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沙龙 > 闲话杂谈 > 正文
 
李白与宗瑛:举案齐眉的神仙伴侣
(2017-6-15 15:14:00) 来源:绵阳

  陈和平

 

唐天宝8年(749),李白办完第二任妻子刘氏的后事后,想到自己奉诏进京路过河南梁园时,曾求助过拜自己为师的宗璟。宗璟因遭家庭变故,从小丧父失母,与姐姐宗瑛相依为命。不知道现在过得怎样?待字闺中的宗瑛嫁出去没有?宗璟曾慷慨解囊帮助过自己,怎么也得去亲自登门致谢。于是天宝9年初夏,李白把子女托付给亲友,前往河南梁园(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千金买壁传佳话

 

 宗璟接到消息,早就在梁园备下酒席,殷勤接待远道而来的李白。两人借着离情别绪,谈古论今,谈诗论文,不知不觉都喝高了。李白心潮起伏,想自己两次出入京城,游览江南云楚,空有满怀抱负,至今一事无成,“沈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千愁万绪之中,饱酣浓墨,在墙壁上信手写下千古绝唱《梁园吟》。这首34230字的古风,从“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开始,到“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结束,表达了自己虽然历经挫折,但是古往今来,信陵君的坟地也被耕种,梁王的宫殿也不见了,山月照荒城,歌舞散卞水,“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明天日出东山,我照样要去奋斗。这首诗浮想联翩,豪情万丈,那一手不输于张旭的狂草书法,也令人叹为观止。

 第二天早上,醉酒的李白还在酣睡,墙壁上的《梁园吟》就被宗瑛看见了。她被李白的才气深深震撼,心中怦然一动,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只是自己的家庭变故太大了,不知立志匡扶救国的李白,看不看得上自己?还是先与弟弟商量了再说吧。要紧的是,这梁园以及这墙壁的产权,都是附近庙宇的,我得先把这《梁园吟》买下来。于是她拿出私房钱一千两黄金,找到庙宇管事的,又寻了个中人,把这块墙壁买了下来。她想,即使不能和心上人喜结连理比翼齐飞,将来这墙壁,也能给自己留下念想。

 宗瑛的惊人之举,成为中国成语中的典故:千金买壁。可惜的是,几年后这块价值连城的诗墙,毁于“安史之乱”中睢阳保卫战。

 宗瑛担忧李白看不上自己,是有缘由的。她的祖父宗楚客是武则天的侄儿,唐高宗时中进士,武后当政累迁户部侍郎。后被举报奸赃罪流放岭南,一年后被召回。神功元年(697)首任宰相。但因与武懿宗不和,建造府第过于奢华,又被贬为播州司马。长安4年召回,再任宰相。但因聘邵王之女违制,又被贬为原州都督。唐中宗返政后,封宗楚客为郢国公,官至兵部尚书,成为韦后的心腹。在与太子李重俊的宫廷斗争中,与武三思和韦后结成死党。他说:“当年在我地位卑贱时,做梦都想得到宰相一职。但如今得到之后,我并不因此而满足。有朝一日我若能当上天子,哪怕只是一天,我也就满足了。”正是这种野心的驱使,他亲自带兵三千,把守在太极殿前,与太子李重俊拼死相斗。太子兵败,逃进终南山,宗楚客又派兵进山追杀,生擒太子李重俊,并奏报韦后。得韦后旨令,他派手下斩断太子身首。此事之后,宗楚客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第三次当上宰相。景龙2年(708)中宗诏突厥娑葛为金河郡王。部下阙啜忠节私自贿赂宗楚客,想阻挡此事,引起娑葛率军侵犯边境。监察御史崔琬揭发宗楚客贪贿引起祸乱,请求中宗严惩。但宗楚客势力太大,中宗也不敢追究,反请他喝酒,结为兄弟,以化解矛盾。正当宗楚客在韦后支持下,狼狈为奸,把持朝政,并向最高权力宝座攀爬时,景龙4年(710),风云突变,李隆基领兵诛杀韦后,作为韦后的死党宗楚客及其兄宗秦客等党羽,也被全部诛杀。李隆基登上皇位,是为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宗家的仅存后人为了避祸,从山西永济搬到河南。可见,这宗楚客的政治名声当时是多么臭。

 祖辈的大起大落,使宗璟宗瑛从小失去家庭关爱,性情孤僻,自我封闭,很少与人交往。但是宗瑛才貌双全,又常有人登门提亲,使宗瑛不堪烦扰。于是宗瑛写个“三不嫁”贴在门前,对上门提亲者予以回绝:一不嫁庸碌之辈,二不嫁势利之徒,三不嫁伪君子。吓得许多人知难而退。这样耽误下来,到李白此次来梁园,宗瑛已经30岁了。今天来了意中人,自己应该怎么办呢?

 

    高山流水结良缘

 

 夜深人静,宗瑛心情平静下来,依窗弹奏了一首古曲《秋夜月》。正沉浸在琴声中,她突然听见客厅传来哭声。前去看时,原来是弟弟和李白闻声伤感,正相对而泣。宗璟立即给李白介绍了姐姐。李白连忙施礼,抬头细看,果然是大家闺秀,冰清玉洁,爱慕钦佩之心油然而生。宗瑛原有许身之意,今见李白仙风道骨,器宇轩昂,举止有礼,真乃世人传说中的“谪仙”也,更加春心萌动。想到此,宗瑛脸上飞来红晕,心里乱跳,道了一声万福便转身离去。

 李白呆看着宗瑛走进闺楼,久未触动的情愫悄然而至。但自己50岁了,结过两次婚,还有三个子女。除了名声一无所有。她还是好友加徒弟的姐姐,合适吗?人家可是名门之后,黄花之身。一辈子活得潇潇洒洒,遇事无所畏惧的李白,此时却无比纠结起来。

 次日晚上,李白在客房辗转反则,难以入眠。他拿出古琴,弹奏了一首《流水》。一曲终了,闺楼也传来优雅的琴声,那是附和他的《流水》的另一首名曲《高山流水》。李白心有灵犀,待小姐奏完,自己又弹奏一首《凤凰飞舞》。正当李白陶醉在旋律中时,门被轻轻推开,满含泪水的宗瑛走了进来。

 这真是高山有意,流水传情。李白与宗瑛从心生爱慕到直接见面,从述说弹琴到倾述人生,表达了相思之情。夜漫漫,情切切,意绵绵。一段千里姻缘,几曲高山流水,成就了这千古佳话。

 第二天宗璟设席,请族长作证,正式为姐姐向李白提媒。李白哪里能够直接答应呢?自然要谦虚几句。他说自己一生漂泊,又有子女拖累,恐怕会委屈小姐的千金之躯,还是从长计议吧。

 宗璟急了,说:“你再不答应,我姐姐明天就要出家为尼了。”

 族长也劝:“李翰林呀,我看你们,一个是仙人下凡,一个是金枝玉叶,合适得很,如同天造地设一般。你就答应了吧。”

 李白端起酒杯来,高声吟道:“他日西行归来,即践梁园之约。琴瑟之友,其来鉴之。斯言若谬,天雷劈之。”言罢,将酒一口喝干。宗璟和族长也站起来,共饮一杯。

这年金秋,李白西行归来,在梁园与宗瑛喜结连理,开始他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传奇婚姻。

 

    良辰美景奈何天

 

 婚后不久,李白接到大唐节度使安禄山的幕府参赞军机判官何昌浩的来信,邀他去北边游历并有“会事”。李白出川后已经游历云梦,两下江南,二进长安,遍游齐鲁,就是还没去过北方燕云十八州。他早就想去看大漠落日,逶迤长城,燕山红叶,看那些与锦绣江南不同的豪放和粗狂,也不枉过此生。但是,民间早就有“北方要造反”的种种传闻,此一去,如果卷入叛乱,恐怕是凶吉难测。

 他与宗瑛商量。宗瑛毕竟是相门之后,看政治问题远比李白清楚。况且自己的祖辈,就是因为深度卷入权力斗争,而造成满门抄斩的教训。因此她劝到:虽说安禄山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干儿子,但自古以来,大奸似大忠。那外表愚蠢的安禄山,在朝廷装孙子,当好人,对重臣大肆行贿,收买人心。回到幽州,又变得专横跋扈,趾高气扬。这实在是包藏祸心,迟早必反。我劝你还是不去为好。

李白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真有反情我就向朝廷报告,为大唐早除祸害,岂不是我为社稷众生立下的不朽之功?我在开元15年就决意浮五湖,戏沧州,这次去游山玩水,又有何判官相邀请。恐怕安禄山再狡猾,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吧。

 李白不听宗瑛劝阻,前往幽燕。沿途看见安禄山的兵马昼夜操练。到了范阳,更是军营连天,刀枪如林,囤积的战备粮草堆成山。安禄山正在到处收罗死党,而李白也是安禄山拉拢的对象。他还看见:燕云诸州民族矛盾尖锐,许多契丹,突厥,新罗和粟特贵族,大肆兼并农民土地,欺压汉人。安禄山也是粟特贵族,因战功被唐皇赐姓为“安”。他与同乡史思明不满足这“一亩三分地”,而是想夺取天下。他们以胡人贵族为心腹,竟“突击提干”,一年就提拔胡人中郎将2500名,被北方胡人称为“二圣”。李白还听说:安禄山连登基的龙袍都准备好了,只待时机成熟就公开反叛。

 李白惊出一身冷汗。他表面上与何判官称兄道弟,推杯换盏,到处看风景,暗地里却在寻思:如今身在狼窝,如何才能脱身?几个月后,他以新夫人宗瑛来函告病为由,向何判官告假返回,并且还保证说:待夫人病好后,一起前来投奔何兄。何昌浩又奏报安禄山。安禄山料想:一介书生也翻不起大浪,便准予放回。

 回到梁园,李白说:夫人真乃神人。依我看,少则三年,多则五年,幽燕那如狼似虎的千军万马,必定杀奔中原来矣。

 宗瑛说:如果战乱来临,叛军肯定是先攻洛阳,从潼关直取长安。之后就会来打睢阳,因为睢阳是东取江淮南下两湖的必经之地。睢阳太守许远又是一介书生,兵少将寡,如何抵挡那虎狼之师?梁园弹丸之地,安得避祸?我们早日搬出梁园,迁到江南一带去吧。

 李白认为,大丈夫以匡扶天下为己任。家庭的安危先放一边,自己得先去京城告发那反贼。

 宗瑛劝他:朝廷耳目众多,恐怕早就有人告发了。只是有些朝廷官员早就与安禄山狼狈为奸了,才放任安禄山坐大。宰相杨国忠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我看你此去也是白跑路。

 李白不相信国家兴亡的大事没有人管,赶到长安告发安禄山。他找认识的同僚官员递帖,又去御使衙门投书,还拜托熟人求情,欲带他去中书省甚至能面见皇帝。但是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态度好的劝他:“省省吧。告发的官员多了,都没好果子吃。要是说你离间君臣关系,诬陷皇帝老倌的干儿子,你脑袋掉了都不知道咋掉的。”那些凶言恶语的,更是一顿臭骂,把他当疯子赶。李白真的感到自己这个“被逐之臣”走投无路,宗夫人早就把官场看透了。他只能发出“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的悲愤之言,带着国家将亡,回天无力的悲愤与绝望,返回梁园。

 天宝13年(754)李白第三次游历江南。在扬州,一个“铁粉”辗转跟踪几千里终于找到他。这就是青年诗人魏万,也叫魏颢,因隐居王屋山又号王屋山人。李白为之感动,与魏万执了师生之礼,同游扬州,广陵,金陵等地几个月。离别时,李白把自己身边保留的诗稿交给魏万,委托他编制诗集,还把自己最疼爱的儿子伯禽托付给他看管。魏万也不负重托,几年后编成了《李翰林集》,并写了序言。可惜这本书在战乱中失传了。

第二年(75511月,渔阳鼓动地来,“安史之乱”终于爆发了。

 

 

 

·上一条:峨山传说(续三)
·下一条:校园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