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
面对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幼儿园生源缩减的现状,民进德阳市中江支部会员刘瑾主动作为、创新思路,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通过整合闲置教育资源、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将原幼儿园闲置教室改造为老年大学教学点,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服务供给“双提升”。2025年3月,刘瑾积极对接,让黄鹿镇老年大学教学点正式开班,两个月内吸引60余名群众参与学习,探索出一条“老幼共融、资源共享”的基层民生服务新路径。
盘活闲置资源,打造“老幼共融”新场景
针对学前教育资源闲置问题,民进会员刘瑾深入摸排辖区幼儿园空置教室、活动场地情况,主动对接县民政部门和教育机构,统筹规划老年大学教学点建设。通过改造教室设施、添置适老化设备,将闲置空间升级为多功能教学场所,开设舞蹈、乐器、绘画等5类课程,既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又保留部分区域作为幼儿活动空间。同时,创新“接送+学习”服务模式,家长送孩子入园后可“无缝衔接”参与课程,既便利老年群体,又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一室多用、代际融合”。
部门联动发力,优化“多元供给”服务链
刘瑾结合自身工作,组织黄鹿镇成立“一老一小”工作专班,联合民政、教育、文旅等部门,建立资源整合、师资调配、资金保障协同机制。一方面,争取县级老年大学支持,引入专业教师4名,组建本地文艺志愿者队伍12人,按需开设“基础班+兴趣班”;另一方面,制定教学点管理规范,设置安全员、课程督导等岗位,确保教学质量。此外,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征集群众意见,动态调整课程内容,精准匹配老年人学习需求。
群众广泛参与,释放“文化惠民”新活力
将老年大学黄鹿镇教学点以“低门槛、重兴趣、强互动”为特色,通过文艺展演、作品展览、节庆联欢等活动展示学习成果,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目前,学员自发组建“银龄艺术团”“书画社”等社群3个,以“花田渔歌 春日游集”系列活动为契机,通过“赏花节健康跑活动”“龙虾节”等活动开展送文化进村社活动3场,惠及群众500余人次。教学点还成为基层治理新阵地,学员中10余人主动加入政策宣传、邻里调解等志愿服务,形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良性循环。群众纷纷表示:“家门口就能学才艺、交朋友,生活充实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