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版权贸易是指核心版权业在国际间的版权授权许可与转让交易,包括版权引进(进口)和版权输出(出口)两个方面。从全球来看,版权贸易作为驱动创新的核心引擎,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同时,版权贸易还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美国的电影、英国的图书、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等,在通过版权贸易火爆全球、创造巨额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相关国家的价值观传播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做出重要贡献。版权是文化的基础资源和创新的重要体现,版权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际版权贸易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我省作为文化大省,具有良好的版权业基础和丰富的版权贸易资源,在软件、游戏、动漫、音乐等领域发展势头强劲,在新闻、出版、影视、自媒体等领域优势比较明显,十三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中独占两个(成都和绵阳,成都更是全国首个),天府新区也是全国第三家“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牵引带动,我省版权贸易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内陆省份,我省若将版权贸易作为重点突破方向,打造全国版权贸易的产业高地,有助于我省走向国际版权贸易舞台的中心,为我省开放发展注入全新动能,并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但是,我省的版权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足,收益有限,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我省对版权贸易的重视程度还不高,产业研究还不够,整体战略规划相对不足。二是版权贸易所需软环境,包括对标国际规则的版权保护、版权登记、资金融通、外汇结算、调解援助、司法裁判等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开展版权贸易业务的各类市场主体,包括产业园区、会议展览、权利主体和中介机构等还比较欠缺。四是从事版权贸易工作的专业人才较为稀缺。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全省版权贸易工作的统筹协调。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版权贸易工作领导小组,将版权贸易的发展与省委中心工作相结合,统筹整合相关资源力量,努力争取中央政策和资金支持。组织专家学者深入调研我省版权贸易发展情况,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摸清家底、找准问题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我省版权贸易发展规划。加强版权业国际运营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开展版权海外业务,出台并有效实施各项鼓励政策,为版权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二是积极营造促进版权贸易发展的软环境。推进地方性版权法规立法工作,加大版权领域简政放权力度。对标国际规则,全面加强版权保护,营造尊重知识、保护版权的社会环境。推动在成都设立互联网法院、知识产权法院,健全版权贸易纠纷的调解、援助、仲裁、诉讼机制。发挥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交易中心等社会组织的服务作用,对版权贸易所涉及的版权登记、资金融通、外汇结算予以便捷化管理。加强版权国际合作,举办和参加国际性版权贸易论坛和展览,推动多双边交流。
三是全力培育开展版权贸易业务的市场主体。积极创建国家级版权贸易产业基地,推动构建国际性的版权交易平台。加强宣传招商工作,以优惠政策和高水平服务吸引海内外优质版权企业来川投资兴业。大力支持本土版权企业的成长发展,引导一批明星企业率先“走出去”并做大做强。重视发挥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作用,重点扶持各类版权服务中介机构和交易平台,鼓励版权内容、技术、渠道和商业模式的发展创新,对取得实效的企业予以重奖。
四是高度重视版权贸易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大国内外版权领军人才、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其来川创业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生活便利。加强版权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优势,建立版权专家智库。构建版权贸易人才的系统培养机制,推动省内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构建政府、高校、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互为补充的版权人才培训体系。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和行业交流座谈会,形成有利于版权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