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芳芳
2014年,我加入民进。那时我刚到XX中学任教,介绍我加入民进的就是我的指导老师,我的师父。师父是一位老民进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担任备课组长、班主任、科任老师,深耕高中语文二十多年,是学校语文组的“扛把子”。那时我高中教学时间短,经验缺乏,常常被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折磨得痛苦不堪,很多苦水无法向人诉说,师父就是我一腔苦水的倾倒处。“班上又考撇了。”“没事,下次努力。”“事情太多了做不完,怎么办?”“慢慢来,只要不杀头,啥事都不算事。”师父诙谐幽默的话语和乐观的性格深深感染了我,支撑着我走过了那些灰暗沮丧的日子。2017年12月,师父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紧张的抢救终于从死神手里夺回一条命,但却落下半身不遂的毛病。身体刚好一点他就想回去上课。但出于身体原因,他的申请没有得到校领导的同意。学校为他安排听课评课的工作,他每天拄着拐杖,拖着笨重的身躯,背一个装着听课笔记本的书包,又继续战斗在指导青年教师、引领语文课堂改革的岗位上。
2021年,因为参加民进市委举行的点亮微心愿活动,我认识了一位在法律界工作的民进人。她很年轻,大大的眼睛,笑盈盈的,一身职业装,看起来特别精明干练。在活动现场,几个接受捐赠的学生拘谨地坐着,她作为捐赠人代表发言。“其实,我的高中也过得非常艰难。那时候家里出了事,没有钱……”孩子们底下的头一下子都抬了起来。“没有骗你们,我那时候吃都吃不饱,除了校服,都没有别的衣服可穿……”她微微一笑,像跟老朋友叙旧一样,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很难想象那些苦难又不堪的过往会发生在这么一位光鲜亮丽的时尚丽人身上。她讲自己的家庭,生活的贫困,如何走进大学,怎样走到现在,成为了一名律师。“这里其实是我的母校,我就是从这里毕业的。当年我能走出贫困,走进大学,就是因为我的老师、以及很多社会热心人士鼓励我、帮助我。所以今天我也想跟大家说,相信你自己,相信这个社会,你一定可以克服暂时的困难,创造更好的明天!”后来听说了关于她的更多的故事:常常带着律所的同事,下乡做普法宣传、法律援助;参加了市青年联合会,组织关爱妇女儿童的公益活动。再一次遇见她是在一次表彰会上,她被评为年度工作先进个人,热情而自信的模样一如从前。
2022年,我又重新认识了身边的一位民进人。说重新认识,是因为在此之前就已经认识了,但并不熟识。因为一次契机,我重新认识了他。他也是一名高中教师,在市委组织教育帮扶团到理县支教的教师名单表上出现了他的名字。“他的爱人不是得了癌症才做了手术吗,他怎么还去支教啊?家里怎么办?”同事们都议论纷纷。一次工作会的时候,我正好遇到了他的爱人,比以前瘦了很多,但精神挺好,黑黝黝的短发,不清楚情况的人可能看不出是假发。“X老师,您身体好吧?X老师(她爱人)在理县挺好吧?”有人跟她打招呼。“都好都好,谢谢您关心。”她微笑着回答。“你一个人还要照顾孩子,挺辛苦吧。要是X老师没去理县就好了。”“支持工作吧,那边缺学科带头人,没办法。他也挂念我,但我让他去,我恢复得挺好,孩子也听话,不拖他后腿。”支教半年后,有一天他带着理县的老师回来参加学校的教研节,风尘仆仆的样子,面庞黝黑,笑容亲切。他甚至没有在家里过完一个周末,活动一结束就匆匆忙忙赶回了学校,往返近800公里,一路山高路陡。
我为身边有这样的民进人感到骄傲,我为认识这样的民进人而感到自豪。虽然他们只是19.5万民进人中普普通通的一份子,没有光鲜的头衔,也没有特别突出的贡献,但我认为他们很棒。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构成。我愿向我身边的民进人学习,和我身边的民进人一起,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因为我相信,我们怎样,我们的国家便会怎样;我们是什么,我们的国家便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