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动态 > 正文
 
让多彩文化浸润百姓心田---记民进会员、遂宁市船山区文化馆馆长 陈凤艳
(2022-7-26 14:37:00) 来源:

邓小君

      陈凤艳,民进会员、遂宁市船山区文化馆馆长。曾获第二届四川艺术节四川群星奖、遂宁首届网络春晚优秀指导奖,遂宁市第三、四届涪江文化艺术节群文之星,遂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个人,船山区“巾帼建功标兵”,船山区首批“头雁计划”入选者。
      这段时间,陈凤艳同志有些忙,她正组织文艺工作者、爱好者、民间艺术团体和广大群众,将优秀的家风家教故事改编成戏曲、小品、诗歌、快板等,以便在文化惠民、民俗活动、传统节日中讲给群众听、演给群众看,在船山营造起优秀家风家教的浓郁氛围。“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风’,那么,家风则是践行价值观的第一粒纽扣,家风建设结出了更多硕果,核心价值观也就能得以真正落细落小、落地生根。”陈凤艳说。
      陈凤艳告诉我们,她忙碌的另一件大事是申报省级非遗项目。在船山,“非遗”早已成为坊间的一个热词,船山桃子龙舞、夏氏风车、胡氏剪纸、川中呙凉粉等非遗项目产品耳熟能详。每项非遗都是一个“传奇”,积淀着寻常百姓生产、生活的岁月印痕,也是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的历史见证。陈凤艳说:“非遗的传承多是靠心口相传,现如今,大多代表性传承人年事已高,不少‘独门绝技’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甚至陷入濒临消亡的尴尬境地,我可不想眼看着非遗‘绝活’成‘绝唱’。”
      见人,见物,见生活是非遗的根本。陈凤艳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加快对“非遗”的保护,把“根”留住,让那些濒临失传的文化技艺不仅有博物馆等栖息地,更有“活”起来的人才保障,使之得以很好的传承;另一方面,结合船山实际,因地制宜,把“非遗”保护与文旅开发等进行一番“融会贯通”, 让“非遗”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让更多非遗活化、匠心归来,在代代相传中不断焕发出时代光彩。
      自2003年工作以来,陈凤艳在船山区教育部门从事音乐、舞蹈教育。到2012年底时,就职于船山区文化馆,工作“重心”转向群众文化艺术领域,源源不断地将先进文化理念和专业技能向基层群众传递。
      在船山区文化馆,陈凤艳带领全馆干部职工相继开设了合唱、古筝、国画、书法、葫芦丝、舞蹈等10项群众喜爱的艺术课程,让更多的普通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不仅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也让更多市民群众领略到文化艺术的魅力。
      2020年以来,船山区文化馆及区内各乡镇(街道)的综合文化站采取措施延时开放,每周坚持免费开放不少于56个小时,乡镇(街道)的综合文化站每周坚持免费开放不少于48个小时。让寻常百姓可持续、有保障地享受到了免费文化服务带来的满满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化根植基层,源自于群众需求,引领文化民俗,是文化建设生动而闪光的环节。每一年,陈凤艳都会组织各路文艺爱好者深入街道(社区)、乡镇(村社),开展“船山之春”“我们的节日”“送文化下乡”“幸福家园?百佳千星”等系列群众文艺活动,辅以丰富多彩的公益培训、讲座等活动,服务万千普通群众,为城市、乡村播下颗颗饱满的“文化种子”。
      文化惠民谱新篇,群众心里更敞亮。现如今,在船山乡间,活跃着一支支文艺宣传队伍,农忙时,他们挽起裤脚下田耕地;农闲时,他们换上光鲜靓丽的演出服,为村民群众带来精彩的文艺节目。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船山的村村社社充分整合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文化院坝、乡村大舞台等平台,打造一站式群众文化活动阵地。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精心举办各类精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活动,鼓励群众主动唱起来、跳起来,唱响时代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遍洒文化甘露,浸润百姓心田。陈凤艳表示,日常工作中,将持续从“小处着眼,实处着手,按需配置”,并在探索与创新中,把“送文化”切实转变为“种文化”,让寻常百姓从文化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创造者、传播者,更好更快地对接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他们在精彩纷呈的文化生活“牵引”下,自觉除陋习、树新风,远离迷信、赌博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好日子、好习惯、好风气”的常态。
                    

 

·上一条:王平个人画展在韩国开幕
·下一条:曹加勇当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