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中共二十大”——乡村振兴篇
一方水土(组诗)
文/万晓英
这是城市和乡村的更替。
也是一条蚯蚓在觅路,
让生态植物涵养一方水土
河水从清到浊,又从浊到清
高槐书店站在曲径通幽的最高处。
摆渡幸福的天梯。
四季倏忽,水鸟的翅尖掠起波纹
睡在高槐的风,
让贫瘠的乡村成了网红的咖啡
那个早晨,曾经荒瘠的高槐小村
让多少往事穿茎而过。
远处的钟声,悠远得像一位过客
近在咫尺的是眼前这片古老的土地。
如今,各种姿势的油菜花开了
稻花的香收进一座座新农村
在裸露的青石板上,有一个声音,
正从虚掩着的门缝里。
被一架无形的钢琴,弹奏。
风吹过荷塘深处的寂静
一缕阳光从叶脉中流过
水中的荷叶泛着来时的秋意
一位诗人用荷叶做草帽
把敞亮的田野
荫庇
那朵羞涩的小荷掩嘴一笑
说不尽的妩媚
恍惚有一种红尘外的错觉
翻开这片清凉的天空
我似乎看见了
你等待这恬静的事物已很久
新中龙居村这个乡居的每个动静
都与爱情无关
这个季节,我孑孓在荷塘深处
怀想一支藕臂,而忽略了
秋日的很多情节
风吹过来荷塘深处的寂静
莲蓬产下一窝莲子
幸福的方向
溪水,在潺潺的安静中流淌。
院中,有晒太阳的老人。
一群麻雀,在枝头起起落落,
炊烟的低处,是熟悉的乡音。
晨光中,每个方向都有着
幸福的甜蜜。
大雁飞过城市的上空
村民们的思绪,
把刚才的微笑微微泛光
幸福的方向就是
穿过乡村振兴的乡音,
一声声,把岁月静好的日子,唤回。
走在红光印象的村道上,
那曾经散落的民居,
已在脱贫攻坚的故事里,穿梭。
成为了那道红伏水墨。
墙角的野花小草,也是应景的那一种。
梨花苹果花,白灿灿的,挡住了视野。
成熟的水果,已在精彩的村子之外。
一间间老树掩映的农家书屋,
用朗朗的书声,把炊烟,
淋湿。
用乡愁来感念
我一直相信,这片土地的诗句,
用乡愁来感念。滚动多年
看不见风吹草低,花一样盛开的色调
如雨后的彩虹。有着赤橙黄绿青蓝紫
一团团草垛,再大的风,
也吹散不了。
我用眩晕的眸子,踱去夜的碎步。
等待一次翻阅,回到最初出发的地方
用大地的情怀,去唤醒他们。
在打开的这扇窗户里,沿着梦的记忆
开启。
流一把故乡的泪,
让远去的足音,把山头的老柏树,
折叠成关于故乡的话题。
秋风牵着夕阳西下,
坐在梦的边缘,读一些关于故土的文字。
把每一年积攒的思念,埋进祖先的牌位。
很多故事来不及握手,
一壶老酒,盛满思乡的愁绪。
单调的秋色,已掩不住
这陈旧的茅屋。
拐角处,还原空旷的人生。
那一堆蛰伏的情感,全部开放在山头。
把思念掰碎,放进每一次
远行的脚步。
永恒的根深深扎进土里
打开一扇窗户,沿着古道前行。
开启的疆域,驶入苍茫,
万物揽入其中,时光静止,
繁华的背后有一种苍容。
走过的地方,有一条迂回蜿蜒的叹息,
带走一种宁静一种温柔,
池塘里的荷花依然盛开着远去的童年。
生命的巢穴空悬着,在屋檐下。
试图拂去灰尘,和蒿草挤在一起
没有谁能想起,这一生的汗水会
滴落在风沙里。
打扫残留的夜色,
用一片羽毛来装点它的梦。
最初的方向,能够在颤抖的季节,
下一场悄无声息的雨。
就这样持续,就这样被允许
用一些丰腴的雨水和果实,
来填补这页空白。
仙桥意向
仙桥,我来了。
这是一个诗意的下午。
我远远地望着你 ,
体会这里的依山傍水,
影子渐渐拉长,因为这个季节。
因为这个魅力的新农村 ,
让有着仙桥灵气的村民们,
沐浴二十一世纪的万千阳光。
脚下,清澈河渠交错,
田间地头果蔬芳香;
身边,水鸟低掠飞翔,
村落小巧楼舍……
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一缕缕阳光把我
带进这个明媚的新农村。
再深一点,就能看清这座仙人桥
仿佛梦,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种下所有的阳光,
因为孟家这两株雌雄双树,
让这个仙桥宿雾,让诗歌,
成为我们沸腾的身心。
这里是通往
秦朝仙人韩终飞升之处。
这是被风吹散后的安静,
所有的道路,都是为了流向,
仙人桥浪漫的传奇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