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米
歌乐山烈士陵园是我们这次出行的目的地之一。昨天,我们来到了这里,去追忆和缅怀先辈英灵!这里不仅埋葬着革命烈士的遗骨,记录着共和国诞生的历史,更凝聚着我们国家的精英们,我们民族的脊梁为之奋斗的理想。 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凝聚力,一个民族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一个政党要有远大的政治纲领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宏伟抱负,而所有这些化为一个人的信仰和行为时,他所迸发出来的能量是常人无法估算的。而歌乐山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就聚集了这样一批铁打、钢铸的志士们。 烈士陵园主要由“白公馆”、“渣滓洞”两个集中营和杨虎城将军就义地的“戴笠公馆”三部分组成。“白公馆”即香山别墅,是国民,党时期关押所谓“政治犯”的地方,我们所熟知的《红岩》小说中的主人公许云峰,就关押在这里的地牢里。地牢潮湿阴暗终日不见阳光,遥想当年这里阴森恐怖,四周岗哨林立,伴着入夜的山风,时不时送入耳畔的刑讯室的拷打声,让我们这些后来的参观者唏嘘不已,感叹志士们的坚贞。白公馆二楼关押陈然烈士的牢房墙壁厨窗里,我们看到了陈然烈士《论气节》的节选:气节,是中国知识分子优良的传统精神。什么是气节?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这种磅礴天地的精神。也就是《礼记》上所提出的“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的这种择善固执的精神。中国知识分子凭着这种精神,在几千多年的历史中,尽了他们所应尽,能尽的责任。在我们的历史上,有许多先贤用头颅、热血,在是与非、黑与白、真理与狂妄、正义与罪恶、善良与暴戾之间,筑起一座崇高的界碑!站在曾经的牢房里,读着这些铮铮的文字,带我们走进历史,走进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好像感觉到陈然烈士年轻、英武的身躯依然站立在这间牢房中,感觉到了他那颗永不停歇的心藏的跳动。走进渣滓洞集中营,挂满了曾经在“渣滓洞集中营”关押的烈士们的相片。我们所熟悉、敬仰的江姐,也就是江竹筠烈士就关押在这里。抬头凝望江姐,这是一张很普通的面容,圆圆的脸庞,垂到肩部的短发,紧抿着的唇角和微微上扬着的眼睑,流露着宁静和安详。在心里问着自己,这就是那个被敌人用竹签子行刑的江姐吗?看上去她是那样的柔弱和善良。她是用怎样的力量,坚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操守?在敌人面前,她是一座永远无法逾越的大山。在信仰面前,她是一棵挺拔的大树,高昂着她那不屈的头颅。看着一幅幅烈士的画像,仿佛站立的一座座丰碑!英烈们的铮铮铁骨、民族气节将永存于我们心中;他们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民进人不忘初心,继续奋斗!
|