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沙龙 > 芳草文苑 > 正文
 
展言子
(2023-8-30 8:35:00) 来源:绵阳

王宗全

四川话说的“展言子”,就是使用歇后语。

“言子”在四川话中就是指固定的短语;“展”是“说出来”、“展示”的意思,就是把一句有意思的内涵丰富的熟语说给对方听。“展言子”主要指运用颇具四川话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特点的歇后语。歇后语像成语、谚语、格言等一样属于熟语的一种。但四川话的歇后语较之变通话的歇后语又更具特色,四川话歇后语形象生动、多含粗俗俚语、也就是“话丑理端”。

“展言子”分前后两段,像谜语分谜面和谜底一样,谜面是写实的、形象的、多有俗语俚语。“展”就是把这个谜面先说出来,谜底是藏在字面中的,要让听者自己去猜、去分析、会意进而得出最重要的部分——“言子”。一般只须“展”出前面部分,后一部分通过前面的“展”让人会意后面的“言子”。许多时候“展言子”的人一“展”出前面部分,后面的重点——“言子”人们就能会意出来;如果听的人会意(猜)不出后面的“言子”意思时,“展言子”的人才将后面部分一并说出来。普通话所说的“歇后语”的“歇”是“休息”、“停止”的意思,就是先说前面部分而后面部分“歇”掉,所以叫“歇后语”,但恰恰是“歇”去的部分才是重点,才是精华。

“展言子”通过比喻、谐音、夸张、摹状、呼告、双关等等修辞手法,把“言子”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

“展言子”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概括性很强的熟语,前面“展”的部分以4—7字居多,后面的“言子”部分大多是2—4字,也有5—7字的。

下面“展”一些很有特色“言子”:

“坐飞机串瞌睡——高矮不盯”,人在飞机上睡着了,飞机飞得高还是飞得低,都看不见,意思是不管情势如何,他都不关注、关心。

“温水瓶照镜子——脸长”,把保温瓶瓶胆当镜子照,像哈哈镜一样照出来的人脸就显得很长,讽刺有些人脸皮厚,嬉皮涎脸,不怕“铆”。

我们年轻时喜欢聚在一起互相“展言子”,一个人“展”前面部分,让大家猜后面的“言子”。

例如小张说:“补锅匠的钉锤——”大家就来猜后面的言子是什么,猜了半天猜不到,老张揭晓后面的“言子”,说:“倒尖不秃。”“补锅匠”北方叫“小炉匠”,就是过去修修补补的匠人,补锅匠的钉锤一端是用来锤打的而另一端则是个圆锥体但又不太尖,用来敲边边角角的,这个“言子”比喻有些人看似聪明但实际上愚蠢或者比喻不该聪明的地方他显得聪明而该他聪明的地方则愚不可及。你看,多么形象,多么幽默。

小李说:“我给你们展个‘言子’吧,‘敷糟子开沟子’,是啥?”大家又挖空心思想,半天想不到,小李自己将“言子”说出来:“屁眼心心都是黑的。”“敷糟子”是四川话,就是木炭。木柴刚燃烧透便将它立即夹进坛子里密闭,冷却后就成为木炭。四川话把屁股叫“沟子”,这就是用的“双关”修辞,用“敷糟子”来擦屁股,当然会是黑色,但“言子”却是说某人心黑,黑得很透彻。

小王说:“我给你们‘展’一个,‘红苕开沟子’,是啥?”大家又想半天想不起来,老王自揭“言子”:“——倒巴一坨。”引来大家哄堂大笑。这个很形象,四川话把煮熟了的红薯叫“红苕”,软软的,粘粘的,一擦,当然就会少一大坨。比喻做某件事,不但没赚钱还倒贴一坨,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四川版“言子”。

四川的“展言子”较之共同语中的歇后语还另有一些特点:

首先,四川话的“展言子”接地气、粗俗,就是我们常说的“话丑理端”,更不乏风趣、幽默。

例如,手边的事放不下或无法停止,四川话就展个言子说“瞎子打婆娘——松不得手”,听者一会意:因为一松手,婆娘就跑了,瞎子又看不见,跑不动,抓不住。所以很形象风趣。

又如“驼背子绊仰绊——两头不落实。”比喻事情悬而未决,一头都没落实。

俗话俚语才是语言中最鲜活的部分,在方言中也最具生命力,其他方言区的人一是听不懂,二是听懂了也不明白意思。有些俗话俚语使用频率高了,会慢慢进入共同语词汇的。

其次,“展言子”只有用四川话才配套,用其他方言或共同语之普通话去“展言子”,庄重是庄重,但却给人一种别扭的感觉,好像上身穿西装头上却戴顶瓜皮帽,很好笑。说出来效果也不好。

再次,“展言子”简单明了。在语言交际过程中,遇到复杂语团或几句话说不清楚的地方,展一个言子,豁然开朗,把很复杂的关系都说清楚了。例如两个人谈生意,半天谈不拢,一个说道:“月亮坝里耍弯刀——明砍!”要求对方不绕弯子,直截了当把条件等说出来,接下来就好谈了。

下面信手“展”几个有趣的“言子”: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利用谐音,孔夫子是文圣人,人们想象他老人家屋里最多的肯定是书,“书”与“输”谐音,意思是竞技、比赛等全都是输。

成都走华阳——县(现)过县(现)。也是利用谐音,“县”与“现”谐音,做生意现货要现钱的意思。

吃玉麦(玉米)面打呵嗐(呵欠)——开黄腔。“黄腔”本义是戏剧中唱腔跑调了唱“左”了,这里用摹状修辞,吃玉米面,一张口,口腔里全是一片黄色,比喻说外行话,不懂行。

老太婆打呵嗐——一望无牙(涯)利用谐音,很老的老太婆嘴里牙齿掉光了,一张嘴没有一颗牙齿。形容地势开阔平坦,一眼望去没有尽头。

半天云吊口袋——装风(疯)。也是利用谐音,“风”与“疯”谐音,口袋吊在半空中,只能装风,讽刺有些人装疯卖傻。

敷糟子进磨膛——走一方黑一方。用双关修辞,木炭进了磨膛,磨子一转就黑成一片,形容一个人走到哪里都没干好事,人缘也搞坏了,是“黑”的。

木匠吊墨线——睁只眼,闭只眼。比喻不坚持原则,放任自流。

骟猪匠打平伙(AA制聚餐)——炒(吵)得卵子翻。骟猪匠骟猪,每个人都有许多猪卵子(猪肾),大家将它拿出来炒着吃。“炒”与“吵”谐音,形容吵架吵得很激烈。

铁匠的围腰——尽是眼(近视眼)。铁匠捆的围腰上必定有火星子溅上烧的大洞小眼的,“尽是眼”谐音“近视眼”。

秃子打伞——无发(法)无天。利用谐音,明指秃子头上没有头发,暗指胆大妄为,无法无天。

乌龟打屁——冲壳子。“冲壳子”在四川话里既表示撒谎又表示闲聊,摆龙门阵。

癞格宝翻筋斗——显屁眼白。“癞格宝”就是癞蛤蟆,“显屁眼白”就是在领导面前显示自己比其他人好,显摆、炫耀的意思。

狗咬乌龟——莫法下口。乌龟遇到危险,就将身子缩进龟壳里,龟壳很硬,所以狗是啃不动的,比喻无能为力,毫无办法。

还有很多很多鲜活的“展言子”,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四川“展言子”也在不断创造新的“言子”,它是语言中最有生命力最有价值的部分,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使我们的语言永远充满活力与魅力!

·上一条:李白在“安史之乱”中的经历
·下一条:梦 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