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沙龙 > 闲话杂谈 > 正文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16-9-7 10:30:00) 来源:绵阳

何朝刚

近日,绵阳四中的八六级毕业生邀请我和其他当年任教老师,在半岛兰湾举行了师生联谊会,学生们向老师献上鲜花和羊绒哈达,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把我带入当年桃李园中,想起他们金色的童年。

在开元酒店北山中学七四级的师生联谊会上,红色烫金的《邀请函》,散文般深情邀请的诚挚话语,学生代表抒情诗一样的感恩致辞,使我热泪盈眶。现在已经是教师的学生李宁和柏燕,合唱的一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让我感受到了他们艰难成长的心路,也把我的思绪引回到1955年读小学五年级时,对敬爱的校长——袁兴翔(教过我们音乐、自然、美术等课的优秀教师)的回忆,从而更使我回忆到曾经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

在第三十二个教师节前,我竟两次参加师生联谊会,重温往昔“教学相长”的难忘岁月,见到曾经教过的许多学生,使我感到欣慰和幸福。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今法定的“教师节”已日益淡漠冷落,但是我当年教过的这些学生还如此“尊师重教”,情深似海,令我感动。我已是古稀之年的退休教师。面对两届学生的童贞未泯、热情似火,我又岂能忘记五十多年前,曾呕心沥血教我成长,并引领我走上教师生涯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优美旋律,至今一直在我耳边萦绕,并在我的内心引起强烈共鸣。思绪起伏翻腾,往事历历在目,老师的教诲犹在耳

其中我特别难忘的是袁兴翔老师。特别怀念他,不仅是因为小学毕业时他把我保送到“绵阳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前身为“育德中学”)读书;也不是因为他的敦厚温和,多才多艺,时任忠兴镇中心小学校长;更不因为我们又先后在绵阳县城乡中小学不同岗位上,从事教书育人近三十年的教谊。而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师范性”,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和朴实无华,“润物无声”的“榜样性”,一直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一生的成长。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能惊天动地。”(歌词)

记得61年前,我和期待开学的小学生们像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在忠兴镇边芙蓉溪畔玩耍。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自行车铃声。我们连忙闪开,七嘴八舌地呼喊:“洋马马!洋马马来啰!”欢跃着一路追随。骑车人灰西裤扎着白衬衫,车架上带着行李,二十岁上下,敦实而又面带微笑。

两天后的开学典礼上,看到那个骑车人坐在台上。“洋马马!”“新老师!”台下一阵骚动。通过介绍,才知道这位新老师是上级派来的校长叫袁兴翔!在欢快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中,袁校长平静地挥挥手,肤色略黑的脸上洋溢着和善的微笑,他亲切地教导我们:“要牢记并做到“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还一定要好好学习,遵守纪律……你们是新中国未来的主人!”

这位袁老师不但要当校长,还要上课,而且能上好多种课程。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都成了乐趣。”(歌词)

上自然课了,进来的是袁老师,讲的是“导体”。上课时,他没有先说理论。而是出示一块木板,上面两排明晃晃的图钉,每组图钉下连压着小木棍、小竹棍、棉线、洋钉、铁丝、铜丝等,每组上面分别联有一颗手电筒灯泡。他拿出两对卡好的手电筒电池作电源。分别逐一演示与各组联通。结果是有的灯泡不亮,有的亮了。再叫同学上去辨识,“亮”和“不亮”的各是些什么联结物。然后才讲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并提示大家,如果今后有电了,用电时的注意事项……后来我读师范当教师了,才知道这是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而理、化、生学科都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得出科学结论。

上音乐课了,上课的还是袁老师。“袁校长还会教音乐?”有人惊奇地小声说。袁校长拿起身边的二胡,琴筒蛇皮上,是一组钢丝弹簧做琴码。他娴熟地拉起了名曲《光明行》。强烈共鸣的优美琴音,使我们如闻仙乐,无比振奋、激动。雅雀无声中,有一位女生小声说:“嘿!袁校长还会扯贤(弦)子哩!”拉过几首刘天华的二胡曲后,袁老师说这是民族乐器,叫“二胡”,然后就教我们作发声练习,教唱新歌。真奇怪,大家一节课就都学会了。

再次上音乐课,袁老师教我们练发声、学视唱,听节奏。有人又急于学新歌。袁老师说:莫着急,音乐分声乐,理乐和器乐,唱歌就属“声乐”,发声练习最基础,也最重要……有一堂课,袁老师带来一件浅“偷油婆”色、明光闪亮的乐器,拉起了《歌唱祖国》,乐音优美得我们瞪着眼,张大嘴,惊羡无比。“袁老师这么得行!咋个啥都会,啥都精?”下课了,大家围着他,问他这个叫啥名堂?有人说“歪握铃”(viwolin)!,有人说“小提琴”。争执不休,袁校长一脸高兴,却笑而不答,真是玄妙神秘高深莫测啊!

再下一节课,袁老师笑着说:“告诉大家谜底吧!两种说法都对,前者是英语,后者是中国叫法。不过小提琴是西洋乐器,来自欧洲。与民族乐器二胡等都属于弦乐,你们看这就是琴弦。”接着又介绍了乐器主要分类为吹奏乐、弦乐、打击乐、键盘乐等。“我教你们唱歌时,弹奏的风琴就是键盘乐!”又回过头去,指着音乐室正中他画的一幅图案说:“这叫做‘古琴’,是目前我国一般音乐会的主题台徽装饰,古琴也属民族乐器——弦乐!”

以前的音乐老师一两个月才教一支新歌,让我们反复唱,大家早没了兴趣。袁校长上音乐课,一节课一首新歌,我们可开心啦!他又组织学校搞音乐会,排练演出气势雄伟的《黄河大合唱》,配合农业合作化运动排唱了《生产大合唱》。课余时间,袁校长还在操场里教我们舞蹈《高高的太子山》。他腰上绑着琴筒,我们伴着二胡的琴音起舞。他有时停下来,示范指导我们的动作,此时二胡琴杆,也随着他的身姿晃动跳跃……面对此景,我们都乐开了花,像麦田中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一样明朗灿烂!

练的歌多了,节目也多了,逢场天袁校长就带领我们部分师生,在忠兴场镇的街道上向群众宣传“一化三改造”。

袁校长的音乐课内容丰富多彩。他给我们讲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民间艺人瞎子阿炳和外国音乐家贝多芬、肖邦的故事;还有听手摇留声机唱片,和他的自拉自演自奏自唱。这种别开生面的教学名曰“音乐欣赏课”。

袁校长还教我们美术课。他的教学可不是“小黑板旅行”,而是边讲边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由简到繁地现场作画。我记得有一堂主题为《美丽的春天》的美术课。他从春天的自然景色发问,学生作答后,大黑板上先后出现了蓝天、白云、大树、鲜花、绿草、河水、水面的白鸭。“可是没有人呀!”于是又画出同学们喜欢的洋房、公路、汽车,天上画的小鸟,还画出一个庞然大物:长圆形、两头尖,后部有个“鱼尾巴”,这是什么呢?飞艇!很大,肚子里有座位,可坐很多人呢!“这样的画面美不美?”大家齐声回答:“美!”“同学们,今天的苏联老大哥,已经是这样了。我们要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你们要好好学习,要有理想、有信心!街上的标语不是写着‘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吗?一定要记住:美丽的明天要靠你们来建设!”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歌词)

后来我读中学了,读师范了,还在返校的途中两次路遇到袁校长,他仍然骑着那辆绿色的“生产牌”自行车,听说已调到魏城中学教物理。后来,我在北小教书,袁校长又调到实验小学教书。我们南北相望,共育桃李。六十年代中期,城关小教迎国庆排练大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袁老师任总指挥,我朗诵联词。他还是像十年前一样,一丝不苟地指导我的发音、语调和动作。

八十年代末,作为老党员的袁兴翔老师调到绵阳电影院任副经理。我任教的绵阳四中离他很近,电影院又成了我接受他多种教育的课堂。

现已年届八旬的袁校长和夫人古代纯老师,以及张崇朴、胡克琪二位特级教师,都是当年绵阳的一流教师,也都是我的老师和朋友。我这个当年的学生受他们的影响,走上当教师的人生之路,与他们并肩战斗在教育战线,在他们身边接受继续教育,这是我最值得自豪的事情。

在师生联谊或其他形式的表达中,我教过的学生们忘不了我。我也一辈子感恩袁校长以及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们,还有那些与我一道工作过的亦师亦友的蒋安中、张国筠、陈秧,苏平和张仁诚老师等等。因为在他们的榜样示范教育之中,我“长大后终于成了他们”。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歌词)

此时,我更加牢记“科教兴国,实干兴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教导,以及“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甘作人梯”“乐为红烛”的豪迈誓言。

我如今七十多岁了,从教四十多年,从小学教到大学的课程,我最铭记和共鸣的是“爱满天下”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话:“先生之最大的快乐在于培养出了超过自己的学生!”

·上一条:难以割舍的宠物情
·下一条:每一根稻草都是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