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栀琪
翻开民进会史的厚重篇章,走进民进先贤的精神世界,犹如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纸页间那些字句如细密而坚韧的丝线,悄然缠绕心弦,使我久久难以释怀。七十余载风雨征程,民进前辈们步履铿锵的身影,如一幅幅永不褪色的画卷,在我眼前次第铺展。他们并非在历史的天空下踽踽独行,而是以赤诚之心,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这份相向而行的执着,早已在我心中刻下了深深印痕,也为我指明了一条成长之路。
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民进先贤们秉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热爱,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和争取民主的斗争中。他们以笔为剑,以教育为阵地,传播进步思想,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奔走呼号。
在民进会史的长廊中穿行,先贤们所展现的睿智与担当,每每令我动容不已。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民进随即于5月5日发表《响应中共“五一”号召通电》,这份通电如一声春雷,震彻了黎明前的暗夜:“民主人士自应起来响应……以求人民革命彻底完成。”——那字句至今仍在我耳畔铮铮作响。这并非一次轻率的附和,而是民进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以民族大义为罗盘作出的庄严抉择。民进前辈们以行动昭示:真正的政治智慧,在于辨明时代的方向;真正的勇气,在于肩负起历史交付的重任。
抗战烽烟四起之时,马叙伦先生面对迫害时毫不退缩,冒着危险辗转进入上海,以笔墨为戈矛,在黑暗里点燃思想的烛光,他坚定地表示:“宁可倒毙车下,亦不屈服于反动派的淫威之下。”这种大义凛然的气节,正是民进先贤们爱国精神的真实写照。我反复咀嚼着王绍鏊先生那句“为民主政治奋斗到底”的誓言,这并非空洞口号,而是他一生奔波于爱国民主运动洪流中的写照,是血肉之躯对信仰的践行。先贤们以生命书写的箴言,皆非高悬于空中的训诫,而是根植于中国大地的实践真知,是饱含温度、催人奋进的精神坐标。
在新中国成立后,民进更是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先贤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国家的教育、文化事业建言献策,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叶圣陶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他倡导“教是为了不教”,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他的教育理念不仅影响了无数学子,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雷洁琼先生那句朴素而深刻的话语:“我最怕的是辜负人民的期望”,如一枚炽热的火种,落在我心上。她以毕生心血倾注于教育与法治事业,将人民沉甸甸的期许化作前行的燃料。
时光流转,民进“爱国、民主、团结、求实”的优良传统,已在岁月长河中凝练成组织生生不息的血脉。这血脉亦悄然流入我的生命,在我平凡的工作中激起回响。作为一名民进会员,我深知“立会为公”四个字的分量,它使我在专业领域里不敢懈怠,更引领我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当参与基层调研时,那些关于教育公平的困境、乡村发展的渴盼,已不再仅是报告上的数据,而成为我心头沉甸甸的关切。我尝试结合专业知识,写一份关于社区养老服务的调研,虽知微末,亦竭尽所能。每一次调研、每一次思考、每一次发声,都让我更深切体会到,唯有将个人微光融入组织服务国家与人民的宏大事业之中,才能获得最深沉的价值感与最真实的成长。
在民进会史与先贤思想的光辉照耀下,我愈发清晰了自己前行的坐标。历史用无数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国家巨轮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多党合作制度是凝聚民族复兴伟力的最优政治设计。民进前辈们以坚定选择为我们铺就了道路。今天,继承和发扬民进优良传统,最核心的便是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负先贤嘱托,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在民进怀抱里成长,恰如一粒种子在沃土中苏醒、萌发、向着阳光伸展。我深知,自己不过是民进大家庭中一滴小小的水珠,唯有汇入组织奔涌向前的江河,才不致枯竭。我将继续追随前辈们“同心”的足迹,以坚定的信念为舵,以扎实的履职为桨,在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奋斗航程中,努力做一朵激扬的浪花,以平凡之身,续写民进人薪火相传的赤诚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