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宏斌

圆梦巴塘
王家全,成都双流优秀教师,从教几十年,桃李满天下。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甘孜州巴塘县急缺教师。 和大多数人一样,王家全心中的雪域是一片净土,那里的孩子们就如盛开的格桑花,生活的安宁而又幸福。知道孩子们那里需要教师,王家全有些坐不住了,“我可以去援藏,帮助那些孩子吗?”这个念头当即就萌生在他的脑海里。 可当他将这个想法告知家人和朋友后,得到的是质疑和不解。相伴几十年的妻子说:“老爸今年90岁了,儿子马上就要高考,你不想要这个家了?”儿子关心道:“你都50多了,颈椎又有病,真是在拿生命开玩笑!”朋友劝说他:“那里高寒缺氧、对心脏又影响,还有包虫病,一旦感染上了,后果不堪设想!” 家人和朋友的关心,让王家全深受感动。但他援藏的热情没有丝毫减弱,他加紧收集有关藏区生活的资料,坚持练习“八段锦”、“24式太极拳”,更加细致全面地进行准备。 天有不测风云,支持王家全去藏区的父亲在2015年 7月去世了。料理完后事,噙着悲痛的眼泪,王家全说服了家人,正式递交了援藏申请。8月28日,全家人为他饯行,岳父拄着拐棍鼓励他:“王家全去巴塘援藏,于国家、民族、子孙都有重要影响。我感到荣耀,我们都要支持!”带着全家人的祝福,51岁的王家全前往巴塘,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用勇敢坚守援藏事业
从成都到巴塘,先要乘飞机到稻城亚丁机场,下飞机后到巴塘还要转三、四个小时的汽车,途中更是要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海子山、兔儿山,雨季、冬季走这条线路,都是在拿生命冒险。在川西平原的和风细雨中生活了几十年的王家全,乍到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有些心慌,剧烈的颠簸和高原稀薄的空气更是让他头痛、气喘。 对藏区的孩子的爱,是王家全客服一切困难的原动力。休整客服高原反应之后,王家全怀着百分百的热情开始了工作。要教好学生,首先就要了解孩子和家长。王家全了解到,他教的两个班一共89人,住在县城的只有16人,其余的散布在方圆两三百里内,不少学生一个学期才回家一次。这些孩子的家长文化素质也普遍不高,有一半从来都没读过书!怎样才能教好这些孩子?王家全心生焦虑。 面对困难,王家全的选择是用真爱支教,用勤奋来战胜困难。从正式开始工作的第一天起,他每天6点钟起床,哪怕风雪交加、滴水成冰,也要提前走进教室,迎接孩子们的到来。 为了培养孩子在家里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王家全先后家访了红军烈士陵园旁边的刘益西拉姆、一百多公里之外海子山上的次邓珠等的多个学生。藏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在内地很容易的家访,在巴塘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对此王家全说:“因为学生们分散,路途遥远,许多当地教师不去家访,但我为了不放弃任何一名孩子,我一定要去家访的,党和政府花了巨大的努力,把孩子们集中在一起念书,我们决不能放弃一个孩子,否则对不起藏区的百姓。” 有一次,王家全到海子山家访,光是租车费就自掏了四百元,但王家全认为值得。因为他收获了藏族家长的友谊和信任,收获了藏族孩子的希望,让藏族家庭感受到了来自双流的关爱和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王家全头天晚上听到的是念经声,第二天早上就有了读书声,家长端着洗脸水到他的床头高兴地对说,“老师孩子们变了,过去他们在家里从来不读书,今天早早地两兄妹就起来读书了。”王家全把这段经历写进了日记《一次家访改变了两兄妹》。还有一次,王家全骑摩托车到鹦哥嘴家访,鹦哥嘴地势险要,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处在悬崖绝壁,乱石翻滚的峡谷中,阴森恐怖,一来一回着实考验人的胆识。到了冬天,因路途远需要留宿在藏家,晚上气温降到零下20来度,王家全冷得戴着帽子和口罩睡觉…… 通过一次次的家访,王家全帮助藏族家长改进了家庭教育理念、教给了他们科学的教子方法,改变了藏区学生在家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在王家全的努力下,他任教的两个班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半个学期,学生就从3个及格进步到24人及格;期末考试,孩子们的作文从只能写300字左右提高到600字,两个班的分数分列全校第一第二。为了鼓励孩子们继续努力,他花3000多元买了《中国成语故事》等书籍来奖励进步最快孩子。这种用奖励取代赠送的做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尊、自信,让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加自觉的学习。 学校校长扎西次仁校长代表家长和孩子,为他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巴塘县委、政府充分肯定他的工作,任命他为巴塘中学副校长。
《援藏日记》传递爱心
在藏区的工作中,王家全抽出时间,用自己的笔写下了10多万字的《援藏日记》。日记中记录了他这一年工作里的点点滴滴,浓缩了他对藏区教育的经验和思考。 这份《援藏日记》饱含王家全对藏区、对孩子的真情,其中几篇文章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腾讯网》、《中国网》、《甘孜日报》等多家媒体刊载,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应,让读到它的人深受冲击和感染。 有读者给他写去一千多字的鼓励信,对他的经历表示钦佩和鼓励;有读者鼓励他坚持写下去,一定要出版一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藏区教育、投身藏区教育。双流区统战部、宣传部更是表示,要出资出版《援藏日记》,对王家全的事迹进行更为广泛的宣传。 作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王家全的事迹也让会员们很是感叹。“看完王帅哥的《援藏日记》,朴实、真情、细腻、感动、流泪。民进有你这样的会员我感到自豪。请继续写好《援藏日记》,留下民进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 “拜读了王老师的《援藏日记》,你记录的不仅是经历,更是人精神的闪光。人走过一段日子后,都应像你一样,回头来看看自己,好让灵魂跟上。真不愧为灵魂的工程师!我在你的故事里和你相会,你用你感人的经历和美好的心灵,让我回看了自己,细细斟酌了人生。人生一辈子,真的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看你和谁在一起。读你的这番经历,就如同在和一个至人对话。” 《援藏日记》已经在四川民进网站上全文刊登,王家全的事迹也将通过更多的渠道让更多的人得知,最终让这份爱心得到传递,让更多的人投身到藏区教育事业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