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沙龙 > 芳草文苑 > 正文
 
不只是青绿——探访历史文化名村迤沙拉
(2023-8-3 20:17:00) 来源:攀枝花

陈秋伶

 

群山环绕中,不只是青绿,还有一大片红墙青瓦。这里,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自然聚居村、隶属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的历史文化名村迤沙拉。迤沙拉核心村落占地面积约150公顷,总建筑面积67000㎡,居住着374户1535人,其中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数的96%。

汉彝文化在这里深度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俚濮彝族文化。迤沙拉显现出与川滇地区其他彝族群落明显的不同,在建筑、音乐、服饰、语言等文化生活习俗方面带有江南印记。

 

 “我们村里的彝族人,好些都是明朝戍边将士的后代,600多年前从南京、江苏、江西一带迁徙过来充军,就在这里安了家,还流传着一首诗:‘南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为争米汤地,充军到云南’”省人大代表、迤沙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毛建桦介绍说。迤沙拉原先隶属云南大姚县、永仁县。这里有“起、毛、纳、张”四大家族,汉族姓氏的彝族人在其中占相当比例。

村落依据山地缓坡随山就势而建,现在保存的传统建筑多建于清康熙年间,布局讲究,檐牙高啄,错落有致,大多为夯土、木穿斗架结构的小四合院,兼具彝族民居的自然豪放和江南水乡的灵秀隽永。穿行在村里曲折狭窄的小道上,两面是彝家人用当地红泥砌起的高高土墙,路旁间或有一簇簇不同颜色的小花,在细雨蒙蒙中,别有一番情致。村里的男子不穿查尔瓦,女子不披羊皮褂,服饰颜色艳丽,仍有明朝遗韵。这些鲜明的特色,无不彰显着这片土地多彩的民俗文化。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些特性从迤沙拉汉彝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可见一斑。

近年来,迤沙拉依托历史文化名村,不断挖掘、保护和传承俚濮彝族优秀文化。谈经古乐、羊皮鼓舞先后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年老宅起家大院获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建成迤沙拉村史馆,展陈文物200余件;培养杨凤芝、毛建桦等乡土文化能人20余名;建立青少年传承文化长效培养机制,推动平地中心校将谈经古乐、羊皮鼓舞纳入艺术教学课程,从根本上解决非遗文化队伍人员老龄化问题。平地中心校先后被评为“仁和区未成年人谈经古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四川省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项目学校。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时说“我们文化不断流,再传承,留下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一直在路上,今夏,仁和区已然按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传承行动的开启键:一批具有俚颇彝族文化特色的文艺节目、宣传画册、系列丛书,正在编制中;彝绣、民歌小调、打跳等更多特色文化有望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国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将重新焕发活力;计划建设迤沙拉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后将全面、生动展示当地民俗风情、历史文化……

 

农历六月二十四,迤沙拉村将迎来他们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火把节”,是日,彝家人的热情将随火把一起熊熊燃烧,整个山林都将与这座“中国最美古村落”欢乐舞蹈。

·上一条:遂州行吟(词十首)
·下一条:醉美武隆(词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