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各方面数据看,2023年我省经济形势将与国内同步面临若干严峻挑战,包括但不限于疫情反复、全球经济陷入新一轮衰退、民营经济和企业家信心不足、房地产市场出现长周期拐点、城镇化率步入尾声、就业形势严峻与居民收入下降、地方财政紧张等,因而不宜对2023年经济形势过度盲目乐观,我省要统筹规划、未雨绸缪,对其严峻性有充分评估,并在公共政策上做好充足准备和应对,尽量减少三年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冲击,在稳经济中出拳要重、速度要快、效率要高。在当前这种局面下,要突出危机感,增强紧迫感,想方设法走出当前的困局,稳住经济发展的大盘,纾解民生之困。建议如下:
一、稳定经济大盘。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稳经济举措,出台一揽子大规模扩大内需的经济复苏计划。目前出现的上层推动与基层落实之间的脱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拼经济出拳要快,起到尽快稳定信心的作用。同时,继续加强常态化疫情动态监控,大力防止疫情反复对经济恢复的阻碍。
二、稳定投资力度。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是“快变量”,短期之内基建投资力度要更大、节奏要更快,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将更为明显,投资范围要扩大到惠民生、补短板领域;要迅速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农田改造与建设和水利设施改造与建设,在完成原计划任务的基础上,再新增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农田改造、水利建设的规模,夯实物流基础、助力乡村振兴,为2023年的经济恢复提供新增量。
三、稳定投资项目。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在建项目要全力督促完成投资计划、对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在建项目尽量超额完成投资计划;计划新开工项目春节后要立即争取全部开工,为2023的稳经济工作做好承上启下。
四、稳定能源建设。2022年四川频繁遭遇高温断电,根据暴露出来的问题,积极推动电网改造、抽水蓄能、高压输电、LNG储气及电站、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具备条件的重大能源项目尽快实施。
五、稳定社会面现金流。尽快采取能够给社会提供大量现金的举措。一是政府采购项目加快结算周期,加快政府对企业的欠款兑现节奏,并借此机会全面尝清历史欠债等;二是采取措施恢复教育、互联网等行业信心;三是切实落实劳动者保护政策。
六、提振民企信心。我省要尽快出台实质性措施大力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对民营经济实施“法无禁止即可为”的产权保护和法治。
七、适度休养生息。目前我省疫情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但疫情的长尾效应对就业和收入的影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存在持续走低趋势,普遍出现预防式储蓄,对消费产生滞后间接冲击,制约消费回升力度。建议充分认识全社会和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必要性,适度持续启动发放消费券的政策,数额从数千万元到数亿元不等,在具体实施中一是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二是通过定向的方式向受疫情影响大及就业带动力强的领域倾斜。
省政协民进组委员 张富明
202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