造中国‘绿色之都’”“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实施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确立了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工作方法。 对于法检两院工作报告:一是法院工作报告认真谦逊听取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法院审判工作中,老百姓关心的各种问题。二是成都法院“5+3”改革得到了最高院高度肯定,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成果。三是检察院工作报告,去年年中参加过检察院对民主党派的走访交流,对检察工作的难点、重点有了解,非常不容易。四是对民事诉讼部分有数据、有成效。
高庆红:2021年,成都市在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突发疫情,取得了巨大成都。尤其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近2/3篇幅对2022年工作进行了安排,提供了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探索超大城市的治理新路径,提升成都市民的幸福感,让每一位成都市民充满了期待和自豪。 从法检两院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办理案件数量大,法官和检察员工作的繁重。特别是,在保证严肃的司法公正同时,体现了人文关怀,令人钦佩。
崔珩:2021年,在疫情多次冲击和影响下,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99万亿元,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圆满地完成了工作目标,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努力拼搏,勇于进取的结果,成绩的取得鼓舞人心,令人振奋,可喜可贺。同时,对2022年的工作目标在区域协同发展、扩大开放、经济产业结构优化、提质升级、创新引领与双碳引领、城市品牌培育、城市治理、民生福祉与为民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缜密的部署与安排。今年工作重点突出,聚焦问题与需求精准、切中要害。期待今年全市上下继续努力,进一步推动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事业提振等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 法检两院工作报告显示,去年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了司法力量,体现了全市法检两院的专业队伍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为营造成都市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和良好的司法环境、服务环境、建设幸福成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衷心感谢法检两院的同志们。两院今年的工作计划条理清晰、重点明确、务实具体,抓住关键问题和群众关切的主要问题,个人表示高度认同。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加强对案件现象的分析,做好犯罪预防干预工作,进一步降低犯罪的发生。二是大力加强法检两院队伍建设,合理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实效。三是加强法制宣传进校园、进社区工作,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力度,提升市民对新型犯罪的防范认识,打好法治建设的市民基础。
游自立:幸福成都是我们建设的成果,也是发展的优势。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不应局限于环境因素的改善,在行政作为方面,建议主管部门更人性化,更有智慧,精准作为,尽量减少使用“狠劲”,避免“一刀切”的方式,增进而不是减少民众的幸福感。 市法院、市检察院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支持经济发展、建设幸福城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如何保障专业人才的稳定方面,需要各方持续努力。
蔡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为成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四大城市圈中唯一的内陆城市圈,既不靠海又不沿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勇于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崛起之路。成都作为西部航空枢纽,蓉欧班列的始发城市,我们需要打开全新的视野版图,加大价值链高端产品的全球贸易,成为全国不可或缺的第四极,也成为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 去年“青花椒”商标案,温江青花椒鱼餐厅一审败诉,舆论介入引发广泛关注后,二审胜诉值得反思。一审败诉反映了法院对《商标法》的简单、教条理解、套用,但典型案例的判例无疑助长了恶意注册维权的行为,没有保护四川众多青花椒产业从业者的利益。二审纠偏很及时,但整个过程值得研究与反思:一是涉及行业地理区域的通用名称注册为商标的程序,与执法解释。二是对恶意钓鱼维权,滥用司法公权应如何应对。
明黔伟:听取了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通过艰辛努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优良成绩,成都市民幸福感更加强烈。2022年明确了以“新发展理念为‘魂’,公园城市为‘形’”为目标,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从创新、开放、宜居、共享、智慧、善治、安全等七个方面着力,以创新赋能、区域合作、优良环境、产业强基、智慧治理、安全都市开展工作,将达成期待的成果。 听取了法检两院报告,通过全年工作为成都公正公平环境作出了贡献。作为政协委员,也应关注法检两院工作开展,为工作难点、亮点助力。
袁洁: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突发疫情影响下,成都市既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进步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报告》中对成绩的总结不夸大不拔高,分析问题也不回避、不掩饰。针对未来一年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表述清晰、科学可行,成都市未来可期!建议惠民基础设施建设时,既要“锦上添花”,更应做到“雪中送炭”。 两院报告文风朴实、数据详实,尤其是“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彰显了法院和检察院的责任担当。在加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方面,传递了司法温暖,彰显了人文关怀。两院工作任务重,责任大,着实辛苦。建议更加关注老百姓的感受,切实推动各项司法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提升司法公信,彰显为民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