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成果展示 > 正文
 
我的民进故事|十八春秋履职路 银发丹心献余热
(2025-7-24 10:17:00) 来源:

谭红英

    2006年的秋天,在四川省统计局的办公室里,我第一次翻开《民进四川》会刊,指尖轻触“立会为公,参政为民”的刊头语时,窗外的银杏叶正悄然飘落。那时的我不会想到,这个组织,会成为我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在工作退休后依然心系其中。

    一、结缘:从数据到民生叩响民进之门  

    加入民进前,我已在统计战线工作了24年,整日与GDP、CPI等数据为伴,却总觉得少了些直抵人心的温度。直到已成为民进会员的老陈拿着《四川旅游经济开局良好》统计分析报告找到我说:“小谭,你写的文章被民进省委选为参政议政素材了,要不要来听听他们的调研会?”于是,2006年12月,我第一次走进民进四川省直工委四支部的会议室。墙上挂着“爱国、民主、团结、求实”的会训,会员们正为“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当我提到统计数据中农村儿童受教育年限比城市低时,时任支部主委的王教授立刻说:“这就是我们提案的切入点!统计人看数据,更要看数据背后的人。”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从“数据搬运工”到“民生建言者”的大门。

     2011年,我参加省委统战部组织的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在重庆特园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看到民进创始人马叙伦先生“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的遗训,想起自己在基层调研时看到的百姓期盼,突然明白民进人的使命——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起而行之。     

     二、淬炼:从调研到建言的成长之路

     2012年,我承担了民进省委重点课题《加快发展四川现代服务业的对策研究》,为摸清底数,我带着笔记本跑了全省的12个市州。在成都软件园,一家科技企业负责人说:“我们缺的不是资金,是专业人才。”在凉山州的民宿里,彝族老板娘指着账本说:“政府补贴政策好,但不知道怎么申请。”这些鲜活的声音,让我在撰写报告时不再局限于数据堆砌,而是提出“建立服务业人才供需数据库”“简化小微企业政策申报流程”等12条具体建议。这项课题最终获得省委会一等奖,并转化为省政协大会发言提案。

    2014年,彭州石化项目引发环保争议,作为民进四川省委社会专委会副主任,我带领调研组深入工业园区,在隆丰镇的一个坝坝会上,一位大爷紧握我的手说:“我们不是反对建厂,是怕污染了找不到地方说理啊!”这句话久久回荡在我的耳边。回到成都市区后,我查阅了300多份环保纠纷案例,发现鉴定周期长、责任认定难是主要痛点,历时3个月的调研,我撰写提交的《关于完善环境污染纠纷解决机制》提案,不仅获得民进中央参政议政成果二等奖,还成为全国政协会议的党派提案。虽因工作忙未能进京领奖,但当我看到生态环境厅出台了相关政策时,那份欣慰远胜于任何荣誉。     

    三、担当:从双岗建功中的努力坚守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时,我已临近退休,在接到单位“监测消费品市场”的任务后,我第一时间返回岗位,每天不停拨打电话,记录下餐饮企业的营收状况、关注超市的进货价波动。当看到某连锁酒店连续20天零营收的报表时,我联合支部里的经济专家,连夜撰写《四川住宿餐饮业突遇“寒冬”》的分析报告,提出的“发放行业专项消费券”“延长社保缓缴期限”等建议,被纳入省政府“稳增长”政策包。同事们都说:“谭姐快退休了,还这么拼?”我笑答:“民进人不分在职退休,只要百姓有需要,就要把数据变成有用的建议。”

    在支部工作中,我最骄傲的是带出新一批“能写能战”的年轻会员。2018年调研双流军民融合产业时,90后会员小李对军工企业技术转化流程不熟悉,我带着她蹲点车间,记录堵点,由小李主笔提交的《加快双流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获得省委会三等奖,她在支部会上说:“谭姐教我们的不是写报告,是教我们如何让每个数据都带着民生温度。”

    四、余热:从工作退休后的守望初心

    2022年,我正式退休,办公桌上的民进会员手册也陪伴着我回到家。每天打开手机,最先浏览的是“民进四川”公众号,看支部会员在调研中提出的建议被采纳,比自己获奖还高兴。支部新班子邀请我参加新会员座谈会时,我总会带上这些年积累的调研笔记与大家分享,这些“宝贝”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再回四支部,看到支部获得新的荣誉:年轻会员的社情民意信息获得全国政协、民进中央和民进省委、省政协采用,新班子成员获得民进中央奖励……,老领导激动地对我说:“红英啊,支部新班子传承了四支部的优良传统……”那一刻,我忽然看到2006年初入民进的自己——原来民进的精神,就是这样代代相传。

    退休后,我依然定期参加省统计局组织的退休干部学习活动,依然会参加民进支部的活动,依然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积极建言献策。路过彭州时,总要去看看当年调研的村子,看到村口的河水变清了,村民的笑脸多了,就知道曾经的付出在时光里结出了果实。

今年是民进成立80周年,也是我加入这个大家庭的第19个年头。退休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守护的开始——守护民进前辈的热血初心,守护年轻会员的赤诚担当,守护这个组织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的永恒追求。正如我在新会员培训时说的:“民进人一生都在赶考,而答卷,永远写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     

·上一条:我的民进故事|以民进之名,筑梦智能化信息化时代
·下一条:我的民进故事|三江潮涌处 法治逐光行——民进律师的初心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