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虎
1991年9月7日,离教师节还有2天。晚上,我来到李文遂老师家。他床头上正放着一个收拾好的挎包,挎包上插着一把旧的折叠伞。“你要外出吗?”我问。"是的,教师节休假两天,出去办点事,最迟星期2就回来。”他像往常一样,面带微笑,轻轻地说了这么一句。“喔,还有,你写的《丹青妙笔又一支》我已经推荐给《乐山日报》副刊编辑了。早点送去为好。”他又补充了一句。 第2天是星期日。他肯定不会这么快就回来。 第3天是星期1。他也不会这么快就回来。 课间操时,我刚走到乐山师专校门口,就看见人们在议论什么。 “李文遂老师......”有人突然对我说。 “瞎说!头天晚上我还与文遂老师见过面呢。” “真的。李老师昨天在仁寿县遭遇车祸。校领导一行人都到现场去了!” 真的?是真的?我不敢相信。 我不相信他会这样匆匆地走去。他还有好多事情要办呢。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我的泪水已夺眶而出。 我仍然在等待他回来。“最迟星期2就回来。”他说过。星期2那熟悉的脚步声就响了。接着是轻轻的叩门声。他走进来,带着微笑,送来一份新的刊物。 我仍然在等待他回来,最迟3个月就会回来。有一次他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去进修,不是3个月才回来吗?也许这时他正乘坐在从北京开往成都的9次快车上呢! 我的思绪回到了与文遂老师初识的日子。 1975年9月30日。福建前线广播电台播出了青神中学语文老师李文遂的广播谈话稿《台湾同胞受尽水灾之苦》。那时的我,刚从眉山师范学校毕业,在青神县观金中学任教,正学着写广播稿。在青神县委对台宣传办公室的座谈会上,我认识了这位言辞犀利、嫉恶如仇的语文老师。 1978年9月,我到成都的四川师范学院读书,在青神中学门口向文遂老师告辞。他感慨地说:“不容易啊!在农村插队落户了5年,又工作了5年。终于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他面带微笑,紧紧地握了握我的手。 4年之后,我毕业分配到乐山师专任教。文遂老师已经早我5年调到师专任教。那天好热,背着行李走到李码头,衣服都湿透了。文遂老师在家烧了满满一锅水。让我痛痛快快地洗去尘埃。从此,我有幸与文遂老师在师专中文系一起担任教学工作。文遂老师孜孜不倦的求索态度,热情助人的忘我精神,严谨朴实的生活作风都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成为我学习的楷模。 1988年春节前,文遂老师作为介绍人之一,递给我一份中国民主促进会入会申请书,我对文遂老师充满信任,认认真真地逐项填写。4月11日,中国民主促进会乐山师专支部隆重成立。这是学校较早成立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文遂老师担任支部主委,我成为一名光荣的民进会员。 一年之后,1989年4月,由李文遂主委指导,民进师专支部举办了一次大型成果展览。包括十几名会员的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和文艺创作作品。展览吸引了乐山市各民主党派和全校众多师生观看,得到中共乐山市委统战部的充分肯定。 1990年9月10日,中国的第5个教师节。文遂老师在民进市委座谈会上慷慨陈词:“当老师清苦,劳累,我们没有说的,只希望社会对教师做出公正的评价!” 1991年9月20日,文遂老师的追悼会上。数不清的悼念者,重重叠叠的花圈……白发苍苍的老教师,风尘扑扑的历届校友,泪流满面的青年学生…… 这就是社会对文遂老师作出的公正评价! 尊敬的文遂老师,您说教师节民进支部的同志应该欢聚一堂,您却一个人在9月8日悄悄离去……乐山市人民政协会议还等待着您提出新的提案,民进乐山市委还等待着您介绍支部参政议政工作的经验,乐山师专中文系的同学还等待着您开设电影文学讲座。我也还等待着您,还有很多话要对您说...... 您是从不知累的,每次出门都匆匆忙忙。 您大概是太累了,走得如此匆忙? 您是抱恨而去的。因为您才54岁,正值年富力强! 我终于承认了这一严酷的事实,我的的确确失去了一位好师长、好朋友、好同志。 我默默地回忆那年9月的往事,默默地抹去眼中的泪花…… 3个月,您没有回来;3年,您没有回来;30年了,您仍然没有回来。文遂老师,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 文遂老师,您知道吗?2001年4月,民进乐山师范学院第一届总支成立。由原民进乐山师专支部、民进乐山教育学院支部合并组建。2002年我担任了总支主委,直到2007年。截至今年,总支已经成立20年,在参政议政各项工作中又取得了许多新的成绩。各项工作有声有色,会员们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有多条被全国政协、民进中央采用。总支被民进四川省委评为了优秀基层组织。 文遂老师,师专时期的老会员大多退休了,但令人欣慰的是,年青一代正在成长。他们都知道民进的历史,都知道您作为支部创始人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他们继承民进传统,认真工作,积极贡献,涌现了不少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受到各种表彰。 至于我本人,已越古稀之年。但在您的精神感召下,还在担任学校的教学督导和师德督导。这两年疫情期间,还为学生开设了网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文遂老师,您对师院总支的同志们来说,永远是一个榜样。我从青年时期认识了您,这是一种缘分。到中年时期又有幸一起共事,留下了多少难忘的回忆。如今,每当我走过南校区的化雨亭,总是要驻足仰望亭上牌匾上的“化雨亭”三个大字。那是您当年的创意,我们一起挂上去的。 是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人生路上,所幸有您! 永远的文遂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