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用全
中共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在学习教育中剖析的那些理想信念崩塌、权力肆意滥用、宗旨意识淡漠的惨痛案例,不仅是对中共党员干部的深刻警醒,更是对所有肩负参政议政、民主监督重任的党外人士一记沉重的思想叩问。在此背景下,各民主党派中央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恰逢其时,意义深远。这不仅是筑牢共同思想政治根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更是锤炼党外人士过硬作风、提升履职能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浪潮中展现新作为的战略举措。新时期党外人士,唯有以学铸魂、以行践诺,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使命。下面,结合本次主题教育要求,从民主党派成员的角度,浅谈三点体会。
一是恪守“正道”之本,在深化政治共识中筑牢思想根基。
十八大以来,被查处干部的堕落轨迹警示我们:思想防线一旦失守,行为必然失范。民进先贤马叙伦先生论述:“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这“正道”,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正道,亦是坚守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的精神正道。本次主题教育,要求我们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深刻把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与内在逻辑。我们要从警示教育反面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时刻对照反思,不断强化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领悟,将对党忠诚、与党同心的朴素情感升华为坚不可摧的理性自觉,确保在任何风浪考验面前立场不移、方向不偏。具备这样的政治认识,各民主党派才能始终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的新时期高素质参政党。
二是弘扬“民主”之风,在强化“内求”修为中涵养清正之气。“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案例中揭示的“亲清不分”“风腐交织”等问题,深刻反映了权力监督与自我革命的重要性。民主的真谛在于有序参与和有效监督,这要求参政党成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自律自觉与内省精神(“内求”)。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作风建设亦是如此,需要如农业人般的精耕细作,久久为功。各民主党派成员中,既有党政系统干部,也有社会经济人士,基于党派初心汇聚到了一起,随着党派活动的开展,彼此关系更加紧密。如此,更要注重在日常交往中恪守“亲”“清”边界,坦荡真诚、依法依规。同时,还要注重强化内部监督,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常掸思想尘、常破“心中贼”,从细微之处着手,严防“小管漏”演变为“大塌方”,确保各参政党组织肌体健康、血脉流畅,以涵养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党派作风赢得社会尊重。
三是力行“奉献”之实,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彰显担当作为。
各民主党派以党为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王绍鏊先生等民进先贤毕生追求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其“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奉献精神薪火相传。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迫切需要汇聚包括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在内的磅礴力量。对各民主党派而言,将主题教育激发的政治热情、锤炼的过硬作风,迅速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实际行动为当前之重。如:聚焦“成德同城融圈”战略下产业协同、交通互联堵点,深入调研,提出《开通广汉至青白江城际公交线路实现两城公交同城化的建议》;围绕乡村振兴中农业发展、环境整治的难点,开展《秸秆焚烧的生态减排效益与农业生产风险对比分析》课题调研;针对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需求,特别是紧扣地区低空产业发展布局,《建议积极争取举办国际性低空经济博览会》等。同时,关注新高考改革的选科和志愿填报问题,开展学业生涯规划辅导公益活动;针对社区妇女就业技能提升,开展“蜀绣进社区”等非遗技艺传承培训活动。此外,各民主党派还积极争取担当特约四员,开展政府民生实事、纪检监察建议、司法公开听证等民主监督,关切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履职成果更好地惠及于民。
风雨百年,青史可鉴。当前,国际社会仍处于动荡变革期,大国博弈的广度和烈度上升,人类面临的全球挑战前所未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民主党派更要在中共的领航掌舵下,以“学规定”擦亮初心,以“强作风”锻造铁肩,以“树形象”砥砺前行。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指引,更加积极地倾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火热实践,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征程中,展现新时期民主人士的赤诚情怀与卓越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