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章
在纪念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格外怀念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四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要奠基人,为推动促成340万川军出川抗日,为伟大的抗战胜利做出杰出贡献的我的姑父张曙时。 我的姑父张曙时和姑母吴均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打从儿童时代起,就常听父辈谈起他们在四川从事地下工作,宣传组织抗日救亡的传奇故事。 我的姑父张曙时于1884年11月出身于江苏省睢宁县,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系辛亥革命元老。他1909年参加同盟会后,便负责南京学生界的宣传工作。1911年武昌首义成功后,为彻底推翻满清封建王朝,他日夜奔忙,积极策动南京起义。他先去江北,策动蒋雁行十三协率部宣告对清独立;继赴徐州,力促张连光举起义旗;后又赶往浦口,组织学生军数百人,会同其他各路起义军围攻南京,一举推翻了南京满清旧政府,成立了新的南京临时政府。1913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对革命力量残酷镇压,张曙时也遭到全国通缉。但他毫不畏惧,非常坚决勇敢地投入反袁斗争。在山东的潍县、沂州和江苏的徐州等地,他组织和发动了多次倒袁暴动。当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时,他又即刻参加,并在李烈均总司令部任秘书。“二次革命” 失败后,他毅然加入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后于1919年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并任中华革命党南京支部长。1921年底出任南京建业大学校长达3年之久,并兼中国国民党南京支部长。1924年1月他光荣出席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国民党“一大” ,使他深受教育,决心作新“三民主义信徒” 。会后,他担任国民党江苏省委常委。他坚决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在新老右派掀起的反动逆流面前,他努力维护国共合作,坚持孙中山的革命政策,与各种背叛革命的行为旗帜鲜明地坚决斗争。 姑父在早年从事革命活动中,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柳亚子等革命志士并与他们结为朋友。臧克家先生著述的《毛主席诗词注释》一书中,在注解《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诗中“饮茶粤海未能忘” 一句时说,此句是指毛泽东不能忘记1925年时与柳亚子、蔡和森、张曙时等友人一起在广州喝茶的情景。受他们的影响,姑父逐步了解并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大革命失败后,姑父进一步看清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的丑陋嘴脸,积极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斗争中来。1927年,姑父积极参加了著名的“八一” 南昌起义,被推选为革命委员会委员,兼任党务委员会主席,为人民军队的创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32年初张曙时被正式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从此,姑父的人生道路和革命征程掀开了更为辉煌灿烂的篇章。此后,他根据党的指示,先在上海从事情报工作,活动于各抗日派别与团体之间。继又前往河北定县说服方振武将军,率部开到张家口,与冯玉祥会合,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促进了全国抗日形势的发展。 我的姑母吴均系四川绵阳市三台县人,因此我的姑父张曙时理所当然地应是绵阳女婿。这也是他长期在四川从事革命和工作的原因之一。1935年初,为了在川东的云阳、万县一带组织武装暴动,开展游击战争,配合长征红军在四川的活动,张曙时又受上海特科的派遣,溯长江而达万县。此时,该地的武装起义已经举行,并遭到失败。他只好赶往重庆,准备相机打通与红军的联系。由于山城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自已又人地两生,原计划难以实现。在挫折之下,张曙时毫不气馁。他认真分析了随着民族矛盾上升而出现的抗日形势,决定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大力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他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想尽各种办法说服动员四川军政上层人士积极投身抗日,另一方面他又努力创办多种宣传抗日救亡的报刊杂志,组织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广泛动员全川民众积极热情地参与到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在全川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热潮,推动促进了340万川军慷慨出川,御侮救亡,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四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奠基人。 做好四川军政上层人士的抗日统战工作,是他工作的重点。他通过同情共产党且与刘湘有交情的在四川军阀中又有影响的傅春吾,给川军总司令、四川省主席刘湘写信,强调四川在将来抗战中的战略地位,劝告他“以抗日为中心的号召,造成四川成为中国抗日政治的中心” ,应“把省政府迁到成都,脱离中央的压迫,与四川各界联络起来,共同保卫四川” 。“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才可得到全国人民的同情与响应” 。刘湘读后十分感谢,并要求以后“常常赐教” 。这封长信促进了刘湘下决心脱离蒋介石的挟制,也使刘湘从中受到抗日宣传的影响。当刘湘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将省政府迁蓉后,张曙时也前往成都,任民本体育专科学校教师,并以这个身份为掩护,进一步积极而有计划地开展对刘湘投身抗日的争取工作。他通过黄子谷(当时的岷江大学教授、中共党员、与刘湘有交往)去找刘湘交谈,针对其感兴趣的问题交换看法,鼓动他转向抗日;又分别给刘湘手下的核心人物做工作,提高他们的认识,再通过这些人去影响刘湘。特别是被刘湘所倚重的郭秉毅被张曙时发展入党后,使这一工作更有成效,逐渐建立起了共产党与刘湘的密切联系。通过这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极具针对性的思想工作后,终于促成刘湘在西安事变后产生了联共抗日的意愿,先后派出叶雨苍、王干清,前往延安与中共商谈合作事项。并于1937年6月,派张斯可、刘亚休在桂林与中共驻桂林代表张云逸,以及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通过三方会谈,达成了《红、桂、川军事协定》,决定三方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在积极主动做好四川军政上层人士抗日统战工作的同时,他又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发展群众运动。他先后积极创办了多种宣传抗月救亡的报刊,组织了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广泛动员全川民众积极热忱地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他利用在校教课的有利条件,经常向学生宣传抗日,鼓励他们投身到挽救民族危亡的伟大潮流中去。他积极发现和培养骨干分子,并依靠这些人先后创办了半月刊《力文社》、《建设晚报》、《妇女周刊》等抗战报刊。张曙时还经常深入下层开展群众运动,培养了一批思想进步、抗日热情高昂的骨干分子,抗日救亡局面空前活跃。为巩固和发展全川的抗日形势,张曙时积极支持四川的抗日学生领袖韩天石等发展建立“成都抗日民族先锋队组织” ,并通过它联系各抗日团体,成立了成都各界救国会。随后,张曙时根据党中央进一步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积极活动于各抗日组织之间,扩大抗日团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曙时组织发动并领导了轰动中外的反对日本在成都设领事馆事件。1936年8月,4个日本人下榻成都骡马市的大川饭店,打算在成都设置领事馆。得知这一消息后,正在四川的中共党员张曙时立即建议四川省主席兼川军总司令刘湘,反对日本在成都设领事馆。经张曙时等多方努力,数千群众聚集在大川饭店,坚决反对日本的领事馆计划。现场发生激烈冲突,两名日本人在混乱中被当场打死,终使日本当局被迫放弃在成都设领事馆的图谋。 1938年11月,中共四川省委扩大会议决定,分别建立川东、川康两个特委,他除任中共川康特委委员外,还兼任统战部长职务。1940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在成都制造了“抢米事件” ,借此逮埔了中共川康特委书记罗世文、川康特委军委委员车耀先等人。对此严重形势早有戒备的邹风平(四川省工委书记)、程子健、张曙时等中共川康特委负责人在处理好应变工作之后,根据党中央“长期埋伏,积蓄力量” 、有计划地疏散、隐蔽共产党员的方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决定疏散董必武、邹风平、张曙时去了延安。从而结束了他近10年的艰苦的地下工作。 张曙时到延安后不久,即担任西北中央局统战部副部长。随后又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法制室主任、中共中央法制委员会委员、华北人民政府监察院副院长等职1950年12月调任四川,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第一任院长、西南政法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张曙时还出席了于1949年9月30日闭幕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全国政协会议,并担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自1955年起,张曙时又从政法战线转回统战工作岗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和四川省政协副主席。1971年3月18日,我的姑父张曙时不幸因病去世,终年87岁。 我的姑父张曙时长期从事党的统战工作和政法工作,他把毕生精力都无私地贡献给了伟大的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 精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格外怀念革命先驱、四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奠基人——我的姑父张曙时。我们将永远发扬他的革命精神,继承他的革命遗志,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