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四川省委
飞行员短缺是目前制约我省通用航空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随着我省民用航空的快速发展,这种状况会愈加严重。
一、 存在的问题
(一) 飞行员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据国家民航总局预测到2020年,我国对通用飞机的需求量将达到10000架,仅仅三年时间需要补充飞行员超过2万名。我国未来的飞行员缺口巨大,加大飞行员培训力度势在必行。
现阶段我国通用航空飞行员的来源主要有三类:一是数量极少的空军退役飞行员,每年不足百人。二是国内培训机构训练的飞行学员。截至 2016 年12月31日,我国境内的141部飞行学校一共有20家。由于培训成本高、教员匮乏缺乏经验等原因,各培训机构举步维艰,短时间内不可能开展大规模通用航空飞行培训。三是目前国内仅有6所飞行技术专业的院校,而四川只有民航飞行学员的几个分院在为本省输送部分毕业生。
(二) 学历教育模式与技能培养目标矛盾
飞行员的技能要求远远重要于理论素养。“飞行技术”专业学生既要满足教育部有关学历教育的要求,还要满足民航总局关于飞行员技能培训的要求,导致课程设置繁多,学生负担较重,培养目标不明。
(三) 飞行员培训机构办学困难
一是我省飞行员培训学校数量少,条件差,投资大,教学人员匮乏且经验不足;二是部分培训机构安全训练、安全教育欠缺。通用航空产业在我省属于新兴产业,其高产出比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市场。部分培训公司为尽快盈利,招收飞行经验不足的飞行员带飞,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对学员紧急情况处理的教学效果较差,甚至不做自转、涡环等特情训练,学员的应急处理能力较差。
(四) 学员学习条件落后、收费高
一方面,因空域管理严格,飞行训练申请流程复杂、周期长,导致学员训练时间得不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我国特殊的空域和航材管理体制导致培训机构运营成本高,收费无法降低,学员负担重。
二、 对策建议
(一) 大力发展通用航空飞行员培训职业教育
实现飞行员培训由目前的航空公司承担费用向个人自费过渡;转变定向培养为市场化招聘;一改学历教育培养模式为主为非学历职业教育为主。因此,航空高职院校培养通用航空飞行员,可以打通私人航空飞行驾照、通用航空职业驾照到运输航空商业驾照通道,建立我省完善的飞行员市场化培训体系。
(二) 创新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可与民航局、通航企业等单位合作,借鉴航线飞行员培训经验,结合通航飞行员培训的特点,合理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满足行业标准,符合通航实际情况的的人才培养方案,利于学校为企业保质保量地输送高素质人才。
一是通用航空飞行员培养需要破解校企双方难以融合等诸多难题,最佳办法是变“校企合作”为“校企合一”。在政府和行业支持下,航空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目前一些飞行培训机构经营不善,生源匮乏的困境,出资并购这些企业,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学校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的办学体制。
二是建立“法人治理制度”。围绕专业的股份制法人治理制度,二级学院与对外培训机构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学校控股,吸纳其他资金进入,使学校和企业的责权利得到统一。同时,改革教学和课程模式为适应“校企合一”培养模式。各地政府组织专家对航空飞行员培养研讨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案。企业与航空公司举办“订单班”。学生在校完成学业,积累一定经验并取得私人飞行执照后,由航空公司提供费用,送到国内外培训,再取得商业飞行执照。这样既可缓解民航飞行员短缺的现状,又可以降低学生负担,使学生顺利走向职业飞行的道路。
(三)建立科学教学方式
一是改革传统的学年制度。在教学实践中,变静态学制为动态学制,根据气候气象条件灵活调整教学组织,如冬季安排素质教育课程和理论教学,春夏安排飞行实践训练等。
二是施行课程模块教学。通用航空飞行员培养课程可以设置为综合素质基础理论和飞行训练三个模块:综合素质课程主要学习政治理论、人文素养、英语、计算机等;理论学习主要是航空理论、航空法规等基础知识,以上两个模块一般在学校完成;飞行训练是培养的实质阶段,需要学习操作驾驶,掌握驾驶技能,积累飞行经验,一般在通用航空机场完成。另外,我省航空高职院校举办通用航空飞行员培训,应该充分借鉴国外著名飞行培训学校经验,发挥国内飞行员市场需求巨大的优势,按照“中外合作、借鉴吸收、自我发展”的道路,使我省成为通用航空飞行员的培训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