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翃
今年是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70周年,为此,民进中央提前一年举办“民进70年情缘:岁月钩沉”主题征稿活动。鉴于去年也是民进四川省委会成立30周年,我们在落实任务时将两个节点都考虑进去。《通知》下发后,共收到征文52篇,从中遴选7篇上报会中央。
活动虽已结束,但作为活动组织者之一,我觉得心中有很多话想说。
花精力认真解读《通知》精神
仔细阅读《通知》,我觉得应该抓出三个重点:一是这是一个目的和主题都非常明确的征文活动;二是这个专题征文与过去的征文区别很大,它是“从一幅照片切入,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特别强调“亲闻、亲历、亲见”;三是文字要求高、字数要求少(600—800字)。
联想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我们觉得这不是一个落入日常套路的征文活动,是会中央宣传口主动对接主流要求、开门办宣传的一次行动,而对于省市级组织,则是转变文风、扭转常规思维的一次绝好机会。
解析7篇征文入选原因
面对52篇征文,要实现好中选好,必须制定标准。为此我们把文史资料珍贵、写作角度新颖、内涵丰富、故事性强作为选优的四个标准。7篇文章之所以能入选,原因如下:
《锦江花满堪留客》是对一张珍贵照片的考证,这张照片有3人(周建人、叶圣陶、雷洁琼)先后担任民进中央主席、1人为副主席,5人是民进成都市委的负责同志,其中3人(钟树梁、徐天逸、杨佩芳)还是后来省筹委成员,钟树梁、徐天逸还担任过省委主委、副主委。所有看到照片的同志都说这张照片珍贵,但照片成照于何时?为什么能聚在一起?聚会时说了什么?长期以来都是谜底。作者廖宏斌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回答了人们想要的答案。
《风雨中的担当》作者赵爱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自己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作为4个重灾区之一的广元市副市长,如何决策卫生防疫和救援指挥部前移青川的经过。这篇文稿至少有三个特点:“三亲”给人真实感;特殊时段的特别作为,展现了党外实职干部的担当;善于用数据说话。
《温州送别葛老》采用的是“口述”方式。葛志成既是“爱满民进”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所以四川有多篇怀念他平易近人的文章,此文能胜出,主要是选材的角度新颖。葛老把“真爱”奉献给了民进组织和会员,大家也会、也该用“真爱”送他老人家一程。
《邓伟志向钟老鞠躬》的作者康济民是邓伟志看望钟树梁的陪同者之一,此篇文稿能胜出同样是角度取胜。邓、钟两位虽然是民进中央或省委的领导,但他们本质上还是文人。此文记叙的是两位文人如何以文会友、酣畅交谈的情景。字数不多,但给人遐想空间很大。
《六代会闭幕式我向雷老递纸条》的作者杨明辉是民进六大代表,他记叙的是六代会闭幕式自己亲历的一个插曲。从纸条内容被采纳,可以看出民进老领导“善纳群言”的风范。通篇稿子没有“民主”二字,但能让读者感受到“民主”的真谛和魅力。
《每一位老同志记忆里都有一本书》一文记叙的是1999年3月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到川调研,在时任省委主委苟建丽的陪同下,接见并宴请四川民进的两位名誉主委时双方谈话的片段。整个会面言真意切、趣意多多,但康济民选用许主席的“每一位老同志记忆里都有一本书”一话作为此文的标题,给读者启示至少有二:一是牢记前人的努力、不忘长者的奉献既是民进的光荣传统,也是今日民进在薪火相传进程中特别需要坚持和强调的一种风气。二是既然老同志的记忆里“都有一本书”,那就应该好好挖掘、及时整理,联想到4年前民进中央召开“口述会史”工作会,专题部署此项工作,不难理解其深远意义仍然在为薪火相传积淀优质精神食粮。
《我与雷洁琼的贺卡情缘》记叙的是作者与雷洁琼主席长达十多年的贺卡情缘。文很短,但雷老为人真诚(自写贺卡)、为官俭朴(自制信封)、位高但不傲等等优秀品质跃然纸上……无需把民进优良传统高深化、原则化,雷老就是众多民进人自觉践行的杰出代表!
征文过去快一年了,每每打开“民进情缘 岁月钩沉”电子文档,心中除对活动原始创意者的“用心”、7篇作者的“用情”表达敬意的同时,还想对参与征文的众多作者说一句心里话:带着感情写文,文必有情。
把有限的版面留给这7篇文章!毕竟这是7位作者的用心、用情之作!尽管他们完成的是“规定动作”,但文中蕴涵的精气神却是无法以统一的语言和符号诠释的。真心希望您能和我一起,在夜色珊斓时,点开它们,和作者来个无需见面、不用寒暄的精神交流!
仅以此短文纪念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7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