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伦
广元民进筹建于1988年9月。
其时,广元建市刚刚三周年,唯一的民主党派-民盟四川省广元直属支部成立还不足半周岁。
其时,卫洛克老师早已是广元教育语文界泰斗级权威。因为如此,1986年广元师范学校建立高师班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卫老奉命从广元中学调至广元师范学校掌舵语文高师班教学。也因为如此,广元民进筹建的牵头和发起人也落在了他的肩上。
那是1988年9月14日,卫洛克老师在中共广元市委统战部听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民进有关情况的介绍后,慎重接过了在广元筹建民进组织的任务。
其时,卫老已年满63岁,不仅掌舵高师班语文教学工作,还负责创建了广元市语文学会,创办了《青少年文学》期刊。他不顾教学工作的繁忙,不顾学会和文学期刊的诸多事务,毫无从政经历的他不仅挤出时间学习筹建民主党派的有关政策和知识,还充分利用到市城区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机会广泛宣传党的统战政策和民进情况,发现掌握拟发展会员情况。
1989年3月,卫洛克老师在成都参加语文教研活动时,得知一起参加教研活动的德阳民进组织筹建牵头人之一的楚庄老师要到省委会办事,就与楚老师一道到省委会机关拜访了时任主委刘西林、副主委苟建丽两位领导,汇报了广元民主党派发展、民进组织筹建和拟发展入会的12位老师的情况,领取了《会章》等一套完整的书面资料,两位领导要求他以民进之友身份参加并组织相关活动。
1989年5月9日,省委会主委刘西林、副主委苟建丽和机关有关人员亲临广元考察了卫洛克等12位提出申请加入民进的同志,并与市委统战部一道与12位同志召开了座谈会,进行了会史、会章和统战政策宣讲教育。
据部分老会员回忆,尽管他们大都师承过卫洛克老先生的教导,也十分钦佩老先生的学识,但由于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等原因,在卫老动员他们入会时,开始还是十分迷茫和不能理解的,是抱着政治任务来完成的。
1989年5月23日,民进四川省委会正式批准广元民进首批12位同志入会,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2人。他们是:广元师范学校卫洛克、刘树诚、穆康宁,广元中学刘忠孝、刘友琼,081中学黎德富,嘉陵中学赵国仁,宝轮中学肖周川,元坝中学宋任民,广师附小刘孝琼,新华书店李良仲,市川剧团胡心琪。
1989年11月10日,省委会主委刘西林、副主委苟建丽和机关有关人员再次莅临广元,考察拟发展新会员和指导筹备建立支部等事宜,宣布正式成立广元民进学习小组,由卫洛克、刘忠孝两位同志负责组织广元民进会员开展学习教育和组织发展等活动,并负责民进四川省广元直属支部的筹建工作。
1989年12月27日,省委会又批准了苍溪中学何启群、嘉陵中学廖仁德等10位同志入会。
至1990年11月,广元民进会员人数达到25人,1名会员已担任市政协副主席,建立省直属支部的条件已完全具备。1990年11月14日,民进四川省广元直属支部正式成立,选举田际秋为主委、刘忠孝为副主委。省委会主委刘西林、副主委刘成沅、苟建丽和副秘书长杨国辉等领导亲临指导祝贺。
其时,卫老年龄已近66岁,已卸下高师班的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会、文学期刊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他的众多弟子已是卓然干才,无论兼职顾问的语文学会还是民进组织,皆有刘忠孝、刘树诚、穆康宁、廖仁德、黎德富、刘孝琼等紧随相助。正因为如此,省委会和中共广元市委在研究支部班子成员人选征求他的意见时,老先生心无私念,毫不考虑个人得失,明确表示自己不纳入支部班子人选考虑。不仅全力投入支部成立的各项筹备工作中,还主动与首批入会的老会员们交心谈心,要他们着眼民进事业发展,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安排。
其时,卫老师依然老当益壮,意气风发。在之后筹备成立民进广元市委会和历次换届工作中,他始终秉持公心,全力参加和支持党派工作,为广元民进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这得力于他在教育、文化界的崇高威望和众多弟子的极力拥戴,更得力于他始终是民进活动的积极分子,始终细心呵护着广元民进的每一步成长。
直到2020年10月,96岁高龄的卫老还亲自参加了市委会组织的口述历史座谈会。那时的卫老身体尚健,谈吐清晰,他对民进的深情、他对教育的执着、他对生活和事业的领悟均蕴含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
2014年12月,在卫老90岁华诞时,时已年逾古稀的学生、曾担任民进广元市委会副主委的刘树诚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一介布衣辞豫西,
莳园蜀北自怡怡。
树楠植蕙乃修治,
曝日经霜岂屈移。
大雁凌空一队队,
华堂作栋一批批。
德风惠雨春秋富,
双甲虽遥亦可期。
这是对卫老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他最美好的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