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两会快讯 > 正文
 
尧德中:建议新建一批交叉学科学会,营造交叉创新环境,促进原始创新
(2023-3-7 16:31:00) 来源: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四川省委会副主委、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院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尧德中建议国家新建一批交叉学科学会,营造交叉创新新环境,促进原始创新。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重要讲话中,均反复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科技创新对国家的现在和未来如此重要的关键时期,亟需凝聚我国广大科研人员,集中、系统地攻克卡脖子问题,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领域不断取得从“0”“1”的创新突破。在人才培养方面,教育部已经设立了多个交叉学科,在资助体系方面,基金委已经设立了交叉学部,科技部也设立了多个交叉性科技专项如生物与信息交叉的专项(BTIT)20201126日,中国科协与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科协学会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学会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并对学会如何在建设科技强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了具体要求。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由于《意见》中指出的“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内从事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的科技类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这一政策在落实过程中遇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自2016年起,全国学会在民政部的审批工作基本停滞,几乎没有科技领域的全国学会通过民政部的审批而注册成立。由于很多新兴学科(如生物信息学,脑器交互/脑机接口、能源材料、类脑智能、碳排放等新兴交叉性学科领域)尚无全国范围的学术组织,因此无法通过合法的方式, 对相关领域内的全体科研人员进行思想引领和学术引导,面对新兴关键和“卡脖子”问题,也缺少了及时应对的团队力量。同时,在国际舞台上,传统领域均已有强势的、西方大国主导的大型学会,中国要在这些领域取得优势、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发出中国声音有较大难度,相反,新兴交叉领域则不存在这类问题,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中国科技崛起的有效发力点。为此,尧德中建议在学术交流方面,应从快鼓励建立交叉性的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学会。一是建议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会同民政部与中国科协,重新梳理科技类学会建立的审批流程,本着繁荣科技,促进交叉创新的角度,制定出鼓励、支持成立新兴、前沿交叉学科国家级学会的办法,比如允许科技领域经过中国科协组织专家考察认定的全国学会,在民政部简单注册登记即成立,以便及时响应科技动态,借助全国学会的影响,营造前沿交叉创新氛围,促进国家在新兴交叉领域的战略性科技力量的培育与壮大。二是制定有效措施,鼓励交叉学科学会吸纳国际会员,逐步建成有国际影响的学会,这将有利于中国原创思想的国际传播,建立中国学派、树立中国自信、传播中国文化,也有利于借助学会平台凝聚共识来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从而可以借助国际科技力量,共同完成中国最需要、最关注的科技任务,助力国家相关战略的快速高效实现。

·上一条:上传记忆真的可能吗?来尧德中代表的“两会科普时间”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