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沙龙 > 芳草文苑 > 正文
 
清明时节
(2022-4-2 14:22:00) 来源:

王宗全


      近些天,天上的风筝渐次多起来了,山也绿了,花也开了,水也清了;到山下,到乡里,到陵园去扫墓的人越来越多了,原来是清明节快到了!
      清明节又叫行清节、踏青节、祭祖节、三月节等等。清明节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重要节日。
清明节不只是一个祭祀祖先、凭吊先烈的肃穆节日,同时它还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令。
    《淮南子·天文训》里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斗”是北斗星的斗柄,在观天象授时的年代,人们根据“斗”转“星”移来“定岁”即确定日期。北斗星的斗柄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为一年(摄提),当斗柄指向正东偏南“乙”位时,也就是太阳黄经达15°就交清明节了。
    “节气”有“节”有“气”,二十四节气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定十二月建(月令)的节令,反映时候、物候、气候三大变化。
      中国先民认为“气”是宇宙的本原和万物产生的根本。司马迁在《史记?律书》中记载:“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这就是说一年之中“气”是循环流转的。从冬至之日开始,把“气”在一年之中的运动划分成相等的刻度就成为“节”。再根据四季而立四个启点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春是春节,立夏是夏节,立秋是秋节,立冬是冬节。在这四个节之间,再分出春分即春季的中气,夏至即夏季的中气,秋分即秋季的中气,冬至即冬季的中气。有了这四个节与四个气,再参照月相的变化,月初得气之始就是节,月中得气之中就成为气。把每一个大刻度区间分隔成了三个小刻度区间,最终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简单地说在我们熟知的《二十四节气歌》中,排列奇数位置就是“节”,排列偶数位置的就是“气”。
      二十四节气是农耕社会的农事指南,农谚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便是明证。
      不光如此,人们的衣食住行及文化活动都与它有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万物洁齐清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春和景明,阳光明媚,草木萌动,一年最美好的时节便在此时。
      清明节在2006年5月20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受汉族文化影响,满族、壮族、土家族、苗族、羌族、赫哲族、鄂伦春族、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不光中国过清明节,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也把清明节当作盛大节日来过。
      清明的民俗有扫墓祭祀、祭祖;烈士陵园凭吊革命先烈,缅怀丰功伟绩;踏青、赏花、郊游;放风筝;采茶等,各地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祀,踏青郊游,采茶、植树是基本主题。
      清明祭祀的习俗要追溯到周代甚至更早。那时候人们讲究“思时之敬 ”,最重要的就是“春秋二祭”。春之祭就在清明节,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秋祭在重阳节。秋天收获了,要感谢上苍恩赐,感谢一年来自然之神的眷顾,使人们获得了丰收。
      后来人们又将清明前一天的寒食节并入清明节,因为两个节日挨着的,并且都有较强的人文意义。
      寒食节是为纪念春秋时追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的一个重要节日。
      介子推是个贵族又是忠义之士,他追随晋文公流亡国外十九年,吃尽了苦头。而且还把他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重掌国政,是为晋文公。介子推拒绝封赏、拒绝做官而甘愿回家陪伴老母尽孝,后来被大火烧死在绵山之上。晋文公在烧死介子推的树下捡到了一只未烧完的鞋,说:“悲哉足下!”这就是尊称对方为“足下”的来历。宋代诗人黄庭坚曾经写诗称赞介子推说“士甘焚死不公候”!
      按民间习俗寒食节不能生火而全民吃冷食。
      后来有人编造了一首介子推的诗,最后两句是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借此告诫晋文公要廉政爱民。编造者的用意是好的,但历史就是历史,不能凭主观愿望任意编造。
      再者说来这诗一看便知是假的!因为春秋时哪来的七言诗?一部《诗经》收录的全都是四言诗,哪来的七言诗且还是对仗工整合乎格律的今体诗?今体诗是唐代才有的。
      两个节日连起来就延长了清明节庄重肃穆的节日氛围。不光包含人文内涵而且还包含自然内涵。
      近年来网上关于清明节人们互致问候时能不能说“清明节快乐”等话语的问题。遍查典籍,并无明确规定不可用“快乐”“愉悦”等语词,史书也无有关这些禁忌的记载。但清明节的主题是祭祀先人、革命先烈的节日,庄重肃穆,慎终追远,内心凝重。清明节的节期很长,但在节日前后两三天内还是不适合用“快乐”“愉悦”这些语词的,因为显得与清明总体氛围不协调。
      清明节是每年公历的4月4号或5号,但现在人们扫墓的时间都提前到3月20号甚至更早,这就有点不妥了。有人说“有儿有女清明前”,意思是有后辈的人在祭祀先人与逝去的亲人时要在清明前进行,但按照“10日前8日后”(也有“10日前10日后”一说)的清明习俗,从清明节前的10天至节后8天或清明节前的10天至节后的10天都属于清明节。那么在3月25日后便可以扫墓了。现在国家规定了法定的清明假期就是用来祭祀先人、踏青等的,大可不必提前那么长时间。因为不在节日内,氛围、仪式感等就大为弱化。
      清明前采摘、炒制的茶叶叫“明前”茶。
    “明前茶”芽嫩,色翠,香幽,形美,虫害少;更由于清明前气温较低茶叶发芽数量少,产量更少,所以人们常说:“明前茶,贵如金。”
      踏青的清明时节风和日丽,正是踏青好时节,但“清明时节雨纷纷”(唐杜牧《清明》)清明前后总是要下雨的。下雨影响踏青,也影响放风筝,但清明节的节期很长,有的是时间去放飞自我,与自然亲近。
      清明节期间植树更容易成活,也更有纪念意义。
      近年来各地在清明前都出台了许多地方规定例如不准在陵园焚化纸钱,不准放鞭炮等等。从防火、防空气污染等角度看有一定道理,但不能简单粗暴,不能搞一刀切。
      千百年来的民俗还得传承,不然的话我们将怎样面对后辈关于传统、关于清明、关于民俗典礼的垂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06年6月6日刊载的《清明节简介》中说: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国家既然将清明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设定了清明假期,表明了国家弘扬传统文化的意志。清明绕纸是千年习俗,其中寄托着我们的哀思与怀想,只要做到不乱烧,注意防火等事项为什么不行呢?清明扫墓放鞭炮表示仪式的隆重,在于宣示后人祭祀活动在进行之中,对于营造祭祀氛围表达思念之心都有作用。按照民俗在隆重的节庆都要放烟花爆竹,不能因为对空气质量有影响就一味禁止,这不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
      有些地方在陵园等地派专人值守,监视火情,划定区域集中焚化纸钱,这些便民措施,既尊重民俗又做到防火,防止污染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愿大家度过一个庄重肃穆又春意盎然的清明节!

 

·上一条:跨越鸿沟的爱情绝唱——《诗经·周南·汉广》赏析
·下一条:大胆泼辣的情歌——《诗经·召南·摽有梅》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