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因为他们都晓得,这些口号一定给新中国前途带来无限的喜慰……”当民进巴中市委会直属一支部会员陈音竹饱含深情的朗诵声通过“人民日报视界”传向全国,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在声音中苏醒。这正是民进巴中市委会在会史工作主题年中的创新实践——以“声音”为媒,推动会史学习从“静默阅读”走向“声情并茂”,让历史“听得见”,让传承“有温度”。
“三位一体”让宣讲“活”起来
组建独特的“领导班子+老领导+骨干会员”三位一体宣讲团,打造了巴中民进跨越代际的会史交流平台。这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一场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老领导动情回忆巴中民进创立初期的艰辛历程,骨干会员畅谈新时代“双岗建功”履职实践,新会员分享会史学习感悟,形成了“历史-现实-未来”的生动传递链。全年22场分层分类宣讲,覆盖600余人次,让每位会员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会史共鸣”。
“声音档案”让会史“响”起来
突破传统学习模式,巴中民进精心打造“声音里的会史”。主委秦渊创作的诗歌《一路同行》、会员陈音竹的朗诵作品《读了中共“五一”口号以后》等,不仅成为内部学习的鲜活教材,更先后被民进中央网及“人民日报视界”推送转发,实现了从“内部循环”到“破圈传播”的飞跃。这些作品将厚重的历史转化为可听可感的情感冲击,让会史学习真正“声”入人心。
“数字阵地”让传播“潮”起来
线下更会史新文化墙,线上打造会史云课堂。积极开拓线上新阵地,举办“丹青映初心·翰墨颂华章”庆祝民进成立八十周年网络书画展,展出会员书画作品50余幅,浏览量超5000人次;制作《活着》等会史主题短视频8部,创作《1948年的劳动节》《爱你万万岁》等会史主题歌曲,在网络平台火爆出圈。这些兼具创意与内涵的传播形式,吸引了大量年轻会员参与互动,推动会史教育在信息时代焕发新活力。
从深情的朗诵到动人的诗篇,从云端的书画展到刷屏的短视频,巴中民进正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声音名片”和“文化产品”,构筑起一座可听、可看、可感的“立体会史馆”。民进会史不再尘封于纸页,而是融入了新时代的声波与影像,让优良传统与时代心声同频共振,在巴山蜀水间持续回响,奏响了一曲不忘初心、携手同行的时代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