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建设 > 理论研讨 > 正文
 
坚定不移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
(2014-10-22 16:25:00) 来源:成都

骆天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下简称《全会》)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里程碑。

《全会》的主题或精神是研究部署全面深化改革问题。这一主题或精神集中体现在《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路、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决定》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文献,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决定》明确规定,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福祉为出发点落脚点”,要“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深化改革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协同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改革。其庄严使命是确保用8年时间即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从而为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石基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启动的伟大革命。

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我国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其空间之扩大、深度之拓展、力度之增强都是前所未有的。首先,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领域之多、范围之广是 前所未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从那以后的历届中央三中全会主要议题都聚焦于改革问题。但前6次三中全会都是研究部署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方面的改革,而且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部署的则不是单项的改革,而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是推进所有领域的改革,是全面改革。其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度之拓展也是前所未有的。经过35年不断改革,我国改革已从点到面、由浅入深,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所谓攻坚期,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都需要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就像战场上要攻克最后的坚固堡垒,必须一鼓作气,不可退缩,不可迟疑、不可松劲,原地踏步、停滞不前不仅不能突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所谓深水区,就是下一步改革将不可避免地触及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利益矛盾,牵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在越来越深的水中前行,阻力会越来越大,必须识得水性、迈稳步伐,否则难以达到胜利彼岸。还要看到,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发展进程中还不断产生过去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新问题与老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国际因素相互影响,这项改革措施与那项改革措施相互关联,需要解决的问题错综复杂。正是基于对改革所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的准确判断,《全会》特别强调,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进取精神、进取毅力,越要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坚决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再次,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之增强亦是前所未有的。《全会》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着眼于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部署和总动员。特别是在政府和市场关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改革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等重大问题上,《全会》在理论上有一系列重大创新、在政策上有一系列重大突破、在操作上有一系列重大举措,从中可以看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全面深化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哄而上,而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通过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由重点领域改革“一子落”,激发改革棋局的“全盘治”。为此,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首先从现实需要上看,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引擎”。但是,经济的潜在增率已在降低,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必须依靠全面改革。其次从战略高度上看,改革就是体制改革、结构变动、利益调整的过程,有时难免“伤筋动骨”。尤其是当前我国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境的改革矛盾更多,困难更多,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从全球视野、全国大局的角度对改革的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系统而又积累稳妥地推进各领域的改革。再次从发展路径上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要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此,就必须对我国改革的整体思路、基本方向、关键领域、重点任务、先后顺序的进一步明确。

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伟大革命,必将带来新的重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首先,通过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作用,从而显著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其次,通过改革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完善我国社会生产力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区域布局。再次,通过改革推动社会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利于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最后,通过改革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所有这些新的重大突破,集中到一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更加成熟,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更大提高。

《决定》要求,“到二〇二〇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伟大使命。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大局意识,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保证如期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已具备完成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条件。第一,思想条件具备。现在,全党上下和社会各方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呼声和期待非常强烈,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总体一致,这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整个社会来看,人心思安、人心思进、人心思富是主流。这是我国继续向前蓬勃发展的大势。第二,改革基础扎实,改革开放35年为全面深化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我们对改革的方向、路径、目的之把握,以及实际驾驭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能力,达到了新水平。我国的创新活力、创业活力和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活力,也正获得进一步提高。第三,国际环境总体有利。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全球合作和利益汇合点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力增强等因素,又为我国改革发展带来新机遇。第四,有党的坚强领导。在我们具备的各种有利条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勇于冲破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这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因此,到2020年,我们既有完成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有完成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充分条件。只要我们切实增强全面改革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就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活和释放社会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未来就会更加美好。

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改革的征程已经迈出,让我们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实现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上一条: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下一条:“大宣传”思维下的民主党派宣传工作初探——以四川民进宣传工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