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盛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余波还未平息,我的左腿踝关节在一次意外中扭伤。在那些余震不断的日夜里,我断断续续地坚持上班。初秋的一个清晨,和风细雨,我在街上偶遇了好友张强。我们聊起了近况,他向我介绍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并从包里拿出一本薄薄的黄色封面的书——《中国民主促进会章程》。翻开书页,“赵朴初”这个名字映入眼帘,他是我一直敬仰的偶像。
张强详细地向我介绍了多党合作制度,以及民进的历史和绵阳民进文艺总支的情况。一个月后,我参加了民进绵阳市委会文艺总支的活动。那里有作家、书法家、美术家,还有演艺界的艺术家。我突然感觉像是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部队,那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让我感到久违的温暖,这就是回家的感觉。
半年后,我正式加入了民进。但我的本职工作地点在距离市区50公里的三台县。我开始查阅绵阳民进的发展史,激动地发现我并不是三台县第一个加入民进的。第一位是著名书法家罗子平,第二位是园林设计大师、画家李武城,而我算是常驻三台县的第三人。我想,三个会员就可以成立支部,成立支部就能整合会内优秀资源服务三台民生,可惜罗子平先生已经去世,李武城退休后居住在涪城区,这该怎么办呢?在民进市委会的鼓励和中共三台县委的支持下,我们开始发展会员。经过七年的努力,2014年12月19日,中国民主促进会三台县支部委员会成立了。
自从我加入民进后,总是被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所眷顾。我先后担任了民进绵阳市委会宣传部副部长、文艺总支一支部主委、三台县支部副主委,政协绵阳市委特邀文史研究员,政协三台县委常委,绵阳市第八届人大代表。
我坚守“参政议政要负责”的信念,努力为家乡办实事。三台县是邓禹平故里,我建议举办海峡邓禹平诗歌文化节会,如今这一建议得以实现。我还为节会策划了菜花地吃火锅活动,十年来被各地效仿。2024年3月,“CCTV-1”19:00新闻联播“把春天煮进火锅”报道,助推乡村振兴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怀着深厚的乡村情结,我建议举办三台县首届农民节,这一建议亦得到采纳,农业大县三台举办了“农民节”,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促成了“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作为光荣的退役军人,我还提出了优化绵阳市退役军人优抚细节的建议,得到采纳,全市实现了退役军人免费乘坐公交车。
有一种感觉叫回家,我在民进大家庭如鱼得水。有一种责任就是“立会为公,参政为民”。我做到了,家也带给我:民进中央宣传部、《民主》杂志社“宣教工作优秀个人”,民进四川省优秀会员,民进四川省委会成立40周年优秀会员,绵阳民进成立30周年特别贡献奖,中共三台县委统战部优秀党外干部等殊荣。多年来,我撰写的文史资料先后收录《绵阳政协文史》《鲁班水库》,采写的创业模范秦龙特稿编入山东理工大学创业学院教材,义务担当执行主编的《国球在三台》出版发行,为绵阳及三台县的发展点滴留下历史的墨迹。成绩的取得,是来自于民进大家庭的耳濡目染。
十七年,收获满满,不为自己,就为信仰。信仰,是需要历史来考验的。往后余生,就在家里,与党同心,请组织给我压担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