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克霞
再次对熟悉的林德勋老师深入了解,是因为一群特殊的孩子——一群盲人,一群正在学习按摩的盲人,一群学习了按摩正在从事按摩行业的盲人。我们和林老师一起,来到成都郊区,走进这群孩子中间,看到孩子们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养活自己,养活自己的家庭,教会更多的盲人从事按摩自食其力,还能够拥有优越的生活品质,不禁对这群孩子,对林德勋老师肃然起敬。
林德勋老师1989年至今在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从事盲人按摩教育教学工作至今,是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特级教师,获得国家助理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和按摩师考评员资格证书。
在二十七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林德勋老师负责人或主研了十余个课题的研究并顺利结题;自编校本教材2本;十数篇专业文章发表或获奖;指导的班集体先后两次获市“优秀班集体”“直属先进班集体”称号,指导的主题班会获市高中学生主题班会比赛一等奖;指导三名青年教师顺利成长,其中一名教师获成都市“教坛新秀”称号,一名教师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组织的全国视障教育中医推拿专业教师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
林老师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先后承担了学校职教部盲生中职各年级和一年制按摩培训班的《伤科按摩学》《足部按摩学》《内科按摩学》《保健按摩学》《按摩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经络与腧穴学》《中医诊断学》《就业指导》《按摩师职业修养》等学科的教学工作,深深体会到残疾学生家长的疾苦和无奈,他们为了给孩子治疗眼病负债累累,对孩子甚至是自己家庭的未来忧心忡忡,悲观失望,每当这时,林老师总会告诉家长一句话“放心吧,把孩子交给我,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一、创造性使用、编写教材,贴近残疾学生实际
学生由于视力残疾极大地阻碍了他们获得直观、形象、生动的信息,而更多的是依靠听觉、触觉来得到补偿。为了让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按摩技能,林德勋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破统编教材框架,大量补充实用、常用知识,形成了《按摩学基础》《足部按摩学》等校本教材。
在二十几年的按摩临床教学中,为了让视力残疾学生掌握每一种按摩手法的操作方法和动作要领,林老师总是一遍一遍地在每个学生身体上示范,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直到他们学会为止;为了让学生的手法能够不断成熟,要求每一名学生必须在林老师身体上实际操作,一遍、两遍、三遍……林老师的衣服磨破了,身体上的伤痕也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冬季,为了检查学生的按摩手法,在曾经没有空调的按摩室里,林老师也要脱下厚厚的外套,趴在按摩床上一边体会学生的手法,一边不断地纠正学生的动作要领,每集中检查一次学生的手法,总会感冒一次。时间长了,学生们也发现了这个“规律”,他们常常关心道:“老师,您把外套穿上吧,我们做的时候多用点力就行了。”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林老师常年坚持下午课后到按摩室督促、指导学生练习按摩手法。
为了让学生能牢固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一边教学,一边根据学生实际编写了《伤科按摩学》《中医基础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伤科疾病误诊误治》等学科的练习题,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提高实践能力。
林老师根据盲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分层分类和个别化教育,积极开展家校、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水平受到了师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所教毕业的近700名学生实现了100%就业,多数学生凭借自己的双手自主创业走上了小康之路,一部分学生还带动下岗工人和社区居民实现了再就业,不少学生的营业年产值达到数百万元。如:成都市的魏国涛、范丕松、赵顷、刘光宇、田永忠、峨眉山市的台秀川、乐山市的韩晓蓉、绵阳市的何志绪、宜宾市的彭玉龙、泸州市的先礼法、德阳市的张辉勇、眉山市的邓宁西、南充市的向明见等等。不少学生走上了省、市、县级盲人协会的领导岗位。每当学生们向林老师汇报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时,林老师总是那么自豪和骄傲;每当学生们发自内心地说“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是你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改变了命运”时,林老师又是那么欣慰。是的,看到他们通过学习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林老师觉得自己的这些付出是值得的。
二、以父爱之心去关心、爱护、严格要求残疾学生
从1989年至今,林德勋老师担任了盲中职各班及一年制按摩培训班的班主任工作24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林老师所带班级多数是高年级的残疾学生,在班级体的管理中一直坚持“学生自治为主,班主任指导为辅的”工作思路。注重培养残疾学生的自治、自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有一些残疾孩子由于家庭的各种原因,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健康。对于这些孩子,更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怀和爱护。有一名盲生叫董翼,林老师刚接手班主任的时候,发现该生学习自觉性比较高,也热心班级工作,是学校学生会和班级的干部,有较强的自律性。但是他不住校,而是凭着自己仅有的一点视力坐公共汽车上下学,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差不多要两小时,这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林老师与他个别谈话,想了解一些情况,摸清原因。但几次谈话,他不是默不作声,就是说自己喜欢,还可以锻炼身体。但是在和他谈话的过程中,林老师敏锐地感到一定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隐情,后来通过他以前的班主任了解到可能与家庭有关。林老师及时进行了家访。原来他的家境较为困难,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母子俩相依为命,加之母亲下岗,家庭没有其它的收入,经济的拮据已无力支撑更多的开支。了解这些情况后林老师及时向学校德育处做了汇报,并为董翼同学争取到了困难助学金,第二学期他终于高高兴兴地住进了学生宿舍,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2001年,董翼同学获得了成都市教育局“直属优秀学生干部”的光荣称号。
林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在心态上与学生们平起平坐。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学生,学生就会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教育。张玲同学,是从外省盲校转入学校按摩职业高中班的学生,她学习成绩优秀,每次考试在班级中都名列前茅。但是该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纪律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因此到学校后非常不适应学校的管理制度,时常发牢骚,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一定的抵触心理。鉴于这种情况,一学期后,林老师有意识地让她担当了班委的工作,想以此来增加她的责任意识,并发挥她学习方面的长处带动全班同学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林老师的目的在短时间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半学期过后,虽经多方面的帮助,该生的不足又显现出来,不断有任课老师向我反应她的各种问题,经多次谈话后收效甚微,甚至向老师提出了辞职,并写好了退学申请。林老师又及时和她父母取得联系,多次与她谈话,肯定她的优点,同时也真诚的指出她存在的问题,而且相信她经过自己的努力这些不足是一定能克服的,经过努力她打消了退学的念头。从此以后,林老师经常给她发短信肯定她的进步,每年她生日的时候给她写一封信,在信中提出殷切期望。几年下来,张玲同学凭着自己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当她刚离开学校的时候给林老师发了条短信:“林老师我知道我是您所有学生中最调皮、最不听话的一个,感谢您对我的帮助,向您说一声对不起”。 看着这条短信林老师哽咽了,也许这句话他等了很久,自己的努力没有付之东流,但是更让人高兴的是张玲同学渐渐成熟了。
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林老师总是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帮助残疾学生,学生也把我当成知心朋友,在同学们心目中,林老师是他们的挚友,是他们成长路中的年长伴随者。“后进生”往往抱着“无所谓” 态度,但是他们身上往往有一些不被人注意的闪光点,有的在某些方面还有一定的特长。林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找准入手的角度,以便拿到开启他们的心灵、矫正他们行为的金钥匙。曹伦同学下午上课经常迟到,给老师的教学和班级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鉴于这种情况,林老师和他谈话后了解到他有午睡的习惯,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林老师每天下午上课前10分钟准时到他的寝室叫醒他。有一天早自习,林老师刚踏进教室,他走到林老师跟前说:“林老师,你中午不要叫我了,我中午不午睡了。”林老师听了为之一振,马上说:“你不用这样,其实午休是一个好习惯,可以保证下午的学习有充足的精力。”“谢谢你,林老师。”自此以后,曹伦同学下午上课几乎就没有再迟到了。通过观察,林老师发现曹伦同学对音乐非常热爱,能弹一手好的吉它,林老师虽然对音乐比较陌生,但是开始有意识地多看多听有关音乐方面的资料,利用课后的时间和他交流,通过这种交流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和信任。在接下来的班级管理中,林老师又安排他策划、主持主题班会,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主题班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很多学生由于视力缺陷,时常表现出悲观、消极,对生活失去信心,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虚无缥缈。为了增强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林老师总是经常给他们讲滕伟民(盲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夏荣强(盲人,美国海德里盲校中国分校校长)、洪学兵(盲人,北京西直门按摩医院副主任医师)等等残疾人的先进事迹,让他认识到虽然视力残疾,但还是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贡献,找到自己的事业;同时也给他们讲述我校毕业学生如张华、孙耀明、唐月英等校友的事迹,他们用所学的按摩技能,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在为患者解除病痛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们逐渐走出了阴霾,全身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林德勋老师所带班级的学生先后有8名同学获得了成都市“三好学生”、成都市“优秀学生干部”和成都市“直属三好学生”、成都市“直属优秀学生干部”的光荣称号,初2001届班获得“成都市优秀班级体”的光荣称号,高2010届班集体获得“成都市直属优秀班级体”的光荣称号,2004年指导的主题班会“挑战自我,不断前进”在成都市高中学生主题班会比赛中获一等奖,有8名学生分别考入了长春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进一步深造。
三、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加强按摩专业学科建设
2007年2月,林德勋老师担任学校职教部盲职业教育教研组组长工作,以市场的需求为中心,加强按摩专业学科建设;狠抓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不断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为学生融入主流社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学校按摩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内容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临床课、专业实习(见习)课四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学生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心理健康、保健按摩、就业指导、中医外治学、职业修养、信息技术、中医英语等课程。通过课程的调整,使学校按摩职业教育更加的切合市场的需求,毕业的的学生竞争力明显增强,受到用人单位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制定了《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职教部按摩专业学生练功管理制度》:提出了“一天两练、专人考勤、老师辅导”的原则措施,把平时练功的成绩和专业临床课的结业成绩挂钩(20%);制定了《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职教部按摩专业学生补考制度》:强调文化、理论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理论课学习”的趋势;制定了《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按摩专业实习管理制度》、《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按摩专业学生实习守则》;2009年组织申请成立了“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实现了毕业学生“双证书”(即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重视团队建设,加强学科导向,组织编写了《按摩学基础》《足部按摩学》《伤科按摩学》病案集、《伤科按摩学》误诊误治病案、《中药与方剂》增补经方、《中药与方剂》方歌集选、《中药与方剂》保健药酒、《经络与腧穴》穴名释义、《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现代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练习、《中医诊断学》证候鉴别、《中药学》横向总结等等。通过这些校本教材和讲义的开发、总结,丰富了学科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从原来的“一本书、一个本、一支笔、一块黑板、一张口”的境地,逐渐过渡到现在注重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在已经制作、收集了集音频、图像、视频、文字为一体的教学资源约40GB,既满足了低视生“看”的需要也满足了全盲生“听”的要求,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实现了盲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性”考试,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盲生考试的难题,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
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主题活动一览表
上学期 |
下学期 |
时间 |
主题活动 |
时间 |
主题活动 |
九月 |
1、《医学生宣誓》
2、新一届按摩协会成立 |
三月 |
《学雷锋活动》 |
十月 |
《一帮一结对子》 |
四月 |
《老校友讲故事》 |
十一月 |
《老校友讲故事》 |
四月初-六月初 |
《今天我值班》 |
十二月 |
《今天我值班》 |
六月 |
《明日之星比赛》 |
九月-元月 |
《练功活动》 |
二月-六月 |
《练功活动》 |
按摩临床实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实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过程。 近十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学校按摩专业一直没有实习基地,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2009年建立了学校按摩专业实习基地。目前中职一年级、中职二年级每学年会安排一次10天左右的见习,中职三年级和培训班学生的实习也安排在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过程中每名学生都有专门的带习老师指导,保证了他们在实习中专业技能有较大提高。
2008年、2009年、2010年、2012年、2014年所带教研组获得学校优秀教研组的称号。
四、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成果显著可操作性强
1997年——2000年,作为主研人员,完成国家级课题《城市盲聋哑学校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子课题的研究工作;2000年——2002年,作为主研人员,完成校级课题《成都市盲聋哑学校按摩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任务,并顺利结题;2003年——2005年,参加国家级课题《盲兼其他残疾少年儿童的教育》的科研工作,并担任其子课题《盲兼其他残疾少年儿童的职业教育》的主研工作,设计了“多重残疾盲童(盲兼其它残疾)职业技能评估表”的评估标准;2006年9月~2007年10月,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省级课题《适应盲、聋学生发展的课程调整与开发研究》的子课题《盲生发展及发展需要的研究》,并顺利结题;2009年3月-2010年4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校级课题“e-motion在盲校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得学校优秀课题奖;2010年3月-2010年10月,作为主研人员,完成校级课题《盲人中等职业教育融合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工作;2010年6月,编写的校本教材《按摩学基础》获学校首届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二等奖;2012年10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为期2年的成都市名师课题《盲校按摩专业课外活动实践研究》工作;2013年2月,作为主研人员参加了校级小专题《《盲中职学生就业现状调查》的研究;2013年3月,作为主研人员参加了《构建融合式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与研究》;2015年4月-2015年10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校级课题《盲生按摩专业的融合式教育模式研究》;2015年4月-2016年4月,作为主研人员,承担校级课题《盲生专业技能梯度式培养模式研究》。
五、拓展大龄盲人就业渠道,抓好按摩培训工作
为了解决大龄盲人的就业问题,提高他们的生存、生活质量,各级残联非常重视盲人的职业培训,多次与学校合作开展针对盲人的按摩职业培训。通过培训,他们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掌握了一技之长,走上了工作岗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2009年5月-11月,组织、实施成都市金牛区残联残疾人按摩培训(20人)工作,所有学员顺利结业并取得中级按摩师的国家执业资格证书。
2012年6月-8月,组织、实施四川省残联盲人按摩培训(45人)工作,所有学员顺利结业并取得中级按摩师的国家执业资格证书。
2014年7月-2015年1月,组织、实施成都市青羊区残联盲人按摩培训(14人)工作,所有学员顺利结业并取得中级按摩师的国家执业资格证书。
六、提高盲人按摩技能,指导盲医考、竞赛工作
2009年,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制定、颁布了《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2010年开始,每年9月进行一次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通过综合笔试考试和实践技能考试的考生取得医疗按摩合格证和从医资格。目前四川省取得合格证的近100名医疗按摩人员中有超过半数都是学校中医康复保健(盲人按摩)专业的学生,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从2010年开始,林德勋老师连续6次参加到四川省盲医考的考务工作当中,特别是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四川省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在学校进行,林老师编写了考务秩序册,对考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对考生进行了考前培训,保证了整个工作的顺利完成。
2009年,学生谢继承、胡伟、尹胜涛等参加成都市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获盲人保健按摩项目一等奖。
2014年11月,指导学生肖道阳、伍超参加四川省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获保健按摩师(盲人保健按摩)项目第六名和第八名的好成绩。
林德勋老师,用自己全身心的爱和专业特长,成为盲生的眼睛,照亮了他们学习的道路,照亮了他们生存的道路,照亮了他们自强自尊的道路,照亮了他们成为社会精灵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