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沙龙 > 芳草文苑 > 正文
 
最容易用错的两种标点符号
(2022-4-14 17:58:00) 来源:

 王宗全


标点符号虽小,但它关乎的事情很大。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12月30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国标标点符号》”)。《国标标点符号》于2012年6月1日起实施。
《国标标点符号》由1990年《标点符号用法》的共16种标点符号增加了分隔号(/)而总共为17种。这是第一部国家强制性的标点符号法规。
标点符号种类多、规则多,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误用或错用。
标点符号用错了对表意,对语气、语感,对语境等都有重要影响,因此而给人们特别是给社会用字窗口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看,标点符号的使用在国标的约束、指导下,通过全民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主流纸质媒体的不懈努力,正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一些现象堪忧!
近些年来,在标点符号使用中,书名号(《》)和引号(“”)两种错讹甚多,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以致引起标点符号使用的混乱。
下面仅举几个例子:
例1:老孙,你写一篇《为大扫除叫好》的文章吧。
这个书名号用错了。这里“为大扫除叫好”只是个题目,还没有形成文章,只能用引号(“”)表示特指。
在写文章、诗歌,填词,作曲时,题目不需要加书名号——这一条现在不少人犯规。
例2: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个书名号就不该用。因为这就是这首诗的本身,包括题目和下面内容。要在另外的地方提到这首诗的名字时才可用,例如:
例3:这娃娃才三岁,就能背《静夜思》这首诗了。
书名号是在行文中提及书籍、文章、报刊、杂志、文件等名称时才用,而一篇文章本身的题目则不需要加上书名号。
这种错误现在很多,特别是社交平台上转载的那些文学作品,偏偏要在作品的题目加上书名号,大煞阅读兴趣。
根据《国标标点符号》规定,书名号有下列用法:
1、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
2、标示电影、电视、戏剧、音乐、诗歌、邮票、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
3、标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软件名等;
4、不能示为作品的课程、课题、奖品、奖状、商标、证照、组织机构、会议、活动等名称不能用书名号。
例4: 《2022年大学生环保知识竞答大会》
大学生环保知识竞答大会是一个活动,不用加书名号。如果在行文中要对这个活动表示特别关注时可以加引号(“”),但不可以用书名号(《》)。
书名号分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两种。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面一层则用单书名号。
例5:张老师写了一篇《略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的文章。
在比较特别的古籍或某些文史类著作中,为与专名号配合,书名号也可改用浪线式“﹏”标示。
简而言之,书名号指代的是已经有具体内容的书籍、作品等而不能用来单独表示题目(出的题目或写作时的题目)。
一套丛书,包括好几本书,那这个丛书名该不该加书句号呢?如果这套丛书的每一本书都有相同的丛书名那就该加书名号,并在丛书名和书名之间加着重号;如果这套丛书中?是个总的名称而每本书是不同的名字,那这个丛书名就只能加引号。
例6:《高中语文讲座?词语复习》《高中语文讲座?文言文复习》《高中语文讲座?现代文阅读》
在一本书的不同层次之间用间隔号,而将每一个层次单列时也可加书名号。
例7:《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将几个层次单列时可以这样——
例8:《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几个书名号连用,如果书名号之间关系是并列的且格式整齐就可以不加顿号,如果关系不是并列的就需要加上顿号。
例9:社团编辑出版了许多文学刊物,影响较大的要算《小说月报》《创造》月刊、《语丝》《心潮》等几种。
前面两种是月刊可以并列不加顿号,而后面《语丝》和《心潮》不是月刊所以如果不加顿号就容易引起层次混淆。
有时候不加书名号也不会引起误读误解或其他混淆时也可不加书名号,这属于特殊情况。
例10: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
    (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
《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全国人民都知道,不加也不致混淆。
我们再来看引号(“”)的使用规则。
引号最早叫“释明之号”,1897年王炳耀在《拼音字谱》中就自拟了引号(「」);胡适先生1916年建议采用西式的引号(“”‘’)因为那时书写是竖排自行,引号不好加,钱玄同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说依日本的改用(﹃﹄)为引号。这种曲尺形引号在直行文稿中沿用至今。在新中国成立后实际使用的是现行的引号(“”);1990年国家《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以(“”‘’)为引号的基本形式,但在直行文稿中仍用传统的(﹃﹄﹁﹂)。
在《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中明确规定引号有四种用法:
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特别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④、引号里面还需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则使用单引号。
第②种情况如表示节日、纪念日、重大历史时间也可加引号。
第③种情况则包括讽刺、反语、谐音等。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加引号。
直接引用又分独立引用和非独立引用两种。独立引用是指成句成段地原汁原味地引用,句末的句号加在引号内,例如:
例11:老舍说:“剧作者则需要在人物头一次开口,便显示他的性格,闻其声知其人。”
如果把引文作为自己的话的一部分叫非独立引用,引号末不加点号,例如:
例12:唐人有“暖风医病草”的句子。
(韩少华《温馨的风》)
但是如果引用的是不连续的两句话,把引文作为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时,那么引号内的句末即使有点号也要提到引号外,例如:
例13: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由于这种错误,真理才会出现”。引用的黑格尔的话作为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所以引号内不加点号。
如果是间接引用,那就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只是转述别人的话,那就不加引号。
例14:前面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陆定一《老山界》)
这是转述别人的话,所以不加引号。
表示需要特别论述的对象,例如:
例15:一路“象”北
这是去年央视的一个连续报道节目,说的是一群野生大象向北走——“一路向北”。把“向”改成“象”,在“象”字上加引号,既表示谐音——“象”谐“向”音,又表示这个“象”是特别论述的对象,一语双关,这个引号用的是对的。
后来一些广告群起仿效,请看一则售房广告——
例16:宽大得令人“象”往
这就有点莫名其妙了。房子宽大,令人向往。明明白白的意思,他偏要把“向”改成“象”;用这个谐音有什么意思呢?再者说来,“人”和“象”都向往,同处一室,那是很危险的!不伦不类,乱用标点符号,极容易对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形成误导。如果这样听之任之地搞下去,还怎么“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
例17: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见我国留学生和实习生时的讲话》)
“认真”表示作者强调的需要重点论述的对象。
表示讽刺、反语、谐音等语境语气也用引号,例如:
例18: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夏衍《包身工》)
慈祥加引号表示反语和讽刺。
例19: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
(鲁迅《“友邦惊诧”论》)
题目的“友邦惊诧”和文中的“友邦人士”都含讽刺,都是反语。
有时表示特殊称谓或模拟声音也可加引号,例如:
例20:一位“的哥”买了6本《百科全书》。
(《新闻出版报》)1999.3.15)
“的哥”是新兴的特殊称谓,所以加引号。
 例21:火箭头部“扑通”一声入海,激起冲天的水柱。
(《飞向太平洋——我国运载火箭发射试验目击记》)
标点符号系统种类多,规则多,使用中难免违规,但我们只要多学习,多对照,慢慢地就能娴熟而正确地使用了。
我们的伟大领袖如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人和一大批文学巨匠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人在使用标点符号方面都堪称楷模。他们的著作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是很规范的,值得我们学习。
平时多读一些“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上述领袖和文学巨匠的著作都属于“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多留意这些著作中标点符号的用法,对提高使用标点符号的正确率很有帮助。
在互联网时代,媒体的节目制作和文字编辑尤其要审慎,因为其影响力和引导力都很大。如果一旦用错且坚持不改,那对社会标点符号使用规范化产生的负面影响就更大。
让我们一道继续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当然包括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努力奋斗!

 


 

·上一条:大胆泼辣的情歌——《诗经·召南·摽有梅》赏析
·下一条:执着的人 专一的爱——《诗经·郑风·出其东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