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克林
一
我这一生特别崇拜毛主席,尤其喜欢他老人家的诗词,那磅礴的气势和哲理,常常令我沉醉其间。少年时代曾读毛主席《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对词中“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甚是不解。三十八年明明那么漫长,咋会是“一挥间”?不曾想,2025年4月开始我也告别工作岗位开始退休人员的清闲生活了。屈指算来,从1985年8月工作至今工龄整整三十九年八个月,我突然明白了,人生真是“弹指一挥间”!
我工作以来虽无作为,但需要感谢的人太多,领导的关怀,同事的支持,家人的理解,朋友的帮助,常常令我感慨系之。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刚分配到广元无线电技工学校工作还没几年,有幸认识了广元师范学校的刘树诚老师,他当时是广元书画界的名人。第二次见面时,刘老师送给了我一本书,书名好像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简史》。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第一次知道了有个组织叫“中国民主促进会”,它的简称叫“民进”,是教育、文化、出版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的组织,我对他们在我国革命、建设时期的贡献佩服不已。随后,刘老师又和我谈了两次话,给我讲了一些民进的知识和人物,鼓励我树立理想勤奋工作,我对民进愈发敬重。没两年,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民进会员,加入民进广师支部,我也是当年广元无技校的第一名民进会员。
进了广师支部,我才发现这个支部真是大咖云集,有书法家、文学家、画家、音乐家,他们在广元的名气都很大,也都是学生心中的偶像。我既大开眼界,又自惭形秽,暗暗立志要向他们学习,有朝一日也要像他们那样受学生追捧和爱戴,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每月按时参加支部活动,兢兢业业地履行民进会员的义务,享受着会员们的爱护。那些年,每当我工作和生活上有不懂的或不如意的事情,会员们都会积极给予我帮助,特别是民进原秘书长刘孝琼老师和李子林、杨泰、杨伦等领导多次抽出时间与我交流思想,帮我排忧解难,堪称我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二
时光进入本世纪之后,广元市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人们随之对教育、文化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一个城市的发展也需要软实力支撑。为此,我和副主委杨泰老师多次商量,能否建议广元市政府新建一个教育园区,把全市职业学校都迁进这个教育园区,这样图书馆、操场、教室、实训室、食堂等公共设施就可以共享共用,条件成熟时直接升格成一所本土大学,这样成本最低。为此,我们调研了广元所有中专、技校、职高学校,收集了大量数据。记得当时我们俩建议的面积是2000亩,地点是东坝公社南山脚下的万源村,我们俩利用广元市政协常委的身份联名写好了提案,在广元市召开“两会”时作为市民进组织的“提案”正式交了上去。当时我们俩对2000亩地有多大没有概念,也没有论证过,只是随手一写,现在想来有点不符合广元的实际了,太草率了些。
建教育园区、办大学是市委市政府的大事,我们俩只是个民进会员、党外人士而已,我们也只是表达一下个人想法,本来没有抱什么希望,但随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大出我意料。有天我被通知去有位市领导(我记不清是谁了)办公室,这位领导表扬了几句,我还看到了领导签批的字,我内心很是激动!没过多久,广元在雪峰街道真开始了教育园区建设,中途有一次我去建设工地,看到了插在路口的一个牌子,上边真写着未来要建成一所广元综合大学。“5·12地震”加速了广元教育园区进程,现在广元教育园区已经成了广元教育的标志,川北幼专、川信学院、职高已经迁入园区,这是后话了。
我猜测,广元市建设教育园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和杨泰老师的提案或许没起到什么作用,或许与市领导既定决策不谋而合,或是其他专家学者的合力推动,尚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我一直十分感佩,那就是当时民主党派建言献策机制很好,政协提案落实单位必须要向提案人汇报落实情况,并征得提案人同意才算办结(不同意就一直办)。作为一名民进会员、普通教师,何其有幸能参与这种国计民生的大事,何其有幸能得到这样的尊重!
这些年,每当我走进教育园区,看到在绿茵场上踢球、实训室里操练的同学们,一种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对民进组织这个平台充满了感激。当然也有些许的遗憾,那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广元这所综合大学终究没有建成,或许正在建成的路上吧,未来尚可期!
类似教育园区这样的事情还有一些。比如,今天每当我经过广中门前的那条大道,特别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期,看到川流不息的车辆,内心满是自豪。当年我在无技校山上上班,这条路以前是很窄的,经常堵车,特别是当广旺煤火车经过东坝道口时,每次要堵好几分钟的车,不少人急着要上班,一边等一边骂。我也深有感触,便写了份提案要求扩宽这条道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以方便人们上下班。后来没过两年这里就增加了两个车道,我知道这种大型城市工程决不是我一份提案就能解决的,不过能为之推波助澜,我已十分欣慰。
三
忘记了是哪一年,我从广师支部转到由现川信职院、广元开放大学、利州中专和广元职高四个学校组成的民进市委直属支部,后来我还有幸担任了支部主委。我再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民进会员一家亲”,我们支部的会员在各自单位全都是骨干教师,本职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地工作,都有一腔“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职教情怀,我们改变了成百上千个农村孩子的命运。
最难忘的是支部活动,现在我常常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当年我们经常开支部活动,大家总是随叫随到,很准时。每次活动大家交流经验、心得,就像开教研活动一样畅所欲言,大家互帮互助宛如家人。当时,我们支部活动十分丰富,春夏秋冬主题鲜明,经常到旺苍、苍溪等地追寻红色足迹,到剑门关、唐家河领略自然风光,到街道社区收集社情民意,到乡村小学扶贫、捐书、搞科普活动,体验了不一样的人生价值。几乎每年都有几名民进会员在单位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教师”称号,在民进广元市委年度评比中获得“优秀会员”表扬。
那些年,我们信息学院周勇书记、胡秀强院长等院领导十分关心民进会员的成长,十分尊重民进会员的意见,学院宣传统战部也十分重视民进组织建设。有多名民进会员长期担任中层干部,学院对民进会员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民进会员们也不负众望,在工作中大刀阔斧地改革创新,开创了很多工作新局面,为其他部门树立了榜样,同时也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多次肯定。
前几年,民进广元市委调整了支部结构,信息学院已独立设立了民进支部(市直属九支部),但是几十年民进会员的情谊永存,大家在不同的支部互通信息,共同进步,共同为广元职业教育贡献绵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日迫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民主政治支撑,需要各民主党派共同发力。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履行职能。”站高方能望远,守正方能创新,新时代民进会员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高水平建言献策,民进会员的资政能力面临新的考验,我等会员当努力!
对于我而言,民进是一所学校,我学习了知识增长了才干,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携手奋斗的朋友。民进是一个舞台,供我展演智慧和才华,给我原本苍白的人生留下了几缕灿烂的光彩。民进是一本书,记录着我入会后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和点滴荣光,每当我开卷阅之,彼时彼景立时浮现眼前,无论欣喜或悲伤总令我陶醉流连。此刻,我分外感谢我民进的引路人刘树诚老师,感谢民进组织的栽培和相濡以沫的会员同行,我会谨记退休之后的我仍是一名民进会员,退休不退责,我会用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履行民进会员的职责。
2025年是民进成立80周年庆典,80年来民进会员紧跟中国共产党步伐,继往开来,持续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智出力。在此,谨作小词《西江月·庆民进80周年》一首以抒情怀:
携手争取民主,风雨同舟向前。荣辱与共八十年,合作初心不变。
本职工作奉献,协商政治建言。服务民众敢担当,筑牢统一战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