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6月底,从鄂豫皖根据地战略转移到川陕边区的红四方面军,在粉粹四川地方军阀的“两路围攻”之后,在旺苍县木门寺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会议总结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经验,提出了用三个月时间,继续进行部队的政治和军事技术大练兵,进一步巩固川陕革命根据地。会议还决定,把现有的红军四个主力师扩编为四个主力军,即红四军,红九军,红三十军,红三十一军。
木门寺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红四方面军从鄂豫晥根据地战略转移到川陕新区的胜利实现。兵强马壮的红四方面军,不但在“六路围攻”和“两路围攻”中,站稳了脚跟,打败了川北地方军阀,而且在嘉陵江以东的米仓山大巴山一带,建立了广阔的革命根据地。由于敌人新败,正在组织力量构建嘉陵江防线,而四川军阀巨头刘湘和刘文辉,为了争夺地盘,在川中一带打得鸡飞狗跳,无法支援川北战线,更给了川陕苏区发展壮大的机会.但是,接下来红四方面军应该怎么走?是继续坚守和扩大川陕苏区,还是南下向长江流域发展?还是西进突破涪江,杀进四川腹地成都平原?
其实红四方面军怎么办,不但取决于川陕苏区领导人对敌我形势复杂变化的判断,更要取决于全国革命形势的大局,取决于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统一指挥。
1935年1月中旬,从中央苏区撤离的红一方面军,经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一路血战,攻克遵义,得到短暂的休整。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否定去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而且毛泽东同志重新回到党和红军的核心地位。从此,不但改变了中央红军长期处处被动的局面,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而且红四方面军的发展战略,也随之发生了极其重要的变化。
策应红一方面军行动,发起嘉陵江战役
遵义会议之后,中革军委决定以中央红军为主力,在敌人势力相对薄弱的黔川两省交界处,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并且向全军下达了建立黔川根据地的指示。同时,为了实现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正在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迅速集结,向嘉陵江以西地区发动进攻,引诱敌军,为中央红军在黔川一带的活动提供支持。与此同时,中央红军从1935年1月下旬至2月初,派出一,三军团攻击土城和赤水城,打过长江去,占领江安,蓝田坝一带川南地区,把黔北和川南新区连成一片。但是川军的抵抗意志非常顽强,14个旅支援川南和川黔边,红军攻打土城失败。蒋介石借机纠集中央军薛岳2个纵队8个师,湘军4个师,桂军2个师以及黔军2个师,对红军四面合围,妄图把中央红军一举消灭在赤水河及长江边。红军不得不放弃过江,一渡赤水,前往贵州西北部的扎西一带集结。
红四方面军接到中革军委电令后,张国焘拒绝率军南下会师,而是制定了“依托老区、收缩战线、发展新区,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方针。决定主力强渡嘉陵江,向西向北等四川腹地进攻,以牵制川军主力,为中央红军争取战略空间。同时,侦查敌情,收集船只,准备渡江战役。
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在左中右三个突击方向,于苍溪城南塔子山、苍溪上游鸳溪嘴和阆中北面的涧溪口,同时发起强渡嘉陵江的战役,成功突破四川地方军阀邓侯精心钩织的百里防线,红四方面军10万官兵顺利渡江。随后,红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左翼红九军自阆中南下,攻占了南部县城;中路红30军主力和红31军一部,突破了敌人的马鞍山防线,兵不血刃占领了剑阁县;右翼红31军主力击溃刘汉雄部后,迅速向剑门关推进。同时,红四方面军派出部分兵力,沿嘉陵江上游向北进攻,先后占领了碧口,文县,成县等甘南部分地区,把川陕苏区扩大到了甘肃,为以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打下了伏笔。
嘉陵江防线全面崩溃之际,剑门关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影响全局的战略要地。敌人控制剑门关,可以北联国民党陕军,阻止红军进入陕南,也可以南袭红军侧背,阻止其南下西进,是四川地方军阀打入川陕苏区的一根芒刺。因此,红四方面军无论往那个方向发展,都将被剑门关的敌人所阻隔和夹击,极为被动,必须要拔掉芒刺。但是,剑门关被誉为”四川门户“,历经数千年,从未被正面攻破过。
邓锡侯作为嘉陵江防线总指挥,剑门关是他百里江防的最后堡垒。他精心布置了门楼、瞭望哨和地堡火力点三道防线,还在关口前面和两侧山峰修建了碉堡和暗堡,。川军甚至自夸道:“就算是红军,也难以飞过剑门关。”他还调兵遣将,派亲信刁文俊率四个团驰援。其中一个团布置在距离汉阳铺20里的地方,以防红军南下;一个团布置在关口两侧的制高点;杨倬云这个团作为精锐嫡系,负责防守剑门关口和主峰;他自己率一个团,坐镇志公寺,扼守北面增援的通道,同时也为自己保留了一个退路。 邓锡侯还派遣手下,用10头骡子,运来了十万块银元,以此激励士兵们拼死抵抗,死守剑门。他的目的是消耗红军的兵力,同时调动更多援助对红军合围,,反败为胜。
尽管红军面临剑门关险境,但形势并非绝境,因为红军已经攻占关南的剑阁县城,主力部队此时集结在剑阁以南的剑门关。他们可以避开由北向南更险峻的山路进攻,这一路都是悬崖绝壁,向上攀爬极为困难,数千年来,无数次从北方入侵剑门关,从未成功。但是,由南向北攻相对平坦,这对已经占领南面剑阁的红军来说,是一大优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发起嘉陵江渡江战役之前,就预见到这点,指挥红军先攻剑阁,后攻剑门关。这是非常具有远见卓识的。红军从南向北进攻剑门关,这个决策,使得敌人不得不从原来的向北防御,匆忙转为向南防御。
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制定了“避实就虚、打侧翼、快速奇袭”的三路攻击方案。第一路以31军93师一部在关口以东,阻击广元、昭化、沙坝河敌人,并在李家嘴佯攻,吸引敌人注意;、第二路由30军88师主攻汉阳铺之敌,为31军提供接应,协助其攻克关槽;第三路则由31军93师和骑兵团组成,从五里坡沿正面冲击关口,攻击主峰。
4月1日,红军开始进攻剑门关外围的敌人阵地。红31军91师成功占领了李家嘴,切断了敌军从北方来的支援道路。红88师则迅速击败了汉阳铺的这个团。接着,红军从东、西、南三面向剑门关发起全面包围。但是红88师在直冲关口的过程中,遭到敌人的强大火力压制,敌军的工事都为环形,可以四面射击形成交叉火力,左右两侧和关口的火力还可以互相支援。因此,红88师在攻占汉阳发展进攻中,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进攻受挫。
王树声决定夺取西面范家坡。他将炮兵集中在西面,对敌人的防御工事进行精确轰炸。红军战士在强大火力掩护下,逐一攻击敌人阵地。摧毁几个工事后,敌人纷纷逃离阵地,向剑门关关口逃窜。王树声立即命令部分红军也伪装成败退的川军,打着敌旗向关口杀去,防守的敌人措手不及,被红军迅速抢占了关口,接着攻打关楼。敌人毫无防备,要么被击毙,要么被俘虏。防守指挥的敌连长也被打死。红军用智谋成功夺取了天险剑门关的关口和关楼。
4月2日红军对剑门关主峰阵地营盘嘴发起猛攻。川军杨倬云团利用险峻的地形和坚固的设施,顽强抵抗。他用大喇叭疯狂叫嚣:“兄弟们,坚持住,援军很快就到,我分给你们四万大洋作为奖赏!”在营盘嘴半山腰的松林中,敌人布置了隐秘的环形工事。红军274团攻击到这里,被强大的交叉火力封锁了道路,红274团一营遭受了惨重损失。总指挥王树声果断从预备队中调出英雄二营,用这支善于攻坚、善于打硬仗的精锐突击。他同时集结红91师大部机枪和迫击炮,为二营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二营营长陈康指挥部队,冒着敌密集火力,发起第二次进攻。敌团长杨倬云将人撤进工事,利用碉堡内机枪疯狂扫射,一些暗堡也喷出火舌,交织的火网将红军压在山腰。几十名红军战士伤亡,营长陈康也被敌人打中左臂,他只得下令撤退。
王树声密切关注着动态,用望远镜对敌人工事位置进行了记录,指示炮兵连长将大炮向前移动100米,以提高射击精度。他命令炮兵对松林密集轰炸,引爆了许多挂在树上的红军手榴弹,巨大的连环爆炸。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敌人的碉堡地堡被炸飞,二营的战士们呐喊着,向敌人主峰发起冲锋。同时,红30军的一部分也从阵地东侧包抄,向敌人发起攻击。敌人伤亡惨重,狼狈逃窜。当二营成功攻占营盘岭主峰,红军在阵地东侧的迂回也取得了进展,敌人陷入了前后夹击的困境,惊慌失措开始突围。许多敌军拥挤中,跌下悬崖。敌团长杨倬云做梦也没想到,这么险峻的地方竟会被红军攻占。望着山下飘扬的红旗和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他绝望地眺崖自杀。
红军夺取剑门关,标志着川军失去了百里嘉陵江防线的战略支撑,川陕大道被红军完全封锁,邓锡侯的川军29军被南北阻隔,各自为战。同时也标志着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第一阶段强渡嘉陵江战役的完全胜利,红四方面军下一步的战略通道被打开。另外,嘉陵江战役吸引了四川军阀183个团5万多军力参战,减轻了敌人在川南对中央红军的压力,极大地支持了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的军事行动。
展开涪江流域大进攻,接应中央红军北上
1935年2月6日,红一方面军总指挥朱德,代表中革军委分别向一军团长林彪,三军团长彭德怀致电,表示:中革军委原定在黔北川南开辟新区的计划,由于川军守土顽强,四方面军南下路途遥远,地区贫瘠而且战略空间回旋余地小,决定放弃,改为在黔西北滇东南开辟新区,同时命令一方面军各军团主力,向扎西(今威信地区)转移。林彪和彭德怀分别回电,坚决支持中革军委的新决定。但是,在中央红军集结扎西之际,蒋介石也没闲着,他在重庆召开围剿中央红军的军事会议,命令川军加强长江防线的同时,派出重兵追击撤往扎西的红军主力,薛岳的中央军带领黔军湘军尾随追击,要把红军包围和消灭在扎西一带。
面对敌人的重重围困,毛泽东指挥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打垮黔军占领娄山关,一举消灭敌吴奇伟59师93师大部,取得长征以来的大胜仗,并于2月下旬再次攻占遵义。当敌人再次聚集30多万人马,从四面八方扑向遵义之际,毛泽东又指挥红军三渡赤水,跳出敌人包围圈,向川南黔北的古蔺,叙永,茅台等地进攻。红军主力忽东忽西,弄得敌人团团乱转。正当敌人又一窝蜂扑向黔北川南,寻求与中央红军决战之际,毛泽东又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兵锋突然出现在贵阳城外。躲在贵阳毫无防备的蒋介石,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令追击红军的中央军救驾,命令滇军主力孙度率军驰援贵阳。毛泽东却指挥中央红军虚晃一枪,放弃贵阳,大踏步西进云南,把几个月紧追不舍的敌人丢得老远。
1935年4月1日,红四方面军主力分三路发起涪江流域战役,向四川地方军阀的核心地带梓潼,平武,青川,北川,江油等县大举进攻。当日凌晨,红30军一部经过强行军,突然袭击雁门坝,消灭了敌人的守军,攻占了伪乡政府。与此同时,红31军如同猛虎下山,向厚坝,重华镇和小溪坝发起攻击,许多土豪恶霸如重华地主黄清沅望风而逃,更多的乡丁团练只有交枪投降。4月9日,红军在牟家渡强渡涪江,打垮敌人的涪江防线,包围了川北重镇武都。武都当时不仅是江油县城,还是红军西进北上的第一关口。川军守敌凭借坚固的城墙堡垒,顽强抵抗。同时,邓锡侯又派10个团火速支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决定围点打援,派出红9军第25师,红30军第88师等主力部队,在江油以南的塔子山,曹家梁子秘密埋伏,先打击援敌。4月10日早上开始,敌援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轮番向红军阵地狂攻,妄图冲破伏击圈,救援武都。当敌人夺取西部防御阵地后,红四军军长许世友亲自带领红28团,发起反冲锋,把失去的阵地夺回来。血战至黄昏,川军第11旅损失惨重,带头逃跑,值此之际,两面打援的红军发起反击,敌人纷纷败退,红军一直追击到20多公里外。此战彻底消灭敌援军4个团,俘虏三千多人。武都守敌见支援无望,于4月20日投降。次日,红军攻占青川县,夺取平武县平通,平南等镇,建立平南县苏维埃政府。随后红军向北川县境内发展,于4月22日顺利夺取北川县城治城(今禹里乡)。
4月16日,红四方面军强渡涪江,攻占中坝镇,即今江油县城。随后,川陕苏区特委,苏维埃和红四方面军总部也全部进驻中坝镇。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等四方面军首长,和川陕苏维埃主席熊国炳,副主席余洪远等,均在这里办公。具体办公地点是在原神仙街税汉高公馆内。为了保证党和苏维埃以及红军总部的安全,红四方面军于4月18日又主动发起“彰明战役”,向驻守彰明县城的邓锡侯部进攻,占领彰明,解放全县。
红军每到一地,就立即发动群众,打土豪,分土地,贴标语,演节目,扩红征粮,建立苏维埃和群众自卫组织。4月11日,江油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济时县苏维埃,在雁门坝成立。4月14日,江油县苏维埃在三县交界的重华镇成立。4月23日,彰明县苏维埃隆重成立。4月底,江油境内苏维埃代表大会也在重华镇召开,会后把附近几个农民自卫队统一组织,编入了红军的主力部队。
从4月1日到6月下旬,红四方面军发起的涪江流域战役历时80天,消灭敌人两万多人,占领了青川,平武,梓潼,北川等广大地区,其中江油全县(包括彰明和梓潼部分)达80%的面积被红军攻占,全县6000多人参加红军。红军还留下了大量的红色遗迹,如石刻标语,墙壁标语,宣传品,青林口红军桥,中坝红军胜利纪念碑等。
两大红军主力先后北上,胜利会师川西高原
中央红军于1935年4月中下旬进军云南之际,发生了一件看上不起眼却深刻影响全局的事情。一路追赶中央红军的国民党中央军,自然知道红军的厉害,尤其是二战遵义吃了大亏的吴奇伟部,更是采取了跟而不打,礼送出境的态度,与红军保持三天行军距离。可他这个纵队90师的师长欧震年轻气盛,他于1934年4月在庐山高级军官培训班训练过,1935年4月14日刚被授予少将军衔,他对畏敌如虎的追击态势,很不满意,指挥所部追着红军打,贪功冒进。中革军委决定教训一下欧震,派出陈赓的干部团,打了敌90师一个埋伏,欧震所部损失惨重。第二天,前敌总指挥薛岳召开会议,把欧震臭骂一顿,还决定,红军已经进入云南,滇军守土有责,由孙度的滇军作为第一梯队追击红军,中央军作为第二梯队,与滇军保持三天路程。谁知才过去三天,中央红军一军团林彪主力,突然出现在昆明郊区,云南省主席龙云立即命令孙度回防昆明,各地民团和江防部队支援昆明。孙度连个招呼也不打就跑了。红军距敌人一下拉开了6天以上的时间,取得了及其重要的战略空间。
1935年4月27日,军委侦查队在云南曲靖的公路上拦截一辆龙云给薛岳运送云南白药和宣威火腿的汽车,还有20多份军用地图。28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在云南寻甸县召开会议,决定在滇军收缩防御昆明,中央军与红军拉大距离,敌人错误判断我们将在云南落足之际,乘机渡过金沙江。29日,中革军委向全军发出《关于野战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电文明确提出:“我野战军应利用目前有利时机,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转入川西,消灭敌人,建立起苏区根据地。”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亲率干部团和工兵营,化妆成国民党军队,夺取金沙江皎平渡口,获得木船7只,船工30多名。从5月3日到9日,中央红军各兵团和中央纵队胜利渡江,几十万追兵被甩在金沙江边,彻底粉粹了敌人在黔川滇包围和消灭中央红军的计划。
中革军委关于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指出了正在川西北“依托老区,扩大新区”的红四方面军的战略方向,那就是向川西发展,接应中央红军北上,实现胜利会师。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西渡嘉陵江,向川甘边扩大根据地;4月发起涪江战役,相继占领昭化、青川、梓潼,平武、江油、彰明、北川等地,开辟了新区。获悉中央红军渡江北上后,为争取及早会师,红四方面军于5月上中旬先后撤出青川、平武、彰明、中坝等地,向岷江上游地区西进北上,进军川西高原。而位于安县、北川、茂县交界处的千佛山,就是必经之地。四川军阀要阻击两大红军主力会师,消灭红军于深山峡谷,也必须保住这块屏障。因此,千佛山成为敌我双方的必争之地。
红四方面军第30军89师于4月22日占领北川县城,5月1日从治城出发进攻千佛山,经禹里、马槽、坝地堡,沿途击溃了陶凯部、李国详团各一个营。又击溃了防守墩上的陶凯部一个团和李国详的黄金欧营残部。占领墩上后,分兵沿青片河南下,当晚夜袭李国详驻蔡家嘴一个营。次日晨占据治城对岸张拱桥上的制高点,揭开了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关键之战的序幕。
川军40军军长孙震,急令安县县长殷鉴、北川县长李国详、旅长李炜如,率四个团分别在邓家渡、曲山、漩坪、治城对岸的东狱宫布防。同时,四川“剿匪”前线总司令、川军28军军长邓锡侯,为,阻止红军进攻他的茂汶防区,急令第五师副师长陶凯率龚渭清、牛锡光两个旅以及被土司、头人控制的羌藏马队共1200人,在墩上、桃坪、土门设防,妄图封锁北川峡谷通往茂汶的要塞,把红军围困和消灭在土门至墩上。
5月2日,张拱桥上的红军与县城的红军,组成交叉火力,夹击李炜如部驻东狱宫的姜玉坤团。红军在群众支援下,从三叉河强波湔江,经过激战,敌死伤近百,被俘200多人,缴枪200余支。姜团残部沿湔江南岸逃至曹山坡,红军追至曹山坡,据险扼守。另一部残敌逃至鸡窝坪、罐子沟,红军追至鸡窝坪、罐子沟,经战斗,敌人又败退至凉风垭。3日,红军攻下凉风垭,打开千佛山的突破口。川军28军暂编二师彭函之部,立即向凉风垭反扑,被红军打退,敌死伤200多人,退到擂鼓镇。与此同时,红四方面军主力在徐向前率领下,分头向北川千佛山地区进攻。徐向前亲自指挥有“钢军”之称的红9军和“夜摸常胜军”的30军之一部,以及妇女独立师100名女红军,并与追击敌军的红军先遣队会师于伏泉山。
5月4日凌晨,红军包围了从漩坪撤至伏泉山的李炜如部五团,从四面八方发起猛攻,一鼓作气攻上山顶。敌人被红军包围,惊慌失措,不敢反扑,多数被红军生擒。小部分负隅顽抗,除从庙后跳窗摔死在陡坡上的以外,一百多顽敌均被击毙。红军占领了伏泉山主峰龙宫庙及其周围的制高点。
川军41军急调王铭章纵队率第九旅(旅长张熙民)两个团,第八旅(旅长李X陶)三个团,第二旅(旅长吕康)三个团,接替伤亡惨重的李炜如残部的阵地。同时,又调一路军游广居部七个团到永安镇集结待命。 5月5日,王铭章部在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向伏泉山发起反攻,妄图夺回阵地。红军浴血奋战,寸土不让。敌人改变战术,向漩坪东侧之九倒拐、火烧坡运动,企图迂回包围伏泉山,夹击红军,然而遭到了从治城方向来增援的红军的迎头痛击,败回擂鼓坪。王铭章部从此由攻势转入守势,与红军对峙。
邓锡侯为了帮助王铭章夺回墩上,伏泉山,重新控制北川至土门的峡谷,忙令林翼如部的二十三团 (团长张元雅)、十一团(团长王含光)和警卫第三团(团长李硕),经茶坪东大垭口向墩上前进。5月6日,林翼如旅抵达东大垭口下百家林,遭到先期到达的红9军25师、红30军88师合力袭击,双方展开激战,敌林翼如旅伤亡300余人,只能退至茶坪防守。
战至5月11日,红军占领了千佛山西侧的大垭口,歼灭陶凯部的一个团,取得辉煌战果。12日,王树声率红31军91师、93师抵达墩上,攻击桃坪,未克,同时,红9军、红30军之一部从西大垭口经胡子顶也向桃坪运动。陶凯部两面受敌,邓锡侯急向刘湘求援,刘湘令六路军总指挥王赞绪派兵增援。王赞绪即派六路军独立一旅从晓坝,教导师第二旅从安县秀水进兵,第三旅刘兆藜、教导师第一旅章安平到茶坪增援。5月13日,红31军攻下桃坪,但是,继而进攻重镇土门遭受失利。红30军、红9军、妇女独立师等,奉命从千佛山火速支援土门。红31军奉命从桃坪到千佛山接防,掩护土门之战。
换防间隙,陶凯部王敬三团趁机抢占了千佛山主峰佛祖庙,指派地方武装赖金亭匪徒三千多人,扼守通往主峰的天门洞。天门洞是一个天然石洞,上面万仞悬崖,下面无底深沟,绝壁上一条羊肠小道穿洞而上,易守难攻。红31军93师强攻三次不克。增援部队和当地群众赶到后,指挥员找熟悉地形的猎民苟玉乾了解情况,苟玉乾自告奋勇为红军带路。红军继续正面佯攻,挑选的战士带上武器和大刀,跟着苟玉乾爬悬崖、跨深沟,迂回到天门洞后侧的赖部营地花园坪,一举攻下花园坪赖部老巢。正面红军趁机发起猛攻,一鼓作气攻破天门洞,全歼匪徒。盘踞在千佛山顶峰佛祖庙内的川军王敬三团,见天门洞已失,妄图凭借千佛山顶负隅顽抗。此时红90师的两个团赶来增援。副师长王一军带领几个侦察兵,机智勇敢地捉到了敌军的哨兵和查哨的班长,弄清了敌军的火力配备。16日拂晓,红军共五个团同时发起冲锋,攻到佛祖庙,短兵相接,在红军“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的喊杀声中,敌人纷纷举手投降,千佛山被红军彻底占领。这次主峰战斗中,活捉敌团长王敬三,缴获机枪三挺,枪弹若干。之后,红31军军长孙玉清率军部与师部驻防佛祖庙。274团守千佛山西侧,276团守千佛山东侧,279团为预备队。
5月15日,红9军、红30军和妇女独立师各一部共计两万余人,经两天一夜的激烈战斗,夺取敌人精心设防的土门要塞,突破了敌人的阻击封锁,消灭了陶凯部的龚渭清旅和牛锡光旅的大部。残敌败退,红军跟踪追击,直把溃军赶出观音梁子和横梁子,并占领高川,泉水,二郎,甘沟一带。至此,红四方面军攻占了东起伏泉山,西至横梁子的千佛山,并凭借千佛山屏障,攻占了墩上,桃坪,土门三大要塞,10万人马通过北川至茂县的峡谷,跳出敌人的围追堵击,源源不断进入川西高原,先后占领茂县,威州,理县等地区,并继续向川西北发展。
5月下旬,红四方面军总部在茂县召开军级干部会议,部署迎接党中央及一,四方面军会师的各项准备工作,决定由红30军政委李先念率30军88师,红9军25师及27军一部,开往小金山一带迎接中央红军。6月初,红25师师长韩东山率先向懋功进发,消灭敌守军2个营700多人,又星夜兼程占领县东南的重镇达维,红74团进至夹金山下,寻找和接应中央红军。
1935年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天险大渡河,粉粹了蒋介石和四川军阀妄图让红军重蹈太平天国石达开覆辙,消灭红军于大渡河的幻想。6月7日,中央红军攻占天全,8日突破川军的芦山宝兴防线,开始翻越海拔4千多米的夹金山。6月10日中午,中央红军一军团第4团,在杨成武,王开湘带领下,与前来接应的红四方面军25师74团团长杨树华带领的先遣团胜利会师。6月12日,中央首长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博古,刘伯承等到达达维镇,受到热烈欢迎。红25师师长韩东山受总指挥徐向前委托,向首长简要汇报了四方面军关于红军两大主力会师的接待活动安排。
当晚两军举行了盛大的联欢晚会。周恩来主持了联欢晚会,韩东山代表红四方面军迎接部队讲话。红军总司令朱德和中革军委主席毛泽东先后讲话,中革军委文工团表演了节目。毛泽东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两大主力会师的伟大意义,是中国革命和红军历史上的重要一页,战斗中虽然有一些伤亡,但我们锻炼得更加坚强,扩大了革命影响,沿途撒下了革命种子。证明了红军是劳动人民求解放的队伍,是打不垮拖不烂的,是听党指挥团结奋斗的。我们红一,四方面军是一家人,要在党中央领导下,为彻底消灭蒋介石反动派,赶走日本帝国主义而共同奋斗。
毛泽东主席的讲话,证明了红四方面军从川陕苏区向川西高原战略转移的重大决策,不但是正确的,也是胜利的。这不是一次放弃老根据地盲目扩张到处乱跑的行动,而是根据中革军委和川陕苏区特委的决定,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战略措施。
红一,四方面军能够在远隔千里,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胜利会师于川西,揭开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的新篇章,充分体现了我们建党建军的根本原则是正确的,这就是党指挥枪。在党的领导下,全国红军才能一盘棋,互相支持,互相策应,发展壮大,无往而不胜。而国民党军队表面强大,但是内部腐败,派系林立,中央军与地方军阀互相提防,勾心斗角,以牺牲他人,保存自己为目的,根本行不成统一战斗力;再加上军心涣散,贪生怕死,这哪里能够成为绝对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的红军的对手?尤其是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为首的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洞若观火,既有指挥若定的雄才大略,也能够根据敌情变化及时作出战略或者战役调整,以减少革命的损失,争取更大的胜利。所以两大主力红军尽管都处于敌军围困万千重的局面下,却能够远隔千山万水心有灵犀一点通,及时调整策略,修正方向,最终实现军事史上的会师奇迹,也就不奇怪了。还有一点,那就是红军各主力部队的情报沟通也非常重要。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重大决策,能够通过无线电及时联系到下面,各主力红军的动向能够及时反馈到中央,这是极其重要的。1934年秋,廖承志把蒋介石军队的联系密码送到川陕苏区的后四方面军,总部立即派专人,克服千难万险,把密码送到长征中的中央红军。中央立即决定在军委建立二局,专门负责破译敌人的通讯联系,这对于及时掌握敌情变化,调整我方部署,无疑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