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丹
与书结缘,源于孩童时听到的那些神奇可爱、绚丽缤纷的多彩故事。早在没开始入学前的蒙童时期,每当酷暑来临的季节,晚饭后,一家人便在院坝里纳凉。月明星稀,凉风轻抚,望着深邃高远的夜空,爷爷就开始例行地给我们讲起了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幼小的心灵也就随着那故事的情节一起飞到天上地下、过去和未来…… 与小人书结缘,是我童年一段精彩章节。在我开始入学识字的70年代中期是一个书籍贫乏的年代,但我父亲却有许多积累下来书,其中还有一般小书馆没有的一些中外名著,甚至线装书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我也喜欢去翻翻,但根本无法看懂,但好在还有不少的连环画,如神话《嫦娥奔月》《董永遇仙记》,名著改编的说岳、西游、水浒、三国;还有《铁道游击队》《地雷战》《林海雪原》等,这些小人书是我最好的朋友,它那精美的图画和精彩的故事虽然不能全都懂得,但仍然使我获得了不少知识和乐趣,让我行走于古今中外,遨游于天外星空,使我童年的世界充满了奇幻,变得五彩缤纷。同时,小人书又像是我的启蒙老师,教我潜移默化地从中看到了善恶美丑,懂得了爱憎分明,嫉恶如仇。读书的乐趣,使我在小学高年级之后的时间里,除开爸专为我们姊妹订的《小朋友》《儿童文学》《民间故事》之外,还巴不得把老爸那些装在柜子里(那时没有光鲜的书橱)的书看完。诸如《安徒生童话》《雷锋的故事》,那些年代难得的茅盾选集、巴金选集、沫若选集,《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曾红极一时的《创业史》《红旗谱》《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长篇小说;还有那些唐诗和那几套线装书也翻出来硬啃。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巴黎圣母院》《船长与大卫》,大部头的《战争与和平》。爸自己订的《今古传奇》都拿来看。记得那武侠传奇《春雪瓶》的故事我硬是一个晚上偷着看完。种下了一段时间眼睛极度近视的病因。那些时日里只要稍有空闲就一头钻在书堆里。每当捧起那些新的旧的书籍,就置身于那故事的情景之中。彷佛与那些圣人或英雄当面对话、谈天、交心,与书中主人同喜同悲。我喜欢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大气;喜爱辛弃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气势与“梦回吹角连营”的豪情;喜欢陆游虽“心在天山,身老苍州”,“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深情;感叹诸葛孔明鞠躬尽瘁“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情;喜欢孙悟空的火眼睛睛,嫉恶如仇;喜欢赵云的忠诚勇武;想提着小桔灯探望受苦的病人,想叠一个小纸船寄给天下的妈妈;想到康桥看那雾里的小花,想与席慕容、琼瑶一起读青春喜怒……书中的人物和精彩的情节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吸引着我,如痴如醉。 参加工作后,订书、买书,成了我的一大乐事。除了订阅语文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外,我常年订阅的有《读者》《青年博览》《格言》《散文选刊》等杂志。平时逛街总要到书店、报刊亭看看有无可淘之书,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里的电视成了一个摆设。 古代黄庭坚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面,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近代林语堂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读书既可丰富人的情感,充实人的精神,激发人的性灵,读懂生活的真谛。认真的说,我以为读书就是陶冶,就是历练,就是净化,就是升华!在书的字里行间穿行,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滋润。书读的多了慢慢地便有了收获,初中时我的作文进步很大,老师的批语多是表扬激励。其间我曾经写了一篇名为《牛的品质》的散文,投到《读与写》一下给登了出来,并发了很大一段编者按中高度评价该文极具新意,结尾尤出人意外,别具一格。该文被转发于当时的《红岩少年报》,后又被收集在县教育局和人大社工委编印的纪念第一个教师节的《红烛颂》一书中。工作中因为读书,也会产生一些写作的冲动,曾写有散文如《太蓬揽胜》发于绵阳日报,并收于家乡第一个太蓬旅游节专辑和文学季刊《文脉》;也曾有数篇首诗歌或小说、散文、教学经验或论文分别发于《读与写》《绵阳日报》《文脉》《绵阳民进》《四川民进》。其中《心中的歌献给党》获《四川民进》“同心杯”征文二等奖。 我以与书结缘、以书为友的亲历对我的孩子也有很大的影响,他从小也很喜欢读书、买书,特别是科幻书籍,书堆满了他的书橱书桌以及床头床尾,在他高中语文老师教导下,当年高考语文取得115分好成绩,与四川当年理科状元的语文成绩一样分数。在教学中,也以我与书为伴的经历教育学生,并示范作文影响他们,使每届学生语文成绩得以显著提升,他们中一些学生的文章也曾发过《中学生阅读与写作》《绵阳日报》《绵阳晚报》。在每届书信征文以及作文竞赛中都有学生获奖。在江油市第八届艺术节征文赛中我的学生万觐瑶的作文获得特等奖。我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话,的确是至理名言,我们应该牢牢记住并深深体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