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建设 > 学习园地 > 正文
 
新媒体时代,“三审三校”需注意这些问题!
(2022-11-18 11:22:00) 来源:传媒茶话会

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向纵深发展,新媒体端的新闻内容越来越丰富。丰富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审核才能避免翻车。
新媒体时代,新闻三审审什么?怎么审?有哪些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7月中旬,《传媒茶话会》对话中国青年网副总编辑、青蜂侠负责人王海,北京晚报副总编辑郭强,以及一位资深媒体人。

一、新闻三审是什么? 

为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准确,国家新闻出版署曾发布《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要严格规范新闻采编流程,建立健全稿件刊播的审核制度。严格实行新闻稿件审核的责任编辑制度和新闻稿件刊播的总编辑负责制度,明确采编刊播流程各环节的审稿职责,坚持“三审三校”。 

二、审什么? 

“三审三校”过程中,政治导向的准确至关重要。具体有哪些导向需注意?媒体是怎么把握的? 

(一)政治导向 
要符合宪法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不得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符合国家相关宗教政策;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注意符合各级宣传部、网信办、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的各项管理规定和各种新闻宣传纪律等。 

(二)新闻事实 
“三审三校”流程中,新闻事实的把关虽然基础但同样重要。

关于这方面该如何把关? 

1.消息来源:无论是自采的还是转发的新闻报道,都必须注明新闻消息来源,真实反映获取新闻的方式。除危害国家安全、保密等特殊原因外,新闻报道须标明采访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姓名、职务和单位名称,不得使用权威人士、有关人士、消息人士等概念模糊新闻消息来源。

同时,不得直接使用未经核实的网络信息和手机信息,不得直接采用未经核实的社会自由来稿。对于通过电话、邮件、微博客、博客等传播渠道获得的信息,如有新闻价值,新闻机构在刊播前必须派出自己的编辑记者逐一核实无误后方可使用。

2.新闻采访:新闻记者从事新闻采访报道必须坚持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深入新闻现场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事实真相,全面听取新闻当事人各方意见,客观反映事件各相关方的事实与陈述,避免只采用新闻当事人中某一方的陈述或者单一的事实证据。

3.新闻编发:不得发布虚假新闻,严禁依据道听途说编写新闻或者虚构新闻细节,不得凭借主观猜测改变或者杜撰新闻事实,不得故意歪曲事实真相,不得对新闻图片或者新闻视频的内容进行影响其真实性的修改。
4.批评报道:开展批评性报道至少要有两个以上不同的新闻来源,并在认真核实后保存各方相关证据,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客观、准确,新闻分析及评论文章要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做到公正评判、正确引导。
5.数据使用:刊播涉及民意调查的报道,要使用权威规范的数据来源,谨慎使用网络调查、民间调查、市场随机访问等调查数据,报道中要说明调查的委托者、执行者、调查目的、调查总体、抽样方法、样本数量等,客观反映调查结果。

6.新闻转载:转载、转播新闻报道必须事先核实,确保新闻事实来源可靠、准确无误后方可转载、转播,并注明准确的首发媒体。不得转载、转播未经核实的新闻报道,严禁在转载转播中断章取义,歪曲原新闻报道事实,擅自改变原新闻报道内容。 

(三)语文差错  

1.文字方面,要注意错字、别字、多字、漏字、繁体字、不规范汉字问题,也要注意事实性、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错误;
2.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用法要符合《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国家标准;
3.时间用法上,《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计时方式既可采用12小时制,也可采用24小时制,但需注意同一篇稿件内,时制使用不能混用,宜统一格式,同时,如果使用24小时制,就不宜在时间前加“下午”“晚上”等时段语加以修饰; 

4.标点符号用法要符合《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
5.汉语拼音要符合《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国家规定和标准;
6.外文和国际音标要准确使用,不同文种字母不能混用(如把英文字母N错为俄文字母И),字母与其他符号也不能混用(如把英文字母O错为阿拉伯数字0);
7.专有名词译法要符合相关规定;
8.涉港澳台的用语要符合相关规定;
9.使用网络用语、缩略语、口语要符合相关规定; 

10.科技理论和科学普及类文章使用量和单位,其名称、符号、书写规则要符合《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等相关标准,使用科技术语要符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

(四)新媒体端新闻产品的审核  

此外,随着新媒体端新闻产品的丰富,需特别注意:
1.当重要稿件、专业稿件、海报、H5、小程序等新媒体端的产品,涉及党史、时政、军事、法律、航空等专业知识时,还需增设专业校对环节,避免出现专业错误。 

例如,庆祝建党百年的元素使用中,党徽使用是否准确;全国两会报道中,网页专栏及相关图片上国徽、政协会徽使用是否准确,是否会出现变形的情况,国徽是否为旧版国徽(国徽可去中国政府网下载),政协会徽上的中国地图是否完整、颜色是否准确、白色地球上是否缺少经纬线(政协会徽可去政协官网下载);报道相关案件时,所引用的法律条文是否为最新的法律等。 

2.并且需要注意,Vlog、H5、小程序中露出的用户是否会使用恶意的用户名
3.审核短视频,需注意所用素材是否为最新,避免因新闻反转使用过时的素材。
4.短视频画面中,需仔细审核所报道的人物和新闻事件在细节上是否对得上。 

例如,2019年8月《环球时报》前记者付国豪在香港国际机场遭示威者袭击的事件中,由于当天现场十分混乱,有媒体在审核视频稿件时发现,被指为付国豪被打的多个视频片段中,一个是穿圆领的深色T恤,一个是穿带领的深色T恤,显然编辑在处理过程中将两个被打者混淆成了一个人。经过快速再核实,证实穿带领深色T恤的才是付国豪,避免了失实错误稿件刊播。 

 

5.视频内容中要注意是否出现了不该出现的争议人物、落马官员。
6.新媒体页面排版上,如公众号、网页新闻需注重页面内容及次序是否会造成误读、歧义。 

例如,此前一条院士去世的新闻下面紧挨着附上题为“手~舞~足~蹈~蹦~蹦~跳~跳~”的新闻内容,导致网友愤怒,觉得缺乏对逝者的尊重。同样地,2018年两会期间,某新闻网站在重要时政新闻下发移民广告,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同时,需注意负面报道下不宜放相关领导人的照片或内容,极易引起误解。 

三、新闻三审怎么审? 

1.所有稿件、视频、新媒体产品都需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
2.第一级由值班编辑、采访记者、被采访对象审核,主要审核事实是否准确、新闻要素是否齐全、文字(人名、地名、时间、称谓等)是否有差错。(注意,有的媒体也在第一级审核过程中加入了智能软件的审核,过滤敏感词、敏感舆情等。)
3.第二级由值班主任、值班制片人审核,在新闻事实、语文差错关的基础上,主审导向关,并对新闻作品提出修改意见,不断完善新闻作品。
4.第三级由部门主任、值班编委审核,在总体确认资讯类、普通社会新闻等非敏感内容的政治导向关、新闻事实关、语文差错关、技术指标关等无误之后就可以签发。
5.当涉及重大主题报道、时政稿件、敏感领域(如宗教、军事、国际争端)、敏感议题、敏感舆情时,还需进行五审、六审,由部门领导、报社领导,甚至上级主管部门把关,斟酌导向是否正确、口径是否一致、部分表述是否准确、内容是否会引发重大舆情。 

四、出错了怎么办? 

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一旦出现差错,自然都会面临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处罚的程度各媒体会依据差错的性质,比如一般差错、较大差错、重大差错、特大差错等情况作分级处罚。
1.一般差错:主要为语文差错,如内容中出现错别字、格式错误等,每出现一处主要扣罚稿件记者、当班责编和审稿主编;
2.较大差错:主要为语文差错、技术差错,如标题错别字、音视频图片和内容不符、格式差错或内容错漏,出现问题追责、罚款当班责编、审稿主编(制片人)、审稿值班主任;
3.重大差错:主要为新闻事实差错、语文差错,如错漏导致内容缺失或歧义,时政稿件出现标题差错、音视频差错、H5出现时政元素差错,当班责编、审稿主编(制片人)、审稿值班主任、部门领导都将担责并处以罚款;
4.特大差错:主要为政治导向差错,差错导致重大舆情,除了点名批评,责编、审稿值班主编(制片人)、审稿值班主任、部门领导罚款同时还要接受相应的行政处罚,包括通报批评、降职、停职反省、调离岗位、开除和党纪政纪处分等。 

 

·上一条:二十大报告中这些规范表述,媒体人千万别用错
·下一条:民进广元市直属五支部召开“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专题学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