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沙龙 > 芳草文苑 > 正文
 
东汉雒城金雁桥在罗江
(2023-10-16 21:00:00) 来源:

陈和平

     《三国演义》第64回“孔明定计捉张任”中的“雒城金雁桥”到底在哪?有人认为东汉时雒城在德阳市的黄许镇。《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却认为,广汉县城南金雁河上几十年前仍存在的木虞桥才为金雁桥,而且广汉自古称雒城。还有人认为,东汉时的雒城在今天的罗江县境内。
      史载,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刘备以庞统为军师,领兵直取西川。益州牧刘璋派子刘循率领王贵、张任、吴懿等6名辅将,统兵于雒城拒敌。其中张任为蜀郡人,家贫寒,极有胆略。建安十八年农历七月初七,他率军埋伏于小路,在落风坡射死刘备的军师庞统,后来又几次打败刘备,将刘备的大军赶回涪城。这年秋,诸葛亮与张飞领军,水陆并进,增援刘备。几经交战,蜀军守将吴懿被赵云生擒,蜀将吴兰、雷同引军投降。但张任拒不降,仍然率军与刘备死战。诸葛亮定计 ,让赵云且战且退,将张任诱至金雁河桥南。再由赵云拆去金雁桥,以断张任归路,由魏延、黄忠各引军一千,埋伏于金雁桥桥南大片芦苇荡中,当张任的军队到来,伏兵长枪刺人,短刀砍马腿,杀得蜀兵大败。迫使张任败走桥东小路,终被张飞活捉。
      刘备问他:“蜀中诸将望风而降,汝何不早投拜·”张任怒道:“忠臣岂肯事二主?”刘备说:“你不识天命啊!如果你投降,我可以免你死。”张任高骂:“今日便降,久后也不降。愿早吃一刀!”刘备仍不忍心,还是诸葛亮喝令斩之,以全其名。刘备感叹不已,下令收其尸首,厚葬于金雁桥侧,以表彰其忠心。
      但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没有明确雒城的金雁桥到底在何处·只说金雁桥位于雒城东。
      查史料可知,今日广汉县在东汉时并不称雒城,而是广汉郡辖地。东汉时的雒城在今罗江县,属广汉郡管辖。南宋时,祝穆编著的地理总志《方舆胜览》中记载,雒县之南有河,传说曾有金雁起落,因此称金雁河,河上有桥曰金雁桥。解放前后罗江的城南,确有一条金雁河,金雁河上确有一座金雁桥,桥东北是靠山小路,桥南是一片河滩,其地理环境确实与《三国演义》的描写相同。
      为弄清张任是否被杀于罗江金雁桥,笔者于1980年夏天,实地探访罗江,询问当地人,收获甚丰。
      罗江城西北有一座山叫北市梁。纹江和金雁河两条河在山下汇合,当时有一座古代遗留的石桥。当地人讲,直到“文化大革命”前,这座石桥的桥头之南,立有一座“古金雁桥”的石碑。在这座石桥的下游50米江边,还立有一块石头写的“血碑”,立碑处是张任被斩首的地方。可惜,桥碑和血碑已被摧毁。但是,当我爬上石桥旁的北市粱时,却意外发现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张任坟墓。墓为圆形,青石垒砌而成,墓前有一座残缺的墓碑,“张任”二字清晰可见。当地人介绍,此山曾在唐代修建了“北市庙”,庙内塑有张任的鎏金座像,被尊为罗江土神,香火不断。1962年大办农场时,古庙才拆。
      以上我的亲历亲见证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描写的刘备取西川,张任在落凤坡射杀庞统,诸葛亮设计擒张任并斩首等,都发生在罗江境内。那一直保存到“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古金雁桥”和“血碑”石碑,还有那一直到1962年才被拆除的北市庙及蜀中大将张任的塑像,是多么宝贵的古迹啊,可惜都没有保存下来,独留一座孤坟,空对千秋明月。
      按照一般想法,刘备是刘皇叔,代表汉室宗亲,投降于他算忠君爱国的义举,将来还可捞个一官半职。可惜张任却是唯一的木脑壳,只知道“一臣不事二主”,莫名其妙地丢了脑袋。其实,他拒不投降的英雄之举,并没有给他留下多少名声,也没有多少人来祭奠他。这不知道是古人张任的悲哀,还是我们这些现代人的悲哀。
上世纪90年代修成绵高速公路,金雁石桥被拆。山上曾经纪念张任的庙宇遗址和坟墓,不知道现在是不是重修了或者是灰飞烟灭了?毕竟已经40多年了。
      备注:图为1980年时的金雁桥,为石拱桥,旁边山上是张任的坟墓,有残缺的墓碑。

 

 

 

 


 

 

 

 

 

 

 

 

 

 

 

 

 


 

 

 

 

 

 

 


 

 

 

 

 

 

 

 

 

 


 

·上一条:执法的力度与温度——从榆林芹菜案谈起
·下一条:政协委员与三口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