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妮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籍。”早在殷商时期,中国就有收集书籍文献的传统。时光流转千年,这份崇尚知识、珍视文字的文化传统一直延续至今。11月6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成都市十大藏书家庭”评选活动结果正式揭晓,民进金堂县总支会员余勋禾家庭入选。目前,余勋禾藏书约二万册,涵盖文学、历史、自然科学、思想哲学等多种门类。 “阅读是因,写作是果。”说起阅读与写作,余勋禾便滔滔不绝。来到余勋禾家中,午后阳光洒在书房,显得温暖而静谧。步入书房,只见满墙的书柜均有柜门,有一处转角没有柜门,也细心地用薄膜覆盖,可见他的爱书之心。余勋禾是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流沙河研究会会长,诗人流沙河胞弟。 “从少年时代开始,我们家里的兄弟姐妹都有自己的书,每个人都要买书,我是家里最小的,所以一开始阅读的就是图画书,读图画书再到读童话书,这些阅读经历都对我之后的阅读与写作产生了影响。”余勋禾说,他开始有意识的藏书,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那是,他在一所小厂担任厂长。“后来我去党校读了经济管理专业,要学习数学、政治、地理、写作等等,为了学习和提升,开始去有意识的‘淘书’。”余勋禾回忆道,他最喜欢的一本《东京梦华录》,就是从青白江的花鸟市场“淘”到的。“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至今反复阅读,书里详细描述了宋代的生活文化等内容,读了这本书,可以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不一样的认识。” 余勋禾说,他藏书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源于胞兄流沙河的赠书。“我哥哥他有很多朋友,其中大多数人都是作家,他们每个人出书后,都要送他,家里的书就越来越多,他看了之后,实在是放不下,就每次让我们去家里搬书,他总是说‘你们带个大袋子来’,所以我家里许多书,很多也是哥哥流沙河的。” 如今,余勋禾还会去社区开讲座,内容多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主。“周末的时候,有很多青少年朋友来听讲座,我也会将一些阅读相关的内容,或者讲一些浅显的古文,用我的理解来讲述。”在余勋禾看来,四川的书香氛围浓厚,有文化底蕴。“历史上开始就有这个条件,造就了四川得天独厚的文化氛围,造就了历代的读书人在这里,形成了很好的氛围。我觉得阅读和写作,一个是因,一个是果,假设不爱好写作,只是阅读,可能很容易就忘记内容了,而写作就会运用到阅读中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