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禹
一、启蒙:在历史褶皱里触摸民进的温度
目光掠过《周报》《民主》斑驳的扫描件,1945年12月30日的油墨香穿透八十载岁月,裹挟着历史的温度扑面而来。当我以当代参政者的视角重读马叙伦先生“吾侪须努力,前路日光明”的铿锵寄语,恍然惊觉:民进先贤留下的,从来不是凝固在纸页间的铅字与影像,而是一套跨越时空的精神密码。那是重庆谈判时,他们为民主呐喊而彻夜未熄的灯火,在时局动荡中照亮真理的方向;是“下关事件”里,面对暴徒袭击,雷洁琼先生血染衣襟仍死死护住文件的不屈脊梁,用血肉之躯捍卫民主的火种;是《民主》周刊被迫停刊之际,先贤们“笔可夺而志不可夺”的铮铮傲骨,将信念镌刻进时代的丰碑。这些永不褪色的精神印记,早已化作滚烫的原浆,流淌在每位民进会员的血脉之中,成为激励我们接续奋斗的永恒力量。
二、深耕:先贤著作里的精神密码
初入公务员队伍时,我像一只在茫茫职场迷雾中徘徊的雏鸟,每日不过是流程化的完成任务,我从未叩问过这些细碎事务背后的意义,也未曾思索过“人民公仆”四个字承载的千钧重量。直到加入民进,与会员们共读会史典籍,聆听民进先辈们穿越风雨的奋斗故事。马叙伦先生在寒夜中宣告民主理想的坚定,雷洁琼先生在暴行下守护民主火种的不屈,赵朴初先生以宗教仪式为盾牌捍卫着信仰的尊严,那些跨越时空的呐喊与坚守,让我触摸到“立会为公,参政为民”的滚烫初心,这份精神火种,从此成为我丈量工作价值的标尺,践行使命担当的动力源泉。
马叙伦先生在自传《我在六十岁以前》中,以饱蘸血泪的笔触,将五四运动的呐喊、抗战岁月的坚守凝成历史惊雷。那些文字里奔涌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重燃星火。初入偏远山村,蜿蜒泥泞的村道、漏雨的土坯房,还有村民眼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让“扶贫”二字重若千钧。“晴天太阳雨天泥,雪花当粉风当衣”,走访时沾满泥土的裤脚、案头反复修改的帮扶方案、深夜长明的办公室灯光,都成了这段征程的无声见证。当我们翻山越岭叩测土地,当我们逐户核对数据制定计划,才真正读懂,传承先贤精神,就是要把“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化作田间地头的坚实脚印,镌刻在每一个助力群众脱贫的日夜坚守中。
雷洁琼先生以脚步丈量民情、用数据剖析社会的严谨态度,如明灯照亮我初入金融局的工作之路。面对非法集资案件频发、群众焦急讨说法的困境,初出茅庐的我曾如迷航之舟,在维稳压力中手足无措,先生躬身调研的精神成为破局关键。我一头扎进法规政策中梳理风险防控要点,远赴先进地区实地走访取经,将经验转化为可落地的方案,创新开展多形式宣传教育,提升群众防范意识。在涉非案件善后处置中,逐户核对账目、多方协商,只为最大程度挽回群众损失。2018年9月,站在营山县村级金融服务站培训讲台上,我化身“金融卫士”,用鲜活案例与专业知识,向群众剖析非法集资套路。望着台下专注的目光,我深刻意识到,先生的调研精神,正是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为群众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三、践行:新时代的履职答卷
2016年的冬天,我很荣幸的成为一名政协委员,深刻意识到这不仅是一份政治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责任如明灯,照亮我践行“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准则的履职之路。参政议政的征途中,我深入街巷调研城乡环境治理顽疾,提交《关于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的建议》;敏锐捕捉生态保护需求,在公共卫生意识觉醒前提出《关于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建议》。同时参与提案审查,在字斟句酌间为民生建议把好质量关,协助撰写的提案审查报告,凝聚着集体智慧的结晶。民主监督的路上,从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的车间,到营山南北两河整治现场,再到人力资源市场一线,将所见所感化作调研报告,精准回应民生关切。在政协营山县委员会成立六十周年演讲赛场上,我把履职故事融入话语娓娓道来,当大屏展现政协提案与城市发展交叠的影像时,我更加确信:委员的每一次发声,都应连接着百姓的冷暖;每一场演讲,都是对履职初心的深情告白。
2022年,我因工作调整奔赴高坪区,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见证并参与了多党合作履职的创新实践。区政协以精准服务搭建协商新平台,在临江新区高坪管委会设立“有事来协商”议事室。而我们,化身“企业贴心人”,深入厂房车间、项目工地,聚焦企业发展堵点与项目推进难题开展调研。通过“有事来协商”民主议事会,政企面对面交流,已成功破解行政审批、用工保障等数项实际问题,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提案工作也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强劲引擎。围绕临江新区发展,我认真办理《关于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助力临江新区的建议》《关于将临江新区建设成为营商环境高地的建议》等提案,将委员们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政策举措。如今,会展中心拔地而起,营商环境优化方案持续落地,柔性制造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提案的“金点子”正逐步转化为发展“金钥匙”。
结语:继续生长的年轮
站在2025年的时间坐标上回望,民进已走过八十载光辉岁月,而我与民进携手同行的九年,恰似年轮镌刻的成长史诗。这九年里,民进先贤的精神如同树木生长的年轮,一圈又一圈地镌刻在我的成长轨迹中,指引着我在探索与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共振,恰似文明传承的生命密码,它既守护着民主政治的精神原乡,让初心始终纯粹炽热,又在新时代的光合作用下,持续孕育出更富生机的担当力量,滋养着一代代民进人在正道上笃定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