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关注 > 正文
 
一枚徽章
(2023-4-25 14:27:00) 来源:巴中

民进巴州区综合支部   张旭东

王建国从小是爷爷带大的,从他记事以来,就一直和爷爷住在村里那间又小又旧的老房子里。

王建国的父亲没什么文化,在城里务工的时候认识了母亲,后来两人回村里生下了他,由爷爷带着。可农村条件差,日子过得很清苦,所以在王建国还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离开了家,父亲自此一蹶不振,对于母亲的事只字不提,村里的小孩总说他是没人要的孩子,也不愿意和他一起玩。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爷爷每天走村窜户捡垃圾,那个时候,年纪小小的王建国就跟着爷爷走遍大半个村子。

大概到王建国七八岁的时候,村里同龄的小孩都开始上学了,父亲没有钱供不起王建国读书,便无所谓的说什么“男子无才便是德”,可随后就被爷爷一顿臭骂,把他赶到城里务工去了。那天晚上,爷爷在点着油灯的房间里紧紧握住王建国的手,手上的老茧甚至磨的王建国有些疼,昏暗的灯光下,爷爷的眼里闪烁着看不清的情绪,他一字一句的跟王建国说,一定要好好读书,以后才能过上好生活。这些话,王建国听进去了,靠着爷爷捡垃圾存下的积蓄和父亲在工地上微薄的收入,王建国总算是读完了大学。后来王建国也一直记得爷爷的叮嘱,成了一名建筑师,国内国外跑了很多,也赚了很多钱,只是能回去看爷爷的时间少了。

“那间老房子,是什么样子来着?”离开家好久,王建国几乎已经忘了。“上一次回来的时候,又是多久之前呢?”怀着忐忑的心情,王建国推开了那扇满是裂缝的木门。房间仍然很干净,一个小小的灶台,旁边是一扇窗,角落里有一个破旧的单人床,坐上去还会发出“咔咔”声,床尾搭着一件洗得泛白的衣服,墙上贴着一张大大的周总理像,纸张都泛黄了,边上也翘起角来,除此之外,这个房里再没有什么别的了。

王建国站在门口,不自觉的喊了一声“爷爷,我回”话还没说完便收了声。几周前,王建国突然收到村里打来的电话,说爷爷走了,让他回来。可那个时候王建国正在国外跟着公司跑很重要的项目,如果能谈成,对国内整个行业都有巨大的促进。无奈之下只好让父亲先料理爷爷的后事,父亲在电话里说,“你忙完了回来看看吧,帮你爷爷把东西收收,村里说这一块儿要推了盖高楼哩。”

王建国吸了吸鼻子,走进那个小房间。他坐在床上,想把床尾的衣服叠了收进床下的纸箱子里,那是一件薄薄的外套,上面打满了补丁,甚至有些补丁都开始微微开线了,印象里,在最冷的冬天,爷爷也只穿着这一件外套出门。

把衣服放到床下的纸箱时,王建国发现了墙角的那个箱子。那是爷爷的宝贝,爷爷经常小心翼翼的把箱子拿出来,满脸向往的看着,爷爷也从不让王建国碰那个箱子。

那是一个暗红色的木箱,看得出来主人很小心爱护,几乎没有什么磕碰的痕迹,上面也没有落灰,只有木头变旧之后隐隐约约细小裂痕。王建国想过很多重可能,也许是奶奶的遗物,也许是家里的积蓄,可箱子打开之后,里面只有一枚徽章和一个笔记本。

在王建国的印象中,爷爷好像没有当兵的经历。怀着满脑子的疑问,王建国打开了那个笔记本,里面的字迹歪歪扭扭,有些字还是用拼音代替的。笔记本的最后几页,记录着那枚徽章的由来。

爷爷从小也有一颗想要参军入伍的心,只是因为先天心脏有些问题,家里人不敢让他受刺激,也不敢让他出村里,但从村里人们的闲聊中,爷爷还是知道了这个时代的局势,无法参军的爷爷便攒钱买笔记本,开始写一些文稿,从村里的广播站,投到离家几公里只能徒步过去的出版社,这些行为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他不确定,但他就是想做。

四八年五月,国内还在打内战,某一天,有一小队被追捕的八路军和一个穿长布衫教师模样的人,跑到了那间老房子附近,无奈之下,他们敲响了爷爷的门。在清楚事情原委之后,爷爷把他们迎进了家里,那间小小的房间,在那个雨夜,挤下了六个人。那天晚上,那个穿长布衫教师模样的人和爷爷聊了他们经历的生活,打过的仗,爷爷给他们看了自己写的文章,也聊了自己的理想。作为答谢,那个穿长布衫教师模样的人给爷爷留下一枚徽章和一张写有“响应五一口号,接受共产党领导”字样的纸,也算是圆了爷爷的参军梦。解放后,生活条件好起来之后,爷爷便买了一张大大的周总理像,贴在墙上。爷爷常说,那个年代人民的安生与幸福,是共产党给予的。

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爷爷抄下了周总理的那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在旁边小小的写下“一定要好好读书”。王建国终于明白了,那个晚上,在爷爷眼里看到的,是跳动的火苗,也是涌动的希望。

王建国并没有在村里呆多久,他带走了爷爷珍藏了一辈子的徽章,带着爷爷一生的夙愿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半年后,王建国的团队按计划推平了那片村里的小房子,随之而来的,是宽敞稳固的高楼大厦。他明白,爷爷不会怪他推了那间老房子,无论如何变化,爷爷和他的家,都在这个国;爷爷和他的那枚徽章,都是他永远的念想。

·上一条:坚定不移跟党走 砥砺奋斗新征程 ——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
·下一条:不忘合作初心 彰显教师育人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